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欣然规往”中的“规”当释为“欲”;“试用于昔日”中的“试用”属同义并列:“意踌躇”中的“踌躇”是“思量”之意;“翼蔽”的“翼”不是名词作状语,而是同义并列;“木欣欣以向荣”中的“向”当释为“正”;“磨旗”即“挥旗”:“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其中“夺”当释为“改变”,“与”即“赞同”之意。  相似文献   

2.
“先人”即“先代”;“拂士”当释为“能够直谏矫正君主过失的贤士”;“讥”应释为“批评。指责”;“或”即“有”;“区区”当释为“款诚,忠爱”,“随”即“轻易,随便”;“诟病”属同义并列,“耻辱”之意;“岂遽”属同义连用,同“岂讵”,“庸讵”,“难道”的意思;“”当释为“大腿上的肌肉;“过”即“探望,看望”之意;“踬踣者”即“跌倒的人”,引申为“死去的人”或“牺牲的人”,严妆”属同义并列,即“穿着打扮”之意:“德”为动词,“感恩,感激,感德”之意。  相似文献   

3.
"翔集"即"时飞时停","游泳"即"时浮时沉","讥"应释为"批评、指责";"或"即"有";"拂士"当释为"能够直谏矫正君主过失的贤士";"必"即"如果、果真";"随"即"轻易、随便";"植"通"置","放下"之意;"葛",古代用来织布的一种植物;"诟病"属同义并列,"耻辱"之意;"岂遽"属同义连用,同"岂讵"、"庸讵","难道"的意思,"进平技"即"进于技";"结发"当释为"成婚、结婚";"愁思"乃同义复词,即"悲伤、忧愁";"过"即"探望、看望"之意;"冷袖"当释为"罢舞"。  相似文献   

4.
一、关于注释的表述原则 中学语文课本的注释,涉及多方面的知识,诸如语言学、训诂学、考证学等。课文中众多注释,一般又不出自一人之手。如果对注释的表述没有一个总的指导原则,注释就会处于一种不统一的混乱状态,因而影响整个语文教学目的的实现。从教学实践看,目前中学语文课本注释的表述,就缺少这样一个总的指导原则,存在着语法有误、释义不准、口语与文言并存等问题。我们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必须摆正注释在课本  相似文献   

5.
一、初中第一册《木兰诗》“策勋十二转”.原注:“记功很多次.转,次的意思.”商榷:“转”,指官职调动,可以用于升迁.例:《晋书·李密传》:“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旧唐书·刘祎之传》:“上元中,迁左史、弘文馆直学士……仪凤二年,转朝议大夫、中书侍郎”.本句“策勋十二转”,即谓多次因战功升迁官爵.  相似文献   

6.
对于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注释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有几个问题很值得商榷。 一、注释不落到实处,丢开本义只注大意: 课本文言文注释应该坚待钉是钉、铆是铆,把注释落到具体的每一个虚实词上。有的注释落到了字、词上,有的,则只是注释大意;细读课文的人都会发现,课本中,对文言文的注释体例与其标准很不统一,这对尽快地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是十分不利的。  相似文献   

7.
一释“一盏寒泉荐秋菊”“荐”在中师语文课本《文选和写作》中凡两见。一见于第一册刘鹗《大明湖》中“(古水仙祠)祠前一副破旧对联,写的是‘一盏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舫穿藕花’”;一见于第七册鲁迅《自题小像》中“我以我血荐轩辕”句.编者对这两处“荐”均注为“献给”,笔者以为对前者也注为“献给”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8.
初中语文课本采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选用了一些文质兼优的浅显文言文,这是使学生了解、学习我国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目前的语文课本对所选用的古文有些疑难词句、语段注释欠详,或者注释不十分贴切,还有的课文对涉及到的古代典章制度、习俗礼教以及文字通假等今人不易理解或难以把握的地方又避而未注.这样就使得—些初中语文教师在备课时感到有些困难,给刚刚接触文言文  相似文献   

9.
中学《语文》课本中有些文言词语的注释尚欠准确。课文里有些词语用的是非常用义,不加注释就难于理解或容易误解,而教材又略而无注。这些都给广大语文教师的备课和学生的阅读造成了不便。本文对一些词语在注释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广大语文工作者。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选编的古文文质兼美,但注释方面尚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文对其中存在的问题粗加归类,可分成五个方面:一、注释完全错误一、注释不够精确;三、注释不够完善;四、当注示注位。不当注而注。  相似文献   

11.
新编高中语文第六册文言文的注释有几条值得商榷,现试陈愚见,供同行研究。 一、《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课本注“陆离”为“长剑摆动的样子”。这两句诗义同《离骚》中的“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注家对 “陆离”的解释历来不一。王夫之《楚辞通释》释“陆离”为“璀璨也”、“剑光”(见上海人民出版社七五年版9页、70页)。今成语“光怪陆离”与此义通。《现代汉语词典》“陆离”条只有“形容光彩繁杂”一义。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注“陆离”为“美好的样子(依许慎说)”(修订本第二册556页)。北京大学《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注“陆离”为“长貌(依王念孙说)”;《辞海·语词分册》于“陆离”的“长貌”义项中引《涉江》此句为例。详审文意,两句所写的剑和冠都是静态,课本将“陆离”注为“长剑摆动的样子”,剑须是动态,这在情理上似觉难通。成语“光怪陆离”,与《楚辞》中的“陆离”似非同义。“美好的样子”说虽能讲通,但不如“长貌”说具体。《离骚》“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中的“岌岌”,一般都解作“高貌”,这样,“岌岌”就是对句首“高”字的形象描写。仿此,“陆离”也应是对句首“长”字的形象描写。所以,如果对诸说择善而从的话,我们认为应当从“长貌”说  相似文献   

12.
现行中学语文课本(以下简称“课本”)的文言课文中,有两处出现“步走”这一词语:一处是高中一册《赤壁之战》:“操引军从华容通步走,……”(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另一处是高中二册《鸿门宴》:“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候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卞,道芷阳间行。”  相似文献   

13.
中华书局1962年出版的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是教育部确定的全国高等学校文科的统一教材。该书内容丰富,取材允当,体例设计和章节安排,都比较符合教学规律,因而它在全国高校作为一部权威性著作,能够使用近30年,历久而不衰。然而,由于该书系集体创作,见仁见智,歧异甚大,微瑕小疵,势所难免,其中文选部分的注释和标点,问题尤为突出。1980年教育部曾调集许多专家“用半年时间”对该书“进行一次全面修订”,但是,世界上的事情,总是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仍须不断改进和完善。鄙人不揣谫陋,谨将在教学过程中和同学们共同感觉到的一些问题提出来,以向该书编者和广大读者商榷、请教。  相似文献   

14.
《中国骈文选》是当前规模较大的选注皆备的骈文选本。书中详尽的注释为我们阅读和理解提供了方便,但也存在着一些注释欠妥的问题。本文拟对此书的若干注释作一些补正。  相似文献   

15.
部颁六年制中学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有几条文言文的注释似乎值得商榷。 一、《齐桓晋文之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课本注:“[快于心]使心里痛快。快,使动用法。”详审文意,这里并不是使动义,课本释义不确切,也不符合语法界对使动用法所下的定义。使动用法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实行这个动作”(王力主编《古  相似文献   

16.
郭锡良等编写的《古代汉语》是目前发行量最大,影响广泛的古代汉语教材之一,但书中文选部分的注释也不无可商榷之处,现就若干注释提出一些商榷性的意见,以就正于编者、读者。 《精卫填海》:“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教材6页注[6]:“以,介词,表示两事物间的关系,后者是前者的目的。略等于‘用来’。” 这里的“以”是连词而不是介词。连词“以”表示”常衍西山之木石”的目的是“堙于东海”。  相似文献   

17.
《古代汉语》(修订本)若干注释的商榷路广正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郭锡良、唐作藩、何九盈、蒋绍愚、田瑞娟等同志编著的《古代汉语》(修订本)教材,在原先基础上作了许多必要的改动,特别是全书文选的散文部分增删篇目在三分之一以上,又增加了练习,这样做肯定会使...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注释,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和深入掌握课文内容,便于学生自学。由于注释还包括题解,因而还有助于学生审题。所以,从教与学两方面来看,对教材中的注释都应该很好地重视它、利用它、研究它。这对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和提高学生  相似文献   

19.
近年通行本《唐诗三百首》若干注释商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唐诗三百首》的注本,从清朝乾隆年间到现在,实在难以计数。金性尧的《唐诗三百首新注》是近20多年来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一种。《唐诗三百首全译》也较有影响。但各家注释中仍有不少错误。特别是近些年又出版了许多种新注本,辗转抄袭,以讹传讹。这里指出各家普遍存在的一些疏误,与各家商榷。  相似文献   

20.
数学仅从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方面来反映客观现实,它摒弃了与此无关的性质,以高度的抽象形式出现.虽然数学概念与结论都表现为高度的抽象形式,但它们的形成与发现以及结论的证明,都要运用到一系列逻辑思维的形式和方法.所以,数学自身就具有向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功能.在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抽象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