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系统构建投资便利化测评体系,采用《全球竞争力报告》的相关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2010-2015年包括“一带一路”沿线50个国家的世界140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便利化水平进行了测评比较。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投资便利化水平受金融服务的影响最大,基础设施和宏观经济状况受制度环境的影响最小;“一带一路”沿线多数国家投资便利化水平较低,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之间、各地区之间的投资便利化水平差异明显,非平衡性特征突出,总体上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未来“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应加强政策沟通,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健全金融服务体制,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2.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13—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TFL)进行体系构建与指数测算,以拓展的贸易引力模型为工具,实证分析TFL及其一级指标作为贸易非效率项对中国与相关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具有差异性;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贸易国的贸易额增长;贸易便利化的4个一级指标对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增长的贡献度不同,并据此结论对如何削减"非效率"无形贸易壁垒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未来的贸易便利化改革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带来生命威胁的同时,对全球贸易和投资造成的冲击和影响亦不容小觑。我国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建设遭遇了外部环境收紧和疫情叠加的双重约束。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主导者,如何审视新冠疫情冲击下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从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的现实背景出发,分析了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面临的新挑战,在立足于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基本判定之上进一步提出应对之策。研究认为,疫情直接冲击了全球供应链、价值链和产业链,全球经贸活动受限影响了"一带一路"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进度和节奏,但是相关基本判定不会因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产生动摇。因此,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在把握多元目标的逻辑自洽性和一致性基础上,还需要意识到实施过程的长期性、反复性、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平常心对待主客观认识的变化和修正。基于上述重要判定,文章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强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对接,在现有的规则和多边贸易协定基础上,融合和对接有助于"一带一路"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规则和措施。第二,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整体对接"情况下,充分利用"个体"合作的重要性和突破作用。可考虑通过双边自贸协定谈判,强化中国与自贸协定国的经贸关系,以"一带一路"倡议作为积极开拓双边市场的重要动力,利用示范性合作和收获性成果撬动区域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第三,借助已有的价值链体系优势和制造业产能优势,从地区和产业维度对沿线国家制定差异化和有针对性的区域价值链布局策略。建议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强化以价值链构建为核心的贸易和投资平台,构造以中国制造为核心的价值链体系,打造"区域价值链合作范本"。第四,抓住疫情期间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机遇,挖掘疫情后信息网络、数字经济、跨境电子商务以及公共卫生领域的产业合作新空间。  相似文献   

4.
基于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通过筛选选取3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为研究对象,研究2006-2015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效率。实证分析发现:(1)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效率与东道国的经济自由度、贸易依存度、地理距离、汇率、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与东道国的劳动力结构、收入水平、贸易自由度呈负相关;(2)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效率稳步提高,国别差异呈现扩大态势,对"海上丝绸之路"的直接投资效率高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今后,应该维持并且深入挖掘直接投资的巨大潜力,尤其要加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联通,促进直接投资的便利化发展,把优化投资区位选择作为提高直接投资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倡议与民族地区县域经济联动发展战略是实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进步,深化"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举措,二者之间紧密联系、相互融合、共同作用。二者联动发展有助于合力推动经贸合作互联互通、共同促进双方民心相通、合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本文以增长极理论、产业转移理论等经济学理论为支撑,在"一带一路"倡议与民族地区县域经济联动发展的必要性、可行性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与民族地区县域经济联动发展路径选择,主要包括;创新双方经贸合作模式,培育新的区域"亚核心";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我国民族地区县域间的政策沟通;坚持开放合作、包容共赢、绿色创新的发展理念;坚持特色发展、差异化竞争。据此实现和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民族地区县域经济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6.
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战略思想的重要内核,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合作共赢的必然选择,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重要表现。协同发展以其丰富的内涵将"一带一路"的经济逻辑、"一带一路"的全球化效应、区域发展效应、互联互通效应等"一带一路"经济学的核心研究范畴有机串联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是"一带一路"的战略实施区,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国家经济安全保障和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一带一路"经贸产业合作跨国大区域、次区域经济合作中心,具备了这一战略实施的互联互通基础。"一带一路"战略构筑了少数民族地区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产能合作、产业发展和参与世界经济合作的方式创新,也推进了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对[梯度推进战略]的局限性及对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梯度推进战略”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在优惠政策和市场力量的双重作用下,国内外资金和人才向沿海地区集中,进一步加剧了地区经济的不平衡增长;中央宏观调控能力的下降和区际协调机制的不健全,使“梯度推进战略”的实施增加了新的阻力。为此应实施区域优势发展战略;确定地区发展布局,培养跨世纪的增长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采取多种手段,促进东中西部横向经济合作,东中西部地区共同走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共建“一带一路”走过了蓬勃十年,它不仅是中国新时代扩大对外开放的总抓手,而且为国际社会提供了重要合作平台。贸易畅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核心任务之一,贸易便利化对推动“一带一路”贸易畅通至关重要。在共建“一带一路”十周年之际,本文从商签自贸协定、加强海关合作、交通互联互通、发展贸易新业态四个方面,系统总结十年来“一带一路”贸易便利化的历程与进展,剖析当前存在的问题,探讨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22个国家2000~2017年农产品贸易数据的分析,发现文化距离对中国与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和贸易总额均有显著阻碍作用,对进口有促进作用,不同文化维度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不同;就不同地区而言,文化距离对沿线亚洲和欧洲国家农产品出口和贸易总额具有负向影响,对进口的影响有所差异,亚洲国家为负,欧洲为正;就不同阶段而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前,文化距离对农产品贸易起显著阻碍作用,之后起促进作用,但不显著。基于此,需要继续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提高贸易便利化;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减轻文化距离对贸易的阻碍作用;充分尊重不同文化,发挥其对农产品贸易尤其是进口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通过经贸合作和金融合作取得一系列有益成果。本文对中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增长效应进行分析,首先针对沿线国家的贸易结构和彼此间的互补情况进行分析,其次采用1996-2014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品出口贸易数据为采样数据,并利用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基于双重差分法,针对中国对沿线国家的贸易增长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和考察。研究表明:贸易增长机制主要通过对出口数量增长、异质性产品出口增长的影响,促进中国对沿线国家的贸易出口;同时中国对非邻国的出口促进效应大于对邻国的出口促进效应,对"一路"国家的出口促进效应大于对"一带"国家的出口促进效应。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和实证拓展,验证了"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促进了我国对沿线国家的贸易出口增长。  相似文献   

12.
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加大西部开放力度,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重要举措。首先从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对外直接投资、国际旅游四个方面分析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情况,总体来看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取得较大发展,但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继而从西部自身特点、国内发展、国际形势三个方面分析加大西部地区开放力度的必要性。加大西部开放力度,要从提升西部地区产业对外合作水平、推进西部城市群与中心城市建设、创新国际合作新模式、促进广泛的"互联互通"等重点方向展开。具体开放路径包括厘清西部各地区功能定位、强化开放大通道建设、"内陆+沿边"多层次开放、完善相关制度保障、扩展区际互动合作等。  相似文献   

13.
"一带一路"是新的亚欧区域合作框架,在该战略推进实施中,沿线大多数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与升级改造项目投资需求巨大,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投融资创新点是多元筹资与运用PPP模式.由于沿线大多数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不同,PPP模式在"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应用存在投资回报率低、投资环境复杂、风险大等问题.本文分析PPP模式在"一带一路"沿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从我国企业与政府部门的角度出发,提出构筑"一带一路"下PPP创新模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推进南疆四地州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一次全面深刻的社会变革。南疆四地州的城镇化建设有其自身的规律,因此紧紧抓住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机遇,充分认识"一带一路"建设中南疆四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联通东西链接的城镇发展空间,疏通农牧民进入城镇的路径,打通制约城镇化发展的瓶颈,畅通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对于推进南疆四地州新型城镇化建设,强化四地州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凸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地位,增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互联互通,维护边疆长久稳定与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建设以及新型城镇化推进机制与改革发展是"十三五"规划两个重要内容.两大战略一个立足于构建对外开放格局,一个立足于国内区域发展新布局,两者以何种机制结合等一系列问题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整合分析两大战略之间关系可知,两大战略的互相影响主要集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镇化水平对"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推进的影响;分析 "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区域及部分国家城镇化发展状况可知,中欧城镇化合作是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镇化合作重要机制;从城镇化动力来源的两个主体--政府与市场这两个视角可以探讨两大战略的结合路径.通过现有文献资料的综述研究可知,从国际角度来看,"一带一路"本质是基础设施建设,而基础设施完善也是城镇化问题的重要部分;从国内研究来看,中小城市如何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应该作为研究的重点;要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的省、市城镇化合作;妥善处理"一带一路"国内沿线城市的产业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新一轮的对外开放策略,其本质是与沿线国家构建新的分工关系。其中南亚、中亚和东盟是组建分工的首选区;蒙古是组建分工的备选区;而中东欧和独联体是组建分工的后备区。其次,要组建这种分工体系,一方面要加大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降低贸易壁垒、提高市场开放度。另一方面,在与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实现无缝对接的情况下,产业转移也要遵循一定规律,即劳动密集度较高的下游产业首先转移,与上游产业关联度较低的下游产业首先转移,资本密集度较低的上游产业首先转移。本文的研究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推进提供坚实理论基础,是对"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新版中国威胁论的有力反击。  相似文献   

17.
大力建设高速铁路是促进我国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高铁更是实现互联互通,促进国内外统筹发展的重要载体。选取连通“一带一路”国内中心城市的交通要道之一徐兰客运高铁为研究对象,运用计量分析方法检验高铁对沿线区域经济增长、可达性和经济潜力等方面的潜在影响,并在计量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就高铁建设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开展政治经济学的探讨。结果表明,高铁在短期内对于沿线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不显著,但是有助于提高可达性和经济潜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从长期看有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8.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发展稳步推进,贸易与投资发展势头良好。当前世界经济仍处在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中国对外贸易在国内外环境发生变化后,传统竞争优势在弱化,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形成,从而影响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该文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产品比较优势及其分布情况进行研究,通过对出口产品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产品中心度指数计算,发现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品空间分布不均,不同产品之间距离和关联程度差异较大,提出积极发挥比较优势,寻找和培育未来潜在比较优势产品,建立优胜劣汰机制以加强不同产品关联程度等建议,以期提高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贸竞争力优势和贸易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一带一路"愿景的推进,沿线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积极融入"一带一路"的建设中,重庆也在积极探寻与"一带一路"实现完美对接的路径.本文阐述"一带一路"现阶段的发展重点及主要成果,分析"一带一路"对重庆发展的影响,得出此背景下重庆具有政策红利和交通的比较优势,可以通过交通、政策和行业三者的协同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区域协同发展是"十三五"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新趋向。统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等"三大支撑带"的战略组合,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将原有的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有效地连接起来,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以"一带一路"为引领,"三大支撑带"互联互通为重点,通过国家级新区建设形成有效发展增长极,从点到线到面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