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问题的提出 我国在经历了20余年改革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福利制度已经淡出人们的视野,“单位人”逐渐向“社会人”、“社区人”演化,社会保障之网也逐渐在社区托底。随着“就业的市场化”、“住房的商品化”、“养老社会化”以及阶层分化、收入差距拉大等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动和老龄社会的到来,各类弱势群体的问题都集中落脚  相似文献   

2.
社区是社会工作重要的领域,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是综合程度最高的服务。 由于社会转型,社会成员从原来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伴随着社会发展,礼会成员的需求从温饱型转变为多层次的需求,包括物质、心理、情感和人际关系的需求,且都在加速度增长?我国传统社区只能基本满足社区成员的物质需求和生活服务,而当前社区也成为社会矛盾集中和纠结地,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确立和社会转型的进一步加快,“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也将进一步加速,传统的由政府和单位承担的社会服务职能,将逐步由社会来承接,人民群众需求意向的表达,将会在社区得到进一步凸显。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社区自治中的利益博弈--以南京"中青园"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晁流 《社会》2004,(4):31-33
当代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调整,“小政府、大社会”政策的实施,使国家权力从社区中逐渐抽身而出,特别是90年代的住房改革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使单位的诸多功能日益向社会转移,传统的“单位人”向“社区人”转变。在这种背景下,社区自治被提上日程。社区自治可以简单理解为把社区建设成自给自足的实体,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方面,本文关注的主要是政治层面。一般来说它具有内外两层含义:(1)对内部事务自主决定;(2)对外作为一个利益整  相似文献   

5.
社区是社会生活的共同体,是人们群体相互依存、共同生活的空间。随着城市社会的转型和企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化,“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小社区”变成“大社会”,来自不同单位、不同背景、不同生活水平、不同结构层次的居民,对社会服务的需求和期望越来越高并日益多样化,给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带来极大挑战。  相似文献   

6.
城市社区的组织建设与权力协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进入转型期以来 ,我国城乡社会组织在市场化改革的推动下已逐步分化。计划体制下的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完全性组织”渐趋解体。在农村表现为人民公社的解体 ,而在城市则表现为原来的单位体制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挑战 ,正逐步向社区制过渡。这是市场机制作用的必然结果 ,也是现代社会区别于传统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随着我国城市社会由单位制向社区制的过渡 ,许多原来主要依赖于“单位”的社会整合功能也逐渐向基层社区转移 ,于是“社区”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然而 ,虽然社区正在成为转型期社会变迁的新舞台 ,但社区内部具体的权力秩序…  相似文献   

7.
李清华 《探求》2000,(5):18-19
城市社区是城市人口聚集、居住、生活在一起的最为基本的载体,是一种介于邻里和区域之间的社会实体,是城市人员在就业(单位)、受教育(学校)之外最为稳定和有着相对共同性的活动区域。长期以来,我们在注重以“单位”为对象的军队、企业、学校、机关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对于以街道、居委会、生活小区为核心的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社会的演变,“单位人”逐渐成为“社会人”,社区作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块崭新阵地,其重要性已愈来愈凸现出来,探讨强化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上海高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方式与促进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佩琪  陈挥  陈铿 《社会》2004,(4):38-39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发展,人们的社会生活领域逐渐由“单位”转向了“社会”,社区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既是人们生活的中心,也是人们日常文化活动的中心。加强社区文化建设,首先,是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基层政权的需要。其次,是应对加入WTO、文化开放所带来的挑战的需要。最后,更是强化城市软件现代化建设、提高市民整体素质的需要。正是由于认识到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全国各个城市的地方政府普遍加大了对于社区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图在区、社区、小区三级构筑社区文化服务的体系,扩大居民对于社区文化的参与和社区认同感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面对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化、越来越多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沉积到城乡社区的新形势,如何推进社区社会管理与服务创新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近年来,吉安市以“四个坚持”为切人点,在加强社区社会管理与服务创新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0.
社区一直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理论关注点,也是 社会发展的落脚点,社会的发展在于社区的发展。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的推进,城市社区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空间。人们在关注城市社区发展的同时,又在惊呼社区精神的失落,呼唤社区的回归,那么在现代社会,社区精神真的失落了吗?我们应该如何界定“社区”这一概念呢?本文拟就这些问题做一尝试性探讨。 社区发展的取向 美国社会学家F·法林顿于1915年在其《社区发展:将小城镇建成更加适宜生活和居住的地方》一文中,最早提出了“社区发展”的的概念。但社区发展作为杜会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确立和社会转型的进一步加快,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也将进一步加速,传统的由政府和单位承担的社会服务职能,将逐步由社会来承接,人民群众需求意向的表达,将会在社区得到进一步凸显。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  相似文献   

12.
《社会工作》2011,(3):19-22
社区是社会工作重要的领域,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是综合程度最高的服务.由于社会转型,社会成员从原来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伴随着社会发展,社会成员的需求从温饱型转变为多层次的需求,包括物质、心理、情感和人际关  相似文献   

13.
城市社区建设─—刻不容缓加强城市社区建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一是企业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企业办社会的职能。退休职工的管理。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和社会保障等,都将分离到社会,由社区这个载体来承接。二是政府机构改革、转变职能,形成“小政府、大社会”格局。政府的许多社会职能、服务职能,将通过推动社区建设去承担。三是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随着住房、医疗、养老、就业等体制的改革,城市居民同所居住社区的关系愈来愈密切,逐步地由“单位人”变为“社区人”。加强社…  相似文献   

14.
近20年来,我国社会组织在市场化改革的推动下已在逐步分化。计划体制下的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完全性组织”逐步解体。首先表现为农村人民公社的解体,接着是城市单位体制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挑战。这是市场机制作用的必然结果,也是现代社会区别于传统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要应对一体化组织的解体,必须重视各功能性组织的重建问题。社区发展的核心是社区组织计划体制下的我国城市,以国家为中心派生出“单位”和“社区”两个社会系统。“社区”相对于单位系统来说是边缘社会。它是生产的“后方”,职工生活的所在地。显然,单位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论社会转型期政府在城市社区建设中的角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社会运行机制和价值观念体系加速变化,整个社会处于加速转型之中。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发展,城市社区建设在社会体制的加速转型之中兴起,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在社会转型期却存在许多问题,政府在城市社区建设中存在着角色定位不准确,在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越位”、“缺位”和“错位”等问题。本文结合城市社区建设的发展过程分析,认为政府在城市社区建设中的角色应该由主导性向公共服务性转变。  相似文献   

16.
走向网络社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丽丽 《社会》2002,(2):36-38
社区是一个社会分析单位 ,社区指的是一定地域范围内具有归属感的人群及社会性活动和现象的总称。按地域的不同 ,社区可大致分为城市社区、城镇社区和农村社区三种。但是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 ,信息革命席卷全球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 ,电脑网络开始进入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越来越多的人和地域开始卷入网络之中 ,这时一种全新的社区形式出现了 ,即网络社区 ,并且在新世纪来临之际 ,它还在以迅猛的态势发展和壮大 ,这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所谓网络社区 ,它不具备普通社区涵义中的物理空间上的地域特征 ,而代之以更…  相似文献   

17.
《社会工作》2011,(4):21-23
社区是社会生活的共同体,是人们群体相互依存、共同生活的空间.随着城市社会的转型和企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化,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小社区变成大社会,来自不同单位、不同背景、不同生活水平、不同结构层次的居民,对社会服务的需求和期望越来越高并日益多样化,给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带来极大挑战.由于历史和社会转型衍生出的许多社会问题和矛盾集...  相似文献   

18.
吴广庆 《社会工作》2011,(22):24-26
传统社会的归属感主要是在乡土社会中形成的,它建立在亲族血缘关系基础上。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传统社会关系淡化,归属感所赖以形成的血缘关系逐渐消失,转变为业缘关系。同时,地缘关系的影响也在降低。影响社区归属感强弱的主要因素包括主观认知因素、个体特征因素、社区环境和社区质量因素、社会关系因素等方面。当前,加强社区环境和社区质量建设,满足居民的需求,提高居民的社区满意度,仍是增强社区归属感的重点。实现社区归属感由自发到自觉的转变,主要依靠社区服务和社区思想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9.
学习型社会的基石:学习型社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雅丽 《社会》2003,(6):35-36
社区建设 2001年5月,江泽民同志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论坛上发表讲话,发出了“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倡议。他强调:“教育是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基础,学习是提高人的能力的基本途径”,要“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又一次明确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如今,学习型社会的理念已经日渐为人们所认识和接受,一些省市开始率先进行试点,我国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帷幕已经拉开。  相似文献   

20.
刘朱红 《探求》2001,(Z1):74-75
一、广州大力推进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1、只有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才能更好地适应广州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才能更好地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大量的“单位人”转为“社会人”,同时,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加上教育和管理工作不到位、不适应,致使广州市社会人口的管理相对滞后,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新的社区式管理模式与之相适应。随着广州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现有的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