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卢杰 《江西社会科学》2004,(11):137-139
视觉元素是艺术家使用手段的基础,能组合完成艺术语系而使人类逐渐认识自己、体会自然和社会休戚与共的感觉。艺术史即视觉造型元素的发展变化形式过程,是视觉元素的更迭,变革前行的进程。每一位艺术家丰富自己的视觉元素的精神意义,都是主体心态与视觉语言相契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艺术审美的直觉性,往往在于"我们一睁开眼睛去看一个形象或一张开耳朵去听声音",其景象(形象)和声音在艺术形式上又有独特的地位和审美价值.笔者称之为"视听之美".这种"视听之美"的构成,就审美主体(人)来说,又与其审美感觉器官功能有着很大的关系,值得分析、比较和研究.人的审美感觉器官主要是视觉和听觉.视觉、听觉不同,相应构成的景象美和声音美的表现和特征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现在在一些影视表演和戏剧的作品中都有不同的创作出处,而最直接的创作灵感则是从自然界中获取而来,随着当代戏剧影视的发展,表演创作所涉及到的范围越来越大,并发展到至今,也已经成为了一门综合艺术,且领域较广。在表演创作中需要根据创作者的不同去寻找不同的灵感,充分利用这些灵感作为创作的元素。随着仿生学的发展,其带领艺术也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仿生学主要是一种边缘学科,它主要是从自然界中获取大量的灵感,虽然这门学科尚未成熟,但是从原始社会开始,仿生元素便与社会文化和艺术文化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本文主要从仿生学的特征和仿生学的内涵进行分析,从中找到与仿生学相关的元素,并进一步分析仿生元素应用的价值,最后还对仿生元素创新方面、发展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4.
1.音乐艺术的隐含性。 音乐艺术的表现功能与其它艺术的表现功能截然不同。造型艺术的原料用的是看得见的颜色和摸得着的实物,而成品是一个存在形象的实体。而音乐塑造的艺术形象是由不含确切意象的音响构成,它显示出事物的某种倾向和瞬间的基本状态,能被人们的听觉所感知,产生听觉形象,以听觉由通感的作用产生综合的(包括视觉)艺术形象,并唤起人的情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音乐既然是一种表现艺术,那么音乐反映现实的曲折性,必然决定了它自身内容方面的隐含性。黑格尔认为:“音乐的基本任务不在于反映出客观事物而在于反映出最内在的自我,按照它最深刻的主体性和观念性的灵魂进行自我运动的性质和方式。”  相似文献   

5.
人对声音的感受主要是由咽鼓管组成的内听觉、外听觉和振动感这三个方面构成的,本文论述了听觉辨别能力在声乐训练与演唱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于古希腊定义理论,柏拉图在其对象和方式两方面都有贡献。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对“是什么”问题的追求,并进一步把定义的对象定位于种或理念(■),在晚期对话《泰阿泰德》中,由元素和路径或差异构成的“可知的复合物”也被他称为种。在定义方式上,柏拉图不仅开创了二分法这样的分类法定义,给出了“人是两足动物”这一著名定义,提出属加种差的定义方式,而且讨论了复合物的定义方式,但究竟是由对元素的描述还是对路径或差异的描述构成复合物的定义,却没有定论。但这些思想为亚里士多德详细讨论属加种差的定义方式和专门针对质形复合物提出的质形复合定义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7.
音乐是一门通过听觉渠道传播的声音艺术。尽管音乐自诞生起,就常与舞蹈、诗歌一体,成为视觉感知的一部分,但随着艺术门类的独立发展,此种趋势逐渐变弱,音乐发展成一门自足的听觉艺术。当代新媒介的发展以及文化的视觉转向,使音乐的视觉呈现重新凸显。视觉符号不仅成为音乐重要的伴随文本,还几乎覆盖音乐从生产到传播的所有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音乐由听觉符号编码转向多媒介符号编码,其艺术表意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6,(8):216-221
作为对视觉中心主义研究范式的反拔,当代文化研究中正在兴起一股听觉转向的热潮。从批判"图像至上"主义的遮蔽效应,倡言听觉研究的理论合法性,到听觉文化的人类学意义,从声音与身份、权力的复杂关系到听觉文本的形态类型,从听觉文化的中国传统,到听觉批评的实践活动及话语建设诸问题,中国学界均有广泛深入的思考。听觉文化研究在中国经历了由自发而自觉的理论历程,对中国立场与中国意识的重视与强调,彰显了中国学人的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以义乌为代表的中国小商品多数产品缺乏创新设计为例,论述产品视觉界面概念、产品视觉界面中的视觉元素与产品信息传达的关系,分析模仿性质的小商品低品质感的问题所在,指出在工业设计的教学中开设相关课程可以为小商品市场提供对应的人才,改善“无设计”的状况。  相似文献   

10.
金鑫 《理论界》2013,(4):132-134
电影《白鹿原》的改编失利引发出关于名著改编的思考,故事、影像、表演、结构是影视构成的四个组成部分,以此为基点分析《白鹿原》改编失败的原因,其目的在于探究中国电影在艺术表现和商业化看点间达成平衡关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在先秦时期,人们有着灵敏的听觉辨别能力,这是人们长期听觉实践的产物。夏商以后的声音世界里又多了丰富的人造声音。在听觉的社会性认识上,人们注重正常的听觉需要,反对听觉过度,能够描述声音共振现象,注重听觉的情感功能和社会功能。在听觉和社会事象的关系上,先秦时期的人们已经能够从听觉中窥探到政治色彩,充分发挥听觉在战争中的辨别与指导功能,发挥听觉在外交场合的悦宾功能,发挥听觉在法律诉讼中的察觉功能。不仅如此,先秦听觉还存在着听觉崇拜色彩,对于医疗养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有力地促进了音乐文化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还有着丰富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袁涤非 《云梦学刊》2006,27(2):138-140
现代语文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理论视野的狭窄,"语感中心论"的教育思想为普通话教育"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普通话教育,其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普通话语感.而普通话语感的培养,相对于显性教育而言,隐性教育体现出更大的优越性.实施普通话的隐性教育应以培养整体语感为出发点、以暗示教育为基本手段、以情景话语为主要内容、以环境优化为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刘晓林 《云梦学刊》2005,26(6):56-59
“五行”是一个庞大的理论框架,有着浓厚的哲学思辨色彩,五行理论的哲学层次,可以从归纳分类法,相互作用论,顺逆变化观三个方面作出阐释。  相似文献   

14.
数字经济时代,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尖端信息技术正日益成为推动数据量指数级增长的关键动力。数据作为当代经济体系中的一种新兴要素,不仅在技术层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且在经济领域催生了一种全新的价值转换模式。文章的研究目的在于探索有效的数据要素统计测算方法,并将其作为产品建立其在市场中的流通机制。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数据经济的整体规模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估,而对数据要素的统计测算方法仍处于探索阶段。针对这一研究空白,文章提出了一套创新的统计测算框架,旨在为理解和高效利用数据要素提供科学、系统的指导。研究的核心分为三个部分:数据要素化水平、数据要素结构化水平以及对数据要素中数据关系模式的探索。关于数据要素化水平,文章深入研究了数据如何从原始状态转换为可在市场上流通的有形资产,构建了一个包含资源化、资产化和资本化多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这些指标进行了筛选和冗余度检验。在对数据要素结构化水平的研究中,综合考虑了数据特征的异质性、数据对象的异质性、数据关系的异质性和数据的时效性等关键因素,并基于上述因素构建了数据要素结构化水平的量化模型。针对同频数据与混频数据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不同数据关系进行精准建模和量化测算,深入理解数据间的复杂关系,为数据要素的有效管理和价值最大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段钢 《河北学刊》2006,26(3):30-35
考察图像的直观和美学意义,可以更好地把握图像生成的背景,理解如何产生意会知识,以及对人的视觉思维的影响。黑格尔和海德格尔对图像具有不同美学认识,在直观的基础上,黑格尔强调心灵在图像中对人的自由追求,而海德格尔则认为图像有助于表达人的存在,以及如何制造“大地”和“世界”,为人的存在寻找根据。  相似文献   

16.
万长林 《云梦学刊》2011,32(4):99-101
《新青年》对中国书籍设计的现代转型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它以独特的视觉方式,创作出新的书籍视觉形象,建构了一种不同于过去的现代设计理念。此外,《新青年》促进了阅读方式的转变和"新"的视觉模式的形成,为书籍设计的观念、形式、内容等方面展示了变革的成果。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新青年》完成了中国书籍设计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7.
楚辞与楚辞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辞》一书,既非出自一人之手,也不出于一个时代,它是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人们逐渐纂辑增补而成的。《楚辞》的上源是复杂、多元的。《楚辞》与《诗经》在艺术形式上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意境、情调、抒情技巧、比兴象征上。楚辞学的研究规律是:每一种学术派别、研究方法的出现,总是与当时的文化学术思潮相联系。任何摆脱时代制约的努力,往往正是时代思潮的反映。由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楚简、秦简、汉简、楚帛书帛画、楚国青铜器及铭文的大量发现,这种地上之文献与地下之文物相互印证的方法很快被楚辞学界所接受和运用,沿袭多年的文献考据之法、义理评论之学,升华为地上文献与地下文物相印证,传统考据与西方理论相结合,形成了文字、文献、礼制、民俗、民族、考古、历史、哲学、宗教等多学科的融合。  相似文献   

18.
杨小鹏 《阴山学刊》2001,16(5):57-58
论述了罚球时肌肉运动感觉的训练方法,指出在训练中应要求运动员注重投篮时注意力的指向和集中,投篮成功后立刻进行对技术要领和动作的追忆,把投篮时的运动表象内化为形象思维.  相似文献   

19.
农业女性化和老龄化实质上是生产力要素中的核心要素——劳动者的女性化和老龄化。当前,我国农业女性化与老龄化的主要特征为:男女角色互换;区域差别明显;持久性与集成性。由此带来的风险是:阻碍女性劳动者的发展和降低农业生产率。因此,基于新生产力要素理论,政府应着力提升女性劳动者这一核心生产要素的素质,提供和开发诸如信息、科技等外围生产要素,以使女性劳动者与外围生产要素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突破困境。  相似文献   

20.
李虹  项松林 《学术界》2012,(5):92-98,286
道德的民主化启蒙是18世纪启蒙运动重要论题。对此,哈奇森、休谟、斯密、弗格森等苏格兰启蒙思想家做了卓有成效的思想启蒙与理论思考,在道德主体问题上,这一群体立足于新兴商业社会,将致思的重心转向大多数的普通个人及其行为,扭转了长期以来道德精英化的取向,推进了道德主体的平等化。在道德认知与认同问题上,他们纠偏了的道德理性主义阴霾,充分肯定了情感在道德认同中的地位与作用,促进了道德认知的大众化。在道德的属性与规范要求问题上,他们还着力地申辩了与商业社会之时代精神相适应的"个体的道德"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展示了道德现代化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