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卓馨莉 《职业时空》2008,4(8):30-30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这一概念是班杜拉最早提出的。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强化能激发和维持行为的动机以控制和调节人的行为。行为出现的概率是由于人认识了行为与强化之间的依赖关系后对下一步强化的期望,他的”期望“概念也不同于传统的”期望“概念。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进行那一活动。人们在获得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为了行为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2.
余华的存在     
当代作家余华,将自己对于人的存在的独特思考和理解,融入自己的小说作品之中,以简洁的故事,清晰的叙述,沉稳的节奏,深入挖掘了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以自我与存在关系为切入点,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的存在的一种深切的人文关怀,体现了作家的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是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对自我提升进行概述,并在文中提出自己观点,即认为自我提升的各种表现形式最终的目的就是个体用来维护自我积极的形象。文中简单介绍自我提升的理论基础、表现形式,自我提升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它在个体的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自己对国内已有的关于自我提升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与反思。  相似文献   

4.
每个人的真正自我都是有磁性的,对别人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感染力,通常说某人“个性很有魅力”,其实是指他没有压抑自我的创造性和具有表现自己的勇气。“不良个性”也可称为“被压抑个性”,其特征是不能表现内在的创造性自我,因而显得停止、避免、禁锢、束缚。受压抑的个性约束真正的自我表现,使个体总有理由拒绝表现自己、害怕成为自己,把真正的自我紧锁在内心深处。正如前面所述,每个人自身都蕴藏有无限的潜力,只是未被激发或受到压抑,对事情过于谨慎和“考虑”得太多,就会限制了个性的发挥和表现。如果你充分相信自己有能力进行任何活动,那么,你实际上就能获得成功。一且你敢于探索那些陌生的领域,  相似文献   

5.
王艳萍 《职业时空》2008,4(3):117-117
学会学习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每个个体的要求。这意味着个体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要有对学习的自我调控技能。但是,个体拥有自我调控学习的技能是一回事,在困难、压力和竞争中能否坚持运用又是一回事。自我效能理论的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A.Bandura)就认为,有效的智慧活动要求的决不仅仅是简单地理解实际的知识和推理性操作,还需要个体有强烈的自我调控的效能信念。如果个体在遇到困难时不能坚持运用调控技能,那么调控技能就不能发挥作用,而调控技能的效能信念则为其提供了所需要的持续力量。因此,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在自我调控学习中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本文将着重分析自我效能感对个体自我调控学习中各种心理机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田佑青 《职业》2014,(6):102-102
自信心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是一种积极、有效地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是否建立自信心,对技校学生学好英语有着直接的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消除对学习的疑虑,树立自信,调动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在动力,让学生在自信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关于拖延与自我控制的研究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发现,拖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而自我控制是影响拖延行为的关键因素之一。自我控制与拖延呈负相关,自我控制失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拖延行为,即自我控制失败的个体往往会受到拖延行为的困扰,而自我控制水平高的个体较少受到拖延的困扰。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社会生活水平与心理认知水平也显著提高。焦虑(anxiety)是由紧张、焦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往往与事实不符,存在应该自我(意指个体认为自己应该具有的特点或承担的义务)与实际自我(意指个体认为自己实际具有的特点)的差异(李宏翰,2001)。鉴于大学生焦虑问题的严重性及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局限,本研究从大学生的实际自我与应该自我差异角度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对焦虑症的病例研究,来解答有关大学生心理上焦虑的病因所在。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学生长期处在一种激烈的竞争环境,而作为处在青春期这个人生特殊时期的中学生,一些人由于不能正确处理来自学习等方面的压力,选择采取防御性悲观策略来对个体进行自我保护。持有防御性悲观策略的中学生对于考试的预期目标总是设置得极低,对可能出现的结果都会预先有所考虑。  相似文献   

10.
父母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于自己能否成为成功的父母,从而促进子女积极发展的能力信念.在所有影响儿童发展的家庭因素中,它的作用是最核心的.在青少年家长中,低父母自我效能感的存在十分普遍.外部支持性干预和个体自我教育的结合可有效提高青少年家长的父母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1.
国外青年职业成熟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20世纪50年代,有关职业选择的概念几乎没有什么发展。人们一直把职业选择视为是高中毕业生考虑的事,认为这个时期是青少年进行自我评价,对人才市场进行分析,然后决定做什么。很少有人把注意力放在职业选择的结果及影响因素上。在个体职业发展进程中,人们一直误认为职业选择或多或少是一次独立性事件,对个体以后的职业满意与成功很少或几乎没什么影响。事实恰恰相反,所有找工作者,尤其对于那些刚刚走出校门的青年来说,所面临的问题是各种各样的。他们不仅把找工作列为养活自己的一种基本需要,而且他们将可能被安置到需要几种不同经验的职务上,经历会使他们在价值倾向上产生一些改变。很多新员工难以接受目前的职业状况,他们经常在职业适应的痛苦中挣扎。倘若能找到对青年进行职业教育、职业指导的有效衡量标准,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对青年进行职业指导。本文从职业成熟度的概念、职业成熟度的理论发展、职业成熟度的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对国外职业成熟度的研究分别进行阐述和分析,以期对我国青年人的职业成熟度研究有所帮助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情绪的管理是指个体调节和改变自己情绪的过程,它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情绪管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情绪的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区分等能力和对他人情绪认识与适度的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3.
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我控制发展的心理学研究主要见于儿童自我意识发展中的研究及儿童的道德行为发展中的研究两个领域.国内外许多研究对儿童自我控制的发展及其在儿童个性发展、自我意识形成中的作用进行过深入探讨;在儿童道德行为发展的研究中,自我控制则被作为一个重要的行为指标来看待.本研究试图从自我控制的表现,自我控制的发展过程及影响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个体内在、外在因素三方面对有关研究进行总结归纳,以期为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陕西省六所高校的3832名毕业生为研究对象,从调查个体在求职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入手,同时涉及个体的就业压力、应对压力的方式、对就业压力的归因,对毕业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全面评定,以对导致不良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解释说明,构建高校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心理健康影响因素模型。采用心理测量学的研究思路设计调查问卷并实施,本文对高校毕业生求职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描述,并采用回归分析的统计方法,揭示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防御性悲观被认为是自我价值保护策略之一,是指个体在过去成就情境中取得过成功,但在面临新的相似的成就情境时,仍设置不现实的低的期望水平并反复思考事情的各种可能结果。它主要是由防御性预期和反思所组成。国内外研究主要是集中在防御性悲观与乐观、自我妨碍、悲观抑郁概念间的比较,并且对其成就动机、产生的原因机制、影响因素以及测量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未来研究可以在跨文化差异、性别、测量方法、涉及范围方面进行扩展研究,对已有理论与实践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6.
学业是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和主要价值来源,但是,近年来出现了学生对学业热忱消失的负面状态--学业倦怠,它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对学生身心健康也有负面影响。在相关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从人格、应对风格、认知因素、自我调控等个体因素对大学生学业倦怠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相应的提出一些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7.
保持心理平衡和良好的情绪,对于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很重要。许多疾病都是与心理、环境与社会相关的心身疾病。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社会因素与心理因素对健康和疾病同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不能脱离社会文化的影响,疾病的产生是人对生存环境不能适应的结果。疾病的发生,不仅仅是组织细胞的感染、中毒或营养不良等因素引起的,它同时还受社会文化、个体的心理活动(特别是情绪)的影响。65岁的刘老太由于受到儿子下岗、儿媳闹离婚等一连串的打击,情绪郁闷,心理很不平衡。渐渐地,发生头疼、头昏和失眠症状。到医院就诊,被初步诊断为高血压。住进医…  相似文献   

18.
制度与参与:下岗失业人员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行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利用调查数据和访谈资料刻画了下岗失业人员对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参与状况与模式 ,对影响下岗失业工人缴纳养老保险金的因素给出了解释 ,这包括制度因素、收入因素以及个体因素。作者通过分析发现 ,在影响下岗工人缴纳养老保险金的因素中 ,制度因素最显著 ,个体因素次之 ,而收入因素的作用相对来说不是很明显。制度因素作用显著表明 :当前下岗失业人员养老保险参保率低的问题主要是由制度障碍造成的。收入因素重要性相对不高与一般的看法及下岗失业者的自我归因相左 ,不过与个体因素一起表明 :下岗失业人员尽管面临来自制度和收入水平强硬的双重约束 ,但还存在一定的选择空间。然而 ,下岗失业人员对是否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选择并不是一般的经济理性的算计 ,而是一种“生存理性”下的选择行为 ,体现出他们面对不利的机会结构时社会行为的耐受性、适应性和策略性。  相似文献   

19.
农村初中寄养子女寄养情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问题假设(一)问题假设———寄养的原因与家庭贫困相关 ,家庭越贫困 ,子女寄养的可能性越大。———寄养时间越长 ,对寄养子女的负面影响越大。———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宝贝 ,不大可能被寄养。———由于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 ,男孩与女孩相比 ,不大可能被寄养。———由于角色的不明确 ,寄养子女在寄养家庭中的负面感受可能会很强烈。———寄养子女对寄养的感受会影响他们对自己以后是否将子女寄养的行为倾向。在寄养中负面感受较多的人 ,不倾向于对自己的子女同样寄养。(二)概念的操作化在一般法学辞典里面 ,寄养常常被定义为…  相似文献   

20.
职业倦怠是人们在紧张和繁忙的工作之中由于受环境、情感等内外因素影响而出现的一种身心不适、心理衰竭、情感封闭和亚健康状态。有研究表明,职业倦怠现象特别容易发生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由于护士是一种典型的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所以护士一直是职业倦怠研究中重点关注的职业人群之一。目前针对护士职业倦怠问题以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居多,应对策略的研究很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