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的文化体系中,饮食文化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做好中国饮食文化的对外宣传工作是当前文化领域研究的主要方向。本文主要以中国的菜名为研究对象,对其文化翻译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耿立娜 《职业时空》2012,(8):155-156,159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特色菜肴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也具有鲜明的文化特点,然而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中国菜名很难与英语的表达方式实现对等,尤其是中国文化菜名,这也是酒店专业学生在实习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作者在酒店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并提出对写实型和写意型菜名的翻译方法并对菜单的设计方式提出想法,以促进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刘建刚 《现代交际》2010,(12):49-49
中国饮食文化的英译还要求译者既要掌握两种语言,又要深入了解两种文化,全面考虑翻译中涉及的语言及文化方面的因素。为确保两种文化的有效交流,本文试图从翻译的功能对等理论来探讨翻译中国饮食文化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饮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它的食材、工艺和品味都十分庞大复杂。本文通过中国饮食文化、中餐食品及其翻译三者相结合,对中餐食品翻译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一书中所涉及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如何将这些形形色色的饮食名称翻译成英语对于英语读者了解中国文化、欣赏小说内容非常重要。本文以杨宪益、戴乃迭和霍克斯的两个译本为例,分析并比较了两个译本的译者对《红楼梦》中各类饮食名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中西方在饮食文化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何做好中国特色菜品的翻译是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过程中所需要重视的主要问题。本文从当前中国特色菜品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其今后的翻译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吉林故事——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向公众介绍了大量吉林地区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民间生产生活习俗,对其解说词进行外宣翻译,精准传达展览介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使外国游客能够更好地理解民俗中的文化底蕴,有助于弘扬吉林省特色文化,加快民族文化"走出去"的步伐。基于文本类型理论视角,译者需要明确文本类型与功能,选取恰当的翻译策略,才能简明有效地阐释民族文化的意蕴。  相似文献   

8.
公示语是日常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一种文体形式,它不仅折射出不同的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而且还具有审美观及价值取向等深刻文化内涵。本文试图运用对比分析的方式,对国内公示语翻译进行剖析并提出翻译原则和策略,以实现公示语的价值和功能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全球化、国际化的环境背景下,文化软实力已成为评判国家强大与否的一大标准。在全球化的同时,中国文化被推向了世界。而丰富多彩的媒体世界也成为文化输出的载体。电影,则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一个方式。但中国元素难以被外国观影者理解或接受,因此,电影字幕的翻译则成为是否能将中国文化成功带向世界的一大关键。文章以著名的翻译策略为参照,以贾培林翻译的《梅兰芳》为蓝本,分析并归纳电影字幕的翻译以及可以创新、突破之处。  相似文献   

10.
李君 《现代妇女》2014,(5):299-299
本文从旅游英语的语言特点、文化特征两方面阐述了旅游英语的特征,探讨了旅游英语翻译常使用的两种翻译策略,即删减法、注释法,同时还提及旅游英语翻译中应注意的问题,要注意文化的差异和不同语言习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介绍中国传统养生功法的文化内涵,来探讨现今传统养生功法英译中存在的问题及翻译的策略技巧。方法:首先研究了传统养生功法语言的文化内涵,因为只有揭示了传统养生功法的文化背景,才能有效地对传统养生功法语言进行解码与再现。与此同时,中国传统养生功法翻译对译者的要求很高,因此接下来探讨了传统养生功法翻译者应如何正确处理归化与异化的关系,遵循基本原则,并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来为中国传统养生功法走向世界提供帮助等问题。意义:通过对中国传统养生功法的文化内涵及翻译策略的探讨,来使中国传统养生功法发扬光大,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2.
翻译属于一种十分重要的跨文化交流方式,本质上即为如何实现对异域文化的交流、移植,以达到语用内涵的等值传递。《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极具民族文化特色,翻译过程中如何保留并传递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是一个不小的难题。文章通过阐述《红楼梦》中饮食文化的内涵特征,对《红楼梦》中饮食文化的英译提出了"直译策略""音译策略"等英译策略,旨在为研究如何促进我国翻译工作有序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全球化的进程中,国人对外来文化的认同感逐渐增强,而中国传统文化被日益边缘化,因此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误。国内传统文化习俗英译工作做得不足是重要原因之一。基于著名翻译家纽马克提出的"交际翻译理论",译者能够更好地掌握中元节文化意象翻译工作的策略方法,提高中国民俗文化的可读性,促进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4.
随着影视传媒的发展,电影已经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行业,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电影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国外电影进入中国市场,还是中国影视进驻国外市场,电影字幕或者电影标题的翻译就成了一个不可避免的语言交流活动。本文以英文电影标题翻译为研究对象,分析在英文电影翻译过程中经常容易忽视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给出有效的解决策略,从而实现本文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杨华  王志永 《现代交际》2014,(2):20-20,19
某种意义上讲,国内旅游景点的英语翻译就是向外国游客介绍中国文化。存在于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使得我们在翻译国内旅游景点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因素。基于"以中国文化为取向,以读者接受能力为重点"的翻译原则,在辽宁旅游景点翻译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恰当地综合运用翻译策略,不但可以让旅游景点翻译充分发挥其吸引外国游客的目的,而且还可以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中国文化特色词语是汉语中重要组成部分,其翻译机制的研究和应用可以辐射到中国文化的传播,特别是关系到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纲要的实施。提出了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翻译机制研究的步骤:影响词语翻译的四大跨文化因素的研究,探讨以文化为核心词语翻译的努力方向、研究如何把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有机结合,以及基于文化差异如何保护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和普遍性等,从而为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翻译机制的研究找到明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徽州文化为中国三大区域性文化之一,其外宣翻译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收集到的徽州文化博物馆、徽菜博物馆、屯溪老街等地部分介绍文字的英文翻译,总结出常见的翻译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修改意见,从而增强翻译文本的可读性。对翻译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的研究,有助于业内重视外宣翻译,从而可以完善徽州文化外宣翻译的总体质量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球性传播,是塑造国家良好形象、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有效手段,而翻译工作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国传统服饰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传播的环境下,服饰文化的翻译策略主要有异化法、音译法、省译法等,在具体翻译过程中要根据服饰文化的内容与选择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以达到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19.
典籍是承载了中国5000年传统文化的巨大宝藏。典籍英译是中国文化传播的核心力量。在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典籍英译会具有一些特点。为了更好地达到中国典籍向外国传播的效果,典籍译本应该与原文意义相当,风格相称。本文以赵彦春教授的《英韵三字经》为例,从翻译策略与形式内容方面来分析典籍翻译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归化与异化之争一直是国内外翻译理论工作者极为关注的一个话题,而这种争论主要是从传统翻译理论的角度进行的探讨。后殖民翻译理论关注翻译活动的外部因素,翻译被置于更为广泛的经济、政治、社会、历史与文化语境之中。后殖民翻译理论可以为我们探讨归化与异化问题提供新的视角。中国语言在现代化过程中沉淀了一种不平等的中西话语权势关系,这与我们所采用的翻译策略有很大的关系。本文试从后殖民翻译研究的视角探讨在中西不平等的话语权势关系以及当今世界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在翻译问题上应采取的道德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