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但丁·阿里盖利(1265—1321年)是十四世纪意大利大诗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伟大的先驱者。关于他的传记资料现存不多,他的后辈卜伽丘曾为他写过传记,但据说可信的材料不多;倒是他自己在名著《神曲》里点点滴滴地提供了一些资料,使我们粗略地知道了他的家世。他的高祖叫卡却基达,是个骑士,参加过十字军远征,娶妻阿里盖利氏。以后但丁的家族就以阿里盖利为姓氏。但丁的老师名叫柏吕奈多·拉丁尼,他曾向这位老师学过拉丁文,并且感谢这位老师的教导。在《神曲·地狱篇》第十五章里,但丁神游时曾见过这位老师,并诚恳地对老师说:“你决不会给人类所遗弃的:因为在我的脑海之中,刻划着你亲爱的、和善的、父母一般的面貌”,“你在世的时候,屡次训导我怎样做一个不朽的人物,因此我很感谢你。我活着的时候,应当宣扬你的功德。”从这些话里,我们可以看到但丁是非常崇拜柏吕奈多·拉丁尼的。除了柏吕奈多·拉丁尼以外,但丁还有一位精神上的导,师这就是古罗马诗人维吉尔,他称维吉尔为“众诗人的火把”,并说自己“已经长久  相似文献   

2.
但丁·阿里盖利(1265—1321)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作品反映了从中世纪向资本主义时代的过渡。恩格斯称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但丁不仅是意大利最杰出的诗人和学者,而且他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大作家之一。他同古代的荷马,英国的莎士比亚和德国的歌德,被誉为划时代的四大作家。  相似文献   

3.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历史序幕是但丁拉开的 ,赋予他勇气和决心的是他对人生的透彻深思 ,这深思的底蕴便凝定在他的划时代的著作《神曲》中。《神曲》记述的其实是人生的“心灵”之游 ,是以象征的方式探索了人生的深邃与复杂。人需要两种文化形态 :理性与信仰。但丁所说的理性是人类历史中的人的自由意志 ,是普照着上帝创世之光的人生实践。但丁所张扬的信仰获救是一种超越物质的有限、进入纯精神无限的审美的人生理想 ,耶稣受难所打开的人类精神的飞升是纯精神的允诺 ,它赋予人以信仰的勇气和执着性。但丁《神曲》的二重性与其说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与新时期最初一位诗人的二重性 ,毋宁说是西方人文艺术精神所包含的希腊异教精神的理性意识与基督精神的信仰思想的二重性。这种二重性包孕着人生永恒的矛盾与困惑 ,包孕着但丁对这种矛盾与困惑的深邃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4.
艾略特的《四个四重奏》从形式到内容都受但丁《神曲》的影响,虽然始终都有叙事的成分,带着历史感,但都是诗人发自内心深处的沉思,诗写的是幻觉、虚无;内容上涉及哲学、宗教和神学。《四个四重奏》是借英、美两国四个地名的移动变换,表达诗人时空观的哲理玄思。文中,诗人的时间观念也就是诗人的诗学真谛。诗人用哲学及其宗教观念来传达他的学术思想,和他的回归意识的辩证或悖论哲理。借此,解答了他生命回归的理念。  相似文献   

5.
中古时代,意大利最伟大的民族诗人但丁为意大利、也是为全世界留下了一部神奇永世的里程碑作——《神曲》.《神曲》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为举世所共识.《神曲》诗百篇,洋洋万四千多行,内容庞杂几乎包罗中古时期文化的各个方面.因此,对《神曲》闪烁出五光十色的思想内容,人们的看法当然会不尽相同.尤其是,诗人但丁在作品中表现了新、旧两种绝然不同的思想.这两种思想,在作品中占有什么地位,又是怎样影响后世的呢?笔者在讲授但丁专题的过程中,参阅并吸收了国内学者的一些研究成果,这里谨致谢意,并陈体会,以就教于专家、读者.  相似文献   

6.
在中世纪与近代文化交界地带,但丁面对内在外在的价值纷乱,在其长诗《神曲》中完成了一次终极追寻。《神曲》包孕着人生永恒的矛盾与困惑,包孕着但丁对这种矛盾与困惑的深邃思考和探索。本文主要从现代读者角度出发,从社会、文化、艺术(形式)三方面去诠释《神曲》与现代主义文学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中古时代,意大利最伟大的民族诗人但丁为意大利、也是为全世界留下了一部神奇永世的里程碑作——《神曲》。《神曲》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为举世所共识。《神曲》诗百篇,洋洋万四千多行,内容庞杂几乎包罗中古时期文化的各个方面。因此,对《神曲》闪烁出五光十色的思想内容,人们的看法当然会不尽相同。尤其是,诗人但丁在作品中表现了新、旧两种绝然不同的思想。这两种思想,在作品中占有什么地位,又是怎样影响后世的呢?笔者在讲授但丁专题的过程中,参阅并吸收了国内学者的一些研究成果,这里谨致谢意,并陈体会,以就教于专家、读者。  相似文献   

8.
《浮士德》是歌德的最伟大的代表作。《浮士德》悲剧的写作几乎贯穿了歌德的一生。具体说从1774年至1831年间,总共花费了近六十年。歌德曾说他的作品是“一部巨大的自白的许多片断”。那么《浮士德》当是其中最伟大的段落。而且是他关于自然(含社会),关于人生,关于哲学的自白,一直响彻在德国与世界上空。《浮士德》与荷马的史诗、但丁的《神曲》、莎士比  相似文献   

9.
《老子》与中国“女性哲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一位朋友拿着存在主义作家西蒙·德·波伏娃所著的《第二性——女人》问我,中国有没有“女性哲学”?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并举台湾学者吴怡先生的《中国哲学的生命和方法》一书为证。在那本书中,吴先生颇有见地说,中国女性在默默中相夫教子、茹苦含辛,稳定了整个民族文化,她们的贡献是无法估计的。在他看来,中国男性用很多漂亮的字眼去称颂女性的  相似文献   

10.
但丁的<神曲>、<论俗语>、<飨宴>、<致斯加拉亲王书>等著作,蕴涵着丰富的美学和诗学思想.但丁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是中世纪神学和亚里斯多德哲学,也间接吸收了一些从君士坦丁堡传来的阿拉伯哲学家的思想.但丁的美学思想充分显示出从中世纪美学向近代美学转折的特点,他在强调上帝是一切美的本源、艺术的象征性的同时,也提倡"艺术取法自然",并应表现个人主观感受与激情.但丁对文学语言特性及审美性的认识、关于诗的定义和基本体裁分类等诗学见解,也是卓有识见的.  相似文献   

11.
屈原和但丁     
在欧洲文学发展史上,意大利诗人但丁·阿里盖利(Dante Alighieri,1265—1321)是一位占据着重要位置的作家,他是意大利民族文学的开创者,他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近代资本主义文学的产生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92年意大利文版序言》中写道:“意大利是第一个资本主义民族,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  相似文献   

12.
但丁的《神曲》,在世界大学史上第一次全面地系统地将“数”运用到文学创作之中.《神曲》通过数的精神媒介,深刻地表现了但丁那种强烈的人格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以及他对全民族全人类道德进步与文明发展的思虑.一、关于数的历史回顾数的历史首先要追溯到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是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哲学家,他不仅论证了数学上的许多难题,而且还用数的理论解释宇宙万物。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是万物的大源”,万物均由数派生。没有数,人就不能认识任何事物,也不能思考任何问题。为了说明他的观点,他用数的理论解释了音乐旋…  相似文献   

13.
英国政治思想家托马斯·希尔·格林(1836—1886)在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是个颇为重要的人物。一方面,他是新黑格尔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继斯梯林之后在英国宣传新黑格尔主义,并使之得以战胜哲学经验主义和政治自由主义而在英国扎下根。另一方面,格林又是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奠基人。《大英百科全书》的编撰者认为格林的主要政治理论著作《政治义务原  相似文献   

14.
《神曲》是但丁以无比的激情和最深的虔诚歌颂上帝的见证,也体现了他在经历意大利的动乱和自己的思想迷误后以博大的胸怀对最高的善的追求。这是人们公认的。但《神曲》的美学意义在国内并未得到重视。应该看到,《神曲》是但丁对美的激动人心的探寻,也是一次竭尽心力的对美的前所未有的创造。他探寻的起点和创造的依据是中世纪的美学思想。但丁对中世纪美学提供的理论和见解比不上中世纪的大哲学家、思想家,但是《神曲》则最为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中世纪美学。正因为此,吉尔伯特、库恩  相似文献   

15.
贝亚德丽采是现实与精神世界中但丁苦思苦恋着的恋人。但丁因为对她的爱而诱发了创作激情,又正是追寻这“爱”的创作使但丁崛起于文坛。贝亚德丽采是但丁树起的偶像,《新生》和《神曲》是但丁刻下的碑铭。在这偶像与碑铭之上,他袒露了自己钟情的精神之爱,并为此而感到富有充实、满足奋发,从中体味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但丁作为T.S.艾略特的前者诗人,但丁对于艾略特的诗歌创作影响重大。本文分析了艾略特的几首代表作品,探讨了但丁对艾略特诗歌的主题思想、语言风格以及诗歌理想的影响。从而可以看到艾略特诗歌的发展脉络也类似但丁的《神曲》,是一个经历了地狱、炼狱,继而走向天堂的历程。  相似文献   

17.
屈原和但丁堪称中西诗人之魂,他们都具有先知诗人的品格。两人虽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但经历了大致相似的人生磨难。而两位作家的不朽之作——《离骚》和《神曲》更是中西文化之丰碑。值得注意的是,这两部作品的内涵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愫是其中之一。而正是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愫也最终使这两位作家及其作品广为中外读者歌颂和流传。  相似文献   

18.
屈原(约前340一一约前278年)降生于我国战圉时代中晚期的楚国,但丁·阿里盖利(1265一一1321年)诞生在欧洲中世纪中期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他们生活的时代远隔十六个世纪,所处的国度遥距东西半球;《离骚》和《神曲》体裁各异,篇幅悬殊,诗人诗作均可谓大相径庭。然而,两位大师生活的时代和国度、出身的阶级、个人的社会理想、政治遭遇和才情学识,以及二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却惊人地相似。  相似文献   

19.
唐初,河北人李延寿,是位一贯主张中国统一的史学家.过去,一直有人误认他是陇西人,实际上,那是史家追述他先祖的祖藉,是不正确的.确切的应说,李延寿是相州(治邺,今河北省临漳西南)人.他一生的治学活动皆在河北,这是治地方史者所应明确的.李延寿是位历史编纂学家,他的家世和本人的简历,《北史·序传》有其写的“家传”一篇.《旧唐书》卷73《令孤德棻传》阴有《李延寿传》,《新唐书·令孤德棻傅》亦附有李延寿的事迹.父李大师亦是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李延寿的历史学素养和祖国的统一观是受其父的影响,并继承其父的遗志而完成的.《北史·序传》云:  相似文献   

20.
关于殷商是否存在“德”观念,甚至是否有“德”这个字,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的意见。笔者认为,殷商存在着德观念。本文将探讨这一问题。一、甲骨文、金文中的“德”字甲骨文中有“(?)”和“(?)”字。孙诒让、罗振玉、唐兰等释为“德”。郭沫若、商承祚等先生释为“直”。这两种意见都可以为甲骨文中有“德”字之证。一般认为,古文中“德”字从“(?)”(直)从“心”。古文献对直的解释:《诗·小雅·小明》“正直是与”,注疏曰“能正人之曲曰直”;《尚书·洪范》:“无反无侧,王道正直。”《诗·小雅·何人斯》“以极反侧”,注疏“反侧,不正直也”《礼记·玉藻》“头容直”,注疏“不倾顾也”;《月令》“先定准直”,注疏“直谓绳墨得中也”。由此直字训有正、顺、准、中等义。其古音与德同在职部,以同音通假。所以金文中辛鼎、德鼎、德方鼎的“(?)”“(?)”训为德。辛鼎中的“厥家雝(?)”,已被确认为“厥家雝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