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指头画,就是用指或甲蘸墨作画。它和毛笔画的区别只不过是所用工具不同。由于毛笔和手指在再现事物时画面上的笔墨行迹有一定的区别,所产生的效果和形成的韵味也就不一样。从意境和构图上来看,指头画却不失国画的矩度,应该说它也是中国画的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小幽默     
天使 给教堂画壁画,画家给小天使画了6个指头。 “您什么时候见过6个指头的天使?”牧师气愤地说。 “没见过。”画家回答,“但是您见过5个指头的天使吗?”  相似文献   

3.
永字八法     
古人把汉字的构成归纳为八种基本点画,这八种基本点画大略具备于"永"字中.李阳冰云:昔逸少攻书多载,十五年偏攻永字,以其备八法之势,能通一切字也,八法者,永字八画是矣.这就是著名的"永字八法"."永字八法"的具体内容是,"侧"不得平其笔,当侧笔就右为之;"勒"不得卧其笔,中高两头下,以笔心压之;"努"不宜直其笔,直则无力,立笔左偃而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官吏致仕亦即官吏退休。《春秋公羊传·宣公元年》云:“退而致仕”。何休注曰:“致仕,还禄位于君”。又据《礼记·曲礼》记载:“大夫七十而致事”。致事亦即致仕。这是官吏致仕年龄最早记录。汉代官吏致仕渐成一整套人事行政制度。由大夫七十致仕推广到除皇帝而外的所有百官七十致仕。据《资治通鉴·汉纪》曰;“丞相(韦)贤以老病乞骸骨—…·。丞相致仕自贤始。”《白虎通义》又说:汉代官吏七十,耳目不聪,腿脚不便就得致仕。可见,此时,官吏七十致仕已成定制。  相似文献   

5.
邱小毛  杨奔 《学术论坛》2012,35(3):56-58,64
王维诗文中的"悬车"用典作为其享年接近七十的一项重要证据,在经王从仁等先生提出后,有学者对其有效性提出了歧见;赵昌平先生提出的"六身"用典,也有学者认为"六身"指"生于亥年"而非指七十岁;至于《后汉书》"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王杖"的重要记载经赵昌平提出后,则迄今仍未引起学界重视。文章依据有关文献资料,为王、赵二位先生的考证作了较多补证,从而论定王维享年接近七十而非《新唐书》所谓的"年六十一"。  相似文献   

6.
题双鱼图     
画鱼要画一双鱼画出双鱼好寄书我有故人在天末凭君问讯近何如桃花时节鳜鱼肥手把金刀不忍挥更有锦鳞三十六点睛便欲化龙飞。按。先王父忠壮公以诸生从戎克复金陵有功旋征黔苗殉难。公嗜书史虽戎。马仓皇吟詠不辍遗有双鱼图题诗手迹藏之箧中七十载矣偶一展玩、深有范乔。  相似文献   

7.
通常在两种意义上使用“天趣”一词;其一是指自然界本身形成的未经加工的事物(大如西天巧云、高山飞瀑、大海涌潮,小如美丽的贝壳、雨花石,神态毕肖的蛇状树根等)给人们一种自然的审美情趣,也有个别美学著作中称为“物趣”。与此种意义上的“天趣”相对应的是经过人工努力而获得的趣味;其二是指艺术品的意致和韵调。汤(?)《古今画鉴·宋画》中说:“元章尝称华亭李甲,宋景元,作翎毛有天趣。”“作翎毛”谓画鸟。这里的  相似文献   

8.
元代黄公望的浅绛彩画不是促使浅绛彩瓷兴起的根本原因.黄公望等元代文人画家逸笔聊写胸中逸气的艺术精神经过以董其昌为代表的明清文人画家的演变后,逸气已经消解,逸笔也嬗变成为引书入画,尤其是清中后期经过金石学风的催化,更进一步将明末清初文人画家倡导的引书入画嬗变成为写意笔法画,即“写画”.这使得文人画与画工画在创作理念、表现形式、审美趣味等方面趋同,这是浅绛彩文人瓷画兴起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李君仿石田。笔笔有画意。我今强学步。笔笔但写字。李君笔能曲。深秀鹿床出。我笔追硬直。果否石田类。君画夏山居。我写秋山寺。蓊郁与枝枒。取趣本各异。要当论画好。我拙无可避。谬托文人画。解嘲出游戏。珍重谢李君。绝艺道所寄。贵异不贵同。石  相似文献   

10.
五四犹如一块巨大的历史海绵体,因为它强劲的弹性和丰沛的养份,所以,在20世纪中国历史上,每当时代的精神气候变得干燥的时候,人们总是能从中汲取到一些所需要的“甘泉”。五四又是一棵正在不断成长着的大树,当后人面对它时,都会不禁发出“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五四更像是苍茫的历史画幕上浓重的一笔——没有画完的一笔——总是引发人们接着画的想象和冲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气与韵的哲学探讨,揭示了气韵与中国画笔墨的关系,并论述了如何在中国画的鉴赏与创作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以笔取气与以墨取韵的笔墨技巧问题。  相似文献   

12.
钢琴自产生到现在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在这个期间,随着钢琴制作技术的不断完善,演奏技术也由一代代钢琴家不断革新:从只用六个指头到用十个指头弹奏;从只依靠指力弹奏到现在的重量弹奏。每一次的改进都带来一次钢琴弹奏技术的飞跃。从现代钢琴弹奏技术基础训练来看,如果忽视对手腕的训练,无疑会对钢琴演奏技术和发展带来损害。而把技术基础仅仅局限于手指的观念也是成旧和有害的。  相似文献   

13.
我从阳朔看山后。胷次雄奇更一乡。怎奈笔知离别苦。画来犹是忆潇湘。戊午随军退湘南经  相似文献   

14.
七十未为老憧憧何所思春归如过客世乱似明时细雨催花发閒云入梦迟故人。今满座举酒话相知。树上黄鹂啭花间白发过当时交郑泰今日拜维摩瞋念平生少诗题良友多本来。  相似文献   

15.
王伦端的画     
n 山.j。。;,=w4--2--i--、云J天之夕卜涂。的。。、王伦端的画  相似文献   

16.
在评价人物时,人们常说应区分七个指头与三个指头的问题,也就是要求我们应该全面地看待一个人。《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却因临终前的“两个指头”,两百多年来,遭尽唾骂,饱受嘲讽。仅以当代为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研所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上写道:“严监生临死时,因为多点了一根灯草,便伸着指头迟迟不肯瞑目,这就不仅仅是严监生  相似文献   

17.
水墨画派的兴起,是著色画的转变,是民间绘画转到士大夫画所创始。要想论述它的原始转变过程,单有一些历史叙说而没有原迹见到,是很难有明确的艺术认识的。传统绘画的规律,由勾勒的转到粗笔的,由工整更工整,转到豪放更豪放。唐以后士大夫画的艺术崇尚,是水墨为上,豪放为  相似文献   

18.
《围城》的女人·女人的“围城”张岩冰,杨幼力在《围城》中,作者曾让孙小姐给汪太太画过一幅像:孙小姐要过笔来,把红色铅捺出来,在吸墨水纸板的空白上,画一张红嘴,相去一寸许画十个尖而长的红点,五个一组,代表指甲,此外的面目身体全没有。她画完了,说:“这就...  相似文献   

19.
女娲之名,就现存的文献资料来看,首见于屈原的《天问》,其辞云:“女娲有体,孰制匠之?”王逸注云:“传言女娲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其体如此,谁所制匠而图之乎?”由《天问》的记载来看,有关女娲的神话,应当早在这之前的年代就已经形成、成熟。文献中关于女娲神话的记载较多,此略举数条以示。  相似文献   

20.
1.经典则言而非笔,传记则笔而非言这是晋宋年间作家颜延年(名延之)说的话,不见于现存《庭诰》,应为已佚的文字.就彦和所引诸语视之,颜氏对文章著述的分类不同于当时通常的归纳,即不取两分法分为“笔”和“文”,而是作三分法分作“言”、“笔”、“文”三类.“文”指有韵文,颜说与两分法所称之“文”是一致的.不同处在于他将通常说的“笔”,又分为“言”和“笔”两类,前者指无文饰之作,后者谓有藻饰之文,所以这里说,“经典则言而非笔,传记则笔而非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