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佛教“修行”观念,不仅对《西游记》英雄史诗的风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丰富了其批判现实与游戏人生母题的内涵。本文以佛教“修行”观念影响《西游记》主题倾向为研究视角,从批判现实与游戏人生两大母题入手,运用比较和分析的方法,揭示《西游记》世俗思想与佛教“修行”观念之间的隐秘关联.论证二者之间的相容性特征,以及以往学者对此问题产生误读的历史与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2.
《西游记》中的芸芸众生及其佛教文化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生,是佛教对未成正果的凡夫的称呼。佛经里有许多关于“有情众生”的论述,其中所表现出的态度是期待和悲悯的。佛教有关众生的观念,对中国的神魔小说,尤其是宗教题材的小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文章运用比较法和分析法,从剖析《西游记》中的众生形象入手,研究佛教文化视野中的小说特征,揭示出特定历史条件下小说中的宗教情结。   相似文献   

3.
阴暗心理的象征:《西游记》中的妖魔及其佛教文化寓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妖魔,在佛经里,是指破坏修行的因素。它可以泛指一切阴暗的心理,也可以人格化为魔王和魔军。文章运用比较法和分析法,从剖析《西游记》中的妖魔特质、魔的居所、降魔的方法入手,研究佛教文化视野中的小说特征,论证佛教的"修行"观念对小说的创作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西游记》的作家主体意识是自由精神 ,吴承恩的自由主体意识来源于时代的文化氛围 ,自由精神受到束缚和限制是吴承恩对时代的先知先觉。  相似文献   

5.
《西游记》是运用艺术手段进行的中国精神哲学的建构尝试。源起传承中,其故事内容不断丰富,这正是中国精神生活发展、完善的真实写照。《西游记》搭建神话平台,借助审美力量将释、道、俗、儒等意识形态推向精神境界的顶端。同时,挖掘取经人自我意识中的任性、定性、俗性、魔性和耐性层面,把取经上升到知行合一的行动理性高度,通过对诸精神价值的表现和选择,窥探中国民众的精神命脉和核心价值。《西游记》的艺术宗教是伦理精神的宗教,它以伦理目标的实现作为统摄,达到至善境界,因而,上升到精神哲学意义上的喜剧高度。这是自我意识在客观方面获得确证和圆满的精神解放状态。《西游记》印证了中国民众践行伦理理想的艰辛历程,张扬了中国伦理精神的浪漫情愫。  相似文献   

6.
对于《呼啸山庄》一书的主题,有着各种不同的意见。文章从关注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入手,结合对作者艾米莉.勃郎特性格、经历的分析,强调了小说所表现的深层次主题人们追求自由和自我束缚两种倾向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 ,《西游记》批评了儒释道三教中虚妄、怪诞、迷信的成分 ,对三教中契合士大夫生活情趣和人生哲学的成分则大加推崇。因此 ,《西游记》的“三教合一”观反映了中国士大夫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8.
《西游记》展现了一幅由自由、信仰、伦理诸意识形态生长、交锋、融汇的精神图谱。从意识形态角度说,包括自由意识层面、信仰意识层面和社会伦理意识及整体面,三种意识形态融和、取经、以取成和才能成为精神逻辑的必然选择。《西游记》通过以取成和①的精神实践,创构出中国式的精神开放格局。  相似文献   

9.
杂剧《西游记》是蒙古族剧作家杨景贤所著,在西天取经故事的发展演变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西游故事是再生型神话,用坎贝尔的英雄历险模式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再与吴承恩本小说《西游记》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杂剧《西游记》的英雄人物是唐三藏,而小说《西游记》的英雄人物则是孙悟空。  相似文献   

10.
巴金的《随想录》被誉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座高峰,它所蕴含的人的价值、尊严和人类思想解放等人道主义的主题使得作品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作品本身和文学范畴.《随想录》在历史反思与自我省思中重新确认知识分子的启蒙身份,高扬思想解放的启蒙大旗,以"讲真话"这一独特的生命存在方式为当代知识分子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11.
探讨灭佛的激烈的宗教运动如何渐渐转变为佛道二教共存且相互影响而形成较为温和超然的佛道观念。从"三武一宗"的历史史实入手,以《西游记》作佛道融合的例证,从文化与经济两个角度探讨佛道观念的转变。最终得出佛道二教在思想主体地位的淡出与经济势力遭受打击两方面原因导致佛道相互之间的关系温和,界限模糊。  相似文献   

12.
“达玛灭佛”与“会昌法难”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汉传佛教史上“会昌法难”和藏传佛教史上“达玛灭佛”两次灭佛事件的比较分析,透视佛教在汉地和藏区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经济基础条件下所经历的相同过程和所导致的不同结果,试图从中总结出外来异质文化和本土固有文化之间对立统一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规律。  相似文献   

13.
佛教发展与西游故事之流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至唐 50 0余年间 ,以西域僧携经东传为主流 ,自玄奘始 ,形成了唐代“西行求法之运动”。《高僧传》对早期中国僧西行求法的叙写影响了《慈恩传》的叙写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西游故事的发展走向。六朝至唐佛教信仰的变迁 ,决定了西游故事中弥勒的信仰和消隐、毗沙门天作为主要护法神的短暂出现以及最终以观音独擅其场。唐五代寺院俗讲等形式使西游故事出现神魔化倾向 ,宋、元、明佛教民俗化给西游故事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瑜伽行派的空性思想与小乘佛学的空性思想具有某些相似性,对此学界虽有公认,但还缺乏深入研究。为全面比较二者的空性思想,本文把缘起和空性的思想分为形式和质料两个方面,并把二者与修行实践过程结合起来考虑,发现这种相似可以理解为形式上的一致与质料上的不一致。  相似文献   

15.
《西游记》主题研究不能忽视其生死观内容,《西游记》主题悖论自觉或不自觉地自我解决是靠生死观解决的。这种对主题悖论的自觉或不自觉解决,造成了小说的消极面:“金丹大道”论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就是由于上述情况造成的。其生死观或多或少也反映了取经队伍的价值取向的功利性,影响了《西游记》主题:取经历程的局限性;终极关怀的狭隘性。  相似文献   

16.
魏常海 《延边大学学报》2009,42(3):72-76,94
义天是高丽文宗王第四子,1085年入宋求法。入宋后遍参高僧大德.研究佛教各派思想,游学14个月后返国。他在宋丽佛教文化交流史上的贡献:一是入宋时带来大量华严典籍,后与其师净源深入探讨华严学,回国时把华严经论3000余卷带到高丽,后宣讲《华严经》十余遍,为宋丽华严学的复兴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在高丽弘扬天台教学,创立海东天台宗。三是继中国历代所著经录之后,编成《新编诸宗教藏总录》,依此刊刻诸宗疏抄。四是圆融诸宗.会通三教,促进了宋丽佛教思想的发展。五是提出出世与入世统一的主张,对中韩近现代佛教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相对于西方社会推崇个体权利优先的价值观,儒家社会却强调个人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推崇个体责任优先的价值观;由此,儒家社会往往也被视为缺乏个人自由,儒家规范被视为是对个人自由的严重制约。但实际上,儒家的社会规范建立在“尽其在我”的责任观之上,它不是对个人权利的剥夺和对个人自由的损害,相反,它有助于自律性自由的培养和发展,有助于克服权利至上的个人自由主义之间的冲突和困境。因此,要真正发展实质性自由,还需要从儒家社会的责任文化及其相应的社会规范体系中汲取丰富营养,这也是有为政府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新闻自由与控制对于社会发展和稳定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了“建设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的目标。大众传媒在建设和谐社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应该是民主法制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呼吁者、安定有序氛围的营造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播者。如何发挥大众传媒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这些功能,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是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新闻自由与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释并论证《老残游记》中所表达的太谷学派三教合一思想及其在近代的思想活力。其三教合一所内含的兼容并包精神,指向天下为公及自然人性论,具有从传统中自生的近代启蒙和民主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