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的内在关联,揭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承担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使命,它引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出低谷,完善了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且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情况下实现持续、高效发展,探索出一条超越西方模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展现了社会主义勃勃生机。质言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拓展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进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不是民族国家范围内的自说自话,而是在全球化的世界语境中逐渐生成的。从全球化视角来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不仅可以使我们获得一种新的更为宏阔的视野,而且更能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深层内涵,展现其完整图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不是单方面的,而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有机统一,具体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世界视野下的正确性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全球化视阈下的真理性肯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历史中的正义性认同。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正确选择。这条道路蕴含了理论与实践、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前进性与曲折性、历史与逻辑等相统一的辩证内涵。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辩证特性,对帮助我们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而走出的一条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正是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既超越了传统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也超越了当代西方种种社会发展理论所设计的各种模式,为世界总的发展图景增添了亮丽的色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世界昭示,世界是多样化的世界,要尊重发展模式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辟,表示着党对科学社会主义运动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执政党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与科学把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的历史逻辑、中国特色、成功实践问题进行理论梳理,有利于增强对道路的科学认识,坚定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与决心,提高他们进一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与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向新的更高境界。  相似文献   

6.
道路是旗帜,道路是方向。回顾中国的近代历史,展望中国的未来发展,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本文在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社会主义扎根于中国的历史必然性,探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历程,分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之本”,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实践中不断彰显“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三个不同层面的具体体现,各有其独特的内涵,三者辩证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创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完善的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灵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拓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载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拓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的根本保障。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基本内涵及其辩证关系有利于坚定我们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信心。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主要体现为继承性、渐进性、创造性,民族特色包括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中国式现代化三个方面,时代特色可概括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特色的有机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既适合我国国情、又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0.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内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基本依托;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实现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有利于建设法治中国、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推进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进一步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借鉴国际法治经验,但不照搬照抄。  相似文献   

11.
"两课"具有教学目标的理想信念性、教学内容的内化性和教学过程的思维方法性等主体性特征,对此要采取感染式、启发式、引导式等相应的教学方法,以增强"两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于繁荣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语用平面探讨了“在”字句在语境中突现出来的语用价值和特点,并指出动作“在”字句和状态“在”字句在语用特点上的不同,以及在语言交际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两种不同的信息结构模式。动作“在”字句的信息结构模式是“已知信息——新信息”,状态“在”字句的信息结构模式是“新信息——新信息”。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思想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但毛泽东等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在中共八大前后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这些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渊源,它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启示,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深层理论基础,具有对经济体制改革和工业化道路的指导意义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们几乎总是用英国18世纪形成的概念、理论、范式来解释中国的历史和实践,而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总会不断地遇到矛盾;当我们遇到矛盾的时候,总是认为一定是我们自己的经验错了。我们很少会去怀疑理论本身,我们很少会想,用这些概念来分析中国可能会有什么错。我们有没有想过,中国这样一个社会是不是一定要用英国式的工业化这种方式来组织?是不是就有可能,问题不是出在经验、实践上,而是出在理论、概念上?我们今天有没有可能再次回到当年《实践论》提出的问题,或者就像歌德“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那句老话说的一样,不是实践本身错了,而是概念、理论有问题?更重要的是,也许不是错不错的问题,而是那个滋生理论的经验基础和我们的现实实践差得太远,而这个现实实践本身其实是完全可以产生出别的理论、别的概念、别的阐释框架的。  相似文献   

16.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彰显了该理论体系与科学发展理念相契合而体现出开放性、务实性、时代性、科学性、创新性的特质。正确理解与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与特质,为推进社会全面、科学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所通过的第一部合作社法,本文介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立法背景和覆盖范围窄、尺度宽松,登记注册门槛低、债务责任小等基本特色,并对法律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8.
电视剧艺术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态,根本基础在于其具有的独有特性.本文确立了家庭日常收视的传受特性是电视剧所有特性的发生学基础这一观念,并在此基础上,从电视剧的传播特性、内容特性、艺术特性等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论述.本文认为,电视剧的传播特性构成了其内容特性和艺术特性的前提,电视剧内容上的真实性和生活化,艺术上的现实主义、通俗性叙事、以"话"为主的声画关系、弱作者性等特点,都受制于其传播特性.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进一步认知电视剧自身的艺术特性,同时也为电视剧艺术生产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现代大学特征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新生的大学在实践中逐步培育了自己的精神和理念,大学的精神和理念使大学拥有自身的特征。社会经济形态的变迁,促使大学从社会发展的边缘走向社会发展的中心,在大学凝练精神和理念的过程中,现代大学也在中世纪大学特征的基础上,形成了现代大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内容构成是全面性的,发展道路是有序性的,社会功能是稳定性的,运行机制是有活力性的,讲究的人文关怀是人道主义。这就是和谐社会的“五维”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