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名家辈出的唐代诗人中,王之涣是一位享有盛名的盛唐诗人;在百花争艳的唐代诗苑中,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关于王之涣的生平,新旧唐书无传,《唐才子传》等也“语焉不详”。直到近代《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尉太原王君墓志铭并序》碑出土后,才确知他:“字季凌,本家晋阳”(今山西太原),后“徒绛郡”(今山西省新绛县)。唐武则天垂拱四年(688年)生于一个官僚  相似文献   

2.
历代研究唐诗的学者们,在评论七言绝句中的优秀作品时,王之涣的《凉州词》是属于“压卷之作”的。但是,这首名作在历史上曾被人妄改过——将诗题换成《出塞》,将第一句改为“黄沙直上白云间”,这无疑是“点金成铁”,有悖于诗人的原意。究其根源有三:其一是对“凉州”的地理沿革未弄清楚,特别是对唐诗中“凉州”的特定含义未弄清楚;其二,对“玉门关”及“孤城”在唐边塞诗中的特定含义未弄明白;其三,对唐代七言绝句的特殊要求——“风调”不理解。史铁良同志《也谈王之涣的“凉州词”》(《文学评论》1980.6.)和李飞平同志的《是“黄河远上”还是“黄沙直上”》  相似文献   

3.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反思”以前背诵的诗句 ,暗问为什么会喜欢它们 ?为什么它们为人们所接受和激赏 ?不免刨根究底 ,欲弄个水落石出。“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道理是很明白、明显的 ,然而王之涣为什么会产生这个“欲”呢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想东坡先生要识“庐山真面目” ,其途径也定与“更上一层楼”相类 ,须登到高处 (山顶 )方可 ,要“超越”出去才行。苏轼诗…  相似文献   

4.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层楼。 这首五言绝句向来为人们所喜闻乐道。可它的作者是谁却颇有争议,迄今尚无定论。历代诗选家和中国文学史都把它归于王之涣的名下。康熙年间编撰的《全唐诗》却存有异议: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下注曰:“一作朱斌诗”,又在“处士朱斌”的《登楼》(也即“白日依山尽”)下注云:  相似文献   

5.
《中文信息》2008,(5):63-67
薄荷片推荐:一提起玉门关.就会令人想起那首脍炙人口的唐诗.这就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那悲壮苍凉的情绪.引发我们对这座古老关塞的向往。玉门关.是丝绸之路通往北道的咽喉要隘。自西汉张骞“凿空”,出使西域以来,通过玉门关这座海关.  相似文献   

6.
盛唐边塞诗人王之涣,在游历甘肃时写下了一首名作《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一首“传乎乐章,布在人口”的名篇。但是,多年来对这首名作在理解和注释上有分歧。这些分歧主要表现在对诗中的“孤城”、“杨柳”  相似文献   

7.
论家评判诗词,爱用是否情景交融衡量。这情景交融,实际上就是意境,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所谓“诗言志”①之类的话,其实只讲到主观情意的一个方面。唯“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②、“神与物游”③才符合创作实践。任何有成就的诗词大家,无不是触景生情,创作出情景交融的佳章的。王之涣因登鹳雀楼,才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之情,从而,创作出被列入盛唐代表作的绝唱;崔颢因登黄鹤楼,才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之情,从而,创作出使诗仙李白折服的名篇④。陶铸同志的诗词,同样因触景而生情,创作出许多情景交融的杰作。  相似文献   

8.
周淑芳 《船山学刊》2001,(3):100-102
诗以抒情言志为主,最忌枯燥抽象的议论,但古典诗歌中也有一部分作品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把情、景、人、物融为一体,阐发出一种闪烁智慧的人生哲理。这种特有的哲理阐发形式是我国古代诗人的创造,可以说是中国诗歌中不可多得的“特产”,其中不少优秀作品堪称古典诗歌的精华。(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对积极人生阐发弘扬中国的知识分子大多是积极进取的,把追求高标人生作为其人生价值的主导取向。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诗中,通过登楼所见之景与由景所悟之理,把这一心态阐发得淋漓尽致。前两句写登楼所见之景,西有白…  相似文献   

9.
李白《蜀道难》诗“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之“峨嵋”,注家皆云:“四川省峨眉县西南峨嵋山”(为论述方便,本文称之为“南峨嵋”)。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选注的《李白诗选》、林庚、冯沅君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喻守真先生《唐诗三百首详析》(中华书局1948年版)、金性尧先生《唐诗三百首新注》、武汉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新选唐诗三百首》注均从“南峨媚”说  相似文献   

10.
中华书局1977年出版了清朝王琦编纂的《李太白全集》。这本书共收入唐朝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创作的诗文 1110 篇,其中诗歌 1048 首。在这1048首诗中,可以认定是描写女性的诗篇有103首,我们将它们称为“李白女性诗歌”。这些诗大约占李白全部诗歌的10%。这是一个不小的比例,比唐朝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写女性的诗歌的比例要大许多。李白女性诗歌不但多,而且写得非常优美。《唐诗三百首》是众多唐诗选本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最为读者公认的。这本唐诗选集名为 300 首,实选唐诗307 首。在这 307 首中,李白的诗有 25 首,其中有 13 首是写女性…  相似文献   

11.
查屏球 《学术界》2012,(9):36-49,285
据日本国会图书馆藏万里集九《晓风集》抄卷,参照内阁文库本《三体幻云抄》,可辑得严予安“和《三体唐诗》绝句”一百六十一首,比照相关文献可考知严子安可能是南宋遗民诗人,其身份近似汪元量.他以和唐诗的方式表达了亡国之痛故国之思.这些诗在传世文献中多已散佚,长期不为人知.从新辑出的诗作看,流行于日本江户时代的各类“三体唐诗”抄卷的文献价值值得关注.自宋以来就有“和唐”之事,但和写整部唐诗选本是《三体唐诗》一书流传之后的事.这既证明《三体唐诗》一书影响甚大,也反映出“和唐”“拟唐”在元已成一时风气.这是当时习诗者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解诗方式与抒情方式.这一风气推动了以选本为中心的唐诗经典系列的形成,强化了人们关于唐诗的经典意识.  相似文献   

12.
盛唐诗人王之涣家世与事迹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盛唐诗人中,王之涣是至今仍享有盛誉者之一。他的诗篇流传下来的虽仅有六首,而《黄河远上》一绝今仍称为绝句之最。但其事迹不载史册,千载而下,引为憾事。自从先父印泉公于一九三二年在洛阳购得《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尉王府君墓志铭》,(以下简称《王志》)其生平始揭露于世。章太炎先生跋识谓:“诵其诗而不悉其人之行事,得此石乃具详本末,真大快也!”。去春,余游河南新安“千唐志斋”,继购得《千唐志斋藏志》两巨册,其中收有《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尉王府君夫人勃海李氏墓志铭》(以下简称《李志》),细读之,乃王之涣夫人之墓志也。地不秘宝,《李志》继《王志》之后出土公布于世,使我们对王之涣的家世与行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岂非大快之又一快耶!爱  相似文献   

13.
黄河远上(黄沙直上)自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唐朝诗人王之涣很有名的《凉州词》。对于此诗首句开头四字,有不少版本作“黄河远上”,但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中的《出塞》则作“黄沙直上”。近人刘逸生《唐诗小札》、其心《愿君“更上一层楼”》(见《光明日报》1980年6月22日《东风》  相似文献   

14.
<正> 王船山评选唐诗,别具只眼,不乏精辟之论;但“私于轻重”(《文心雕龙·知音》)亦有偏颇之处。王船山的《唐诗评选》一书选入作品较多的有以下诸家:初唐,杜审言十二首,沈佺期十四首,宋之问十一首,张九龄十首。盛唐,储光羲  相似文献   

15.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搂。这首几乎是家传户诵的五言绝句,往往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奋进不止,鼓舞人们在新的征途中不断攀登。可是这首脍炙人口的不朽杰作,并不象人们所公认的那样是盛唐诗人王之涣的作品,而是盛唐处士朱斌所作,名之曰《登楼》诗,朱斌这首五言绝句,选在《国秀集》卷下。《国秀集》是现存最  相似文献   

16.
对于杜甫《无家别》中“携”字的理解,学界意见不一。通过检索“携”在唐诗中的含义和用法,认为在这首诗中,“携”当训“携带”之意。  相似文献   

17.
唐诗中每出现长生殿与集灵台,注家多有误注。冯浩云:“唐亦有集灵台,即清华宫长生殿侧,见《旧书纪》”(《玉谿生诗集笺注》卷一《汉宫词》注)。陈婉俊云:“《一统志》:集灵台在华清宫长生殿侧”(《唐诗三百首》卷八张祜  相似文献   

18.
注诗写诗寄深情──评陶今雁《唐诗三百首详注》及《今雁诗草》遥岑一最近,江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又出版了陶今雁的《唐诗三百首详注》第四版。《唐诗三百首》是清人蘅塘退士(孙洙)的一个著名唐诗选本,数百年来广为流传,成为人们学习古典诗歌的一本入门书。文革期间,...  相似文献   

19.
《寒食即事》是唐代诗人韩翃最享盛誉的作品,历代士林都十分宝爱,清代诗评家更纷纷批注,予以称赏,其笔墨多在“托讽”二字。吴乔《围炉诗话》云:“唐之亡国,由于宦官握兵,实代宗授之以柄。此诗在德宗建中初,只‘五侯’二字见意,唐诗之通于《春秋》者也。”孙洙《唐诗三百首》云:“唐代宦官之盛,不减于桓、灵,此诗托讽深远。”尽管诸家批注,对于“五侯”到底是谁看法不一,但一般都认为此即后汉桓帝时“五人同日封,故世谓之五侯”的五个宦官(见《后汉书·宦者传》)。现今各种唐诗选本和有关评论未加深入甄辨、探究,远绍古人,陈陈相因,此诗作为一首“借汉讽唐”的“政治讽刺诗”几成定论。  相似文献   

20.
初唐诗杂考(九)杨墨秋《狱中闻驾幸长安二首系年》初唐诗人沈期《狱中闻驾幸长安二首》的写作时间,学术界颇有歧说。谭优学《沈期行年考》根据《旧唐书》本纪高宗永隆元年岁次庚辰“十月,己酉,自东都还京”的记载,认为期第一次入狱在高宗永隆元年,诗即作于是年。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