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在戒毒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戒毒手段和戒毒方式方法都更为科学、合理,所引起的戒毒效果也更为明显,在挽救吸毒人员、遏制毒害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作用。下文就以戒毒手段中的强制隔离戒毒为例,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成瘾干预方法进行分析,希望对提高戒毒人员戒毒意识和改善戒毒人员身心状态,增强其戒毒信心,防止复吸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强制隔离戒毒作为一种戒毒措施,是指对吸毒成瘾严重,通过社区戒毒所难以戒除毒瘾的人员,在吸毒成瘾人员自愿、公安机关同意或者公安机关直接作出决定下,进入强制戒毒所戒毒。而强制隔离戒毒诊断评估则是对吸毒成瘾人员戒毒状态、身心康复、生理脱毒等各个方面的评估,是对吸毒成瘾人员进行强制隔离戒毒期限、戒毒建议的根本依据。强制隔离戒毒诊断评估一经推出,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不可避免的是,其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难点和问题,对此,下文就以强制隔离戒毒诊断评估为中心,对诊断评估的几个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2008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草案)》将开始正式实施,《禁毒法》强调社区戒毒的重要性,即一般情况下,对初次吸毒人员实行为期三年的社区戒毒,对情节严重者实行强制隔离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后还要接受一到三年的社区康复。社区是戒毒人员实现身心与社会康复的重要场所,戒毒人员需要社区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帮助他们恢复社会功能,重返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了解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探索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规律,进一步增强戒毒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升矫治工作质量。本人对正在强制隔离戒毒所接受戒毒治疗的人员进行了调研,并做了一些分析和思考,对吸毒成瘾人员的构成情况和戒毒特点进行总结,在借鉴国内外戒毒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今后戒毒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提升戒毒工作质量出一点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5.
戒毒众生相     
吸毒可怕,可怕在于会成瘾,令人丧失意志、彻底堕落。戒毒也可怕,可怕在于戒毒难。本文介绍一些戒毒的众生相,读了令人震惊与感动。  相似文献   

6.
2008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开始探索社区戒毒康复新模式,根据吸毒人群既具有违法性又是受害人、病人的特性,更新理念和方法,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社区戒毒康复指导室。社区戒毒康复指导室整合社会各方资源,以社会工作方法和技巧,结合医疗戒毒技术进行综合干预,为辖区内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提供人性化、专业化的服务。  相似文献   

7.
药物滥用者生理脱毒后的复吸率居高不下是严重困扰世界各国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相关数据显示,在无任何治疗措施跟进的情况下,国内的药物滥用者强制戒毒或自愿戒毒后半年复吸率一般为90%~99%。同时,根据对药物滥用人员复吸原因的调查,  相似文献   

8.
当前毒品在全世界范围内蔓延肆虐,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安定。据卫生部通报,截至2008年9月30日,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例264302例,其中,报告病例数排行前六位的省份分别是云南、河南、广西、新疆、广东、四川。①因此,探索戒毒康复模式已经迫在眉睫。本文在对开远强制隔离戒毒所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戒毒康复模式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9.
戒毒新曙光     
1999年5月23日,《羊城晚报》刊登了一位名叫郑可辉的广东青年的求救信。信上说,他吸毒成瘾,戒毒不成,几次想跳楼自杀。在“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痛苦中,渴望有人能帮他解除毒瘾,脱离苦海。  相似文献   

10.
社工A问:我的一个案主和他的妻子都吸毒(我在家访时看到了吸毒工具,而且案主妻子的大腿内侧有明显的针孔),5个月大的女儿和他们住在一起。案主有贩毒行为,还会带朋友到家里一起吸毒。案主的哥哥和嫂子住在他家隔壁,非常厌恶案主。与我见面时,案主说自己很想尽父亲的责任,为女儿的成长提供一个好环境,但他又并未承认自己的吸毒行为。案主未戒毒,随时都有被抓去强戒的可能,而且他并未做好准备戒除毒瘾,这与他自我表述的目标(为女儿的成长提供一个好环境)非常矛盾。我该怎样去提升案主的戒毒动机呢?  相似文献   

11.
今年3月初,我们到香港某戒毒服务机构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戒毒服务见习。该机构的戒毒服务非常重视戒毒人员的家庭支援工作,为戒毒人员家属提供五大支援:(1)个案服务,在吸毒人员未接受辅导之前,其家人便可率先求助,从而得到指引及支持;  相似文献   

12.
沈康荣 《社会学》2007,(3):48-61
通过对苏州市戒毒所的新型毒品吸食人员的全面调查发现,新型毒品吸食者群体呈现如下特征:男性占据绝对多数,但女性吸食者增长趋势明显;低学历者多;青少年多;个体职业者多。戒毒是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应该净化社会环境、重燃家庭温馨;提高社工素质、强化社工作用;消除就业歧视、解决就业困难,帮助新型毒品吸食者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3.
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面临家庭、就业、交友歧视等一系列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引发复吸和重新犯罪。为了降低复吸率,建立戒毒人员的家庭后续照管帮教机制是相当必要且可行的。对戒毒人员的后续照管工作,就是指戒毒人员回归社会之后,通过建立一套监督、扶持,帮教系统,对其提供心理、专业或职业辅导以及其他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使他们能适应并融人正常的社会生活。这是降低戒毒人员复吸率最为关键的环节。  相似文献   

14.
毒品作为一种精神性药品.是从受害人的心理缺陷恶化.透入生理变化,又通过生理反应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理.造成长期生理依赖与需求。我们开展的这次调查,就是以吸毒者初吸、戒毒、复吸时的心态为切入口,透视吸毒者的心态,并对其作深入的分析.以期为我国的戒毒工作提供依据。本文中的“戒  相似文献   

15.
TC戒毒模式(Therapeutic Community的缩写,即治疗社区),是通过发挥治疗社区、治疗集体的功能,从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等多学科视角借助特殊药物帮助吸毒者进行治疗及康复的一种新型的综合戒毒模式。这种戒毒模式把吸毒者看作滥用了不当物质、需要外界帮助以期回归主流社会的患病者,将其安置在居住性的治疗环境中,所有成员同吃同住同劳动,  相似文献   

16.
我国目前的戒毒模式主要有三种,即自愿戒毒模式、强制戒毒模式和劳教戒毒模式。最近又出现了一种新型的自愿戒毒模式,即在云南地区开展得比较好的TC模式,该模式集合了前三种模式的优点,是国际上一种较新的戒毒模式。  相似文献   

17.
2008年一个初秋的夜晚,上海某劳教所强制戒毒学员晓林(化名)既高兴又忧愁,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高兴的是,第二天就能结束两年半的劳教戒毒生活回到社会;忧愁的是,出去后将面临一系列烦心事:到哪住?工作能不能找得到? 第二天上午,管教民警王警官带着晓林迈出劳教所的大门.在灿烂的阳光下,他看到了曾到劳教所来探望、帮教过他的上海市自强社会服务总社(以下简称"自强总社")虹口工作站的社工耿军霞、断绝多年关系的老母亲,还有社区民警开车来接他回家,他顿时感动得哭了.  相似文献   

18.
那天,为了了解案主的就业意愿,我按响了戒毒人员王波(化名)家的门铃。门开了一条缝,我刚说出自己的身份,“哐铛”一声,门又被关上了。我顿时感到有些措手不及,但想到自己的职责,便又一次按下门铃。  相似文献   

19.
尽管我国在打击吸食毒品方面不断加大投入,但迄今为止,形势依然相当严峻,这集中表现为:首先,我国已经从毒品过境国转变为毒品消费国;其次,吸毒人员总体数量居高不下,而且,青少年吸毒人员、女性吸毒人员、无业吸毒人员、低收入吸毒人员以及农村吸毒人员呈现出持续上升的势头;第三,新型毒品使用种类日益繁多;第四,吸毒行为与卖淫、盗窃等违法犯罪行为交叉叠加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20.
王玥琪 《现代妇女》2014,(11):27-27
社区戒毒与社区康复源于国外,属于社区矫治的范畴。我国当前很多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的试点都是学习借鉴国外的模式和经验,因此,对国外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模式及经验进行总结,能够给我们带来启示,有利于我国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及其普及推广。该文要从外国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的经验中,寻找对我国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制度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