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但是当前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还存在着部分高校不够重视、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方式单一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尚未很好地融入校园文化等问题。高校应进一步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育方式和优化校园文化等,以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2.
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庞大多样的复杂体系,其中蕴含着极其丰厚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思想道德理念,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这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正视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重点加强,为高校做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提供丰富的养分。  相似文献   

3.
郭楠 《公关世界》2023,(16):111-1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积累的重要精神财富,其中有许多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对于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远大人生目标、有利于大学生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生塑造健全的自我意识、有利于大学生合理调控情绪、有利于大学生提高心理承受力。高校有必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充分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资源,将其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机结合,增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张健  潘青 《公关世界》2022,(18):149-150
大学生作为中华民族振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主力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纵横上下五千年,积淀着中华民族价值追求,浓缩着中华人民千年来的精神基因。高校校园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这不仅仅是国家倡议,更是推进高校大学生承担起实现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弘扬中华文明的责任使命。对此,本文立足于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现状,提出了高校校园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路径选择,旨在以此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真正地渗透于高校校园中,健全高校学生的思想品德,塑造学生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小学是培养少年儿童道德品质最重要的学习阶段,我们要让少年儿童知历史、了解中华文化,就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课程,在德育课上完成对学生的德育任务,完成立德树人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而增强少年儿童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6.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于五千年历史之中,流淌在炎黄子孙的每一寸血脉里,是千千万万中华儿女勤劳智慧的结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必须大力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引领和规范作用,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潜移默化地融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学生自觉自信不够、西方文化的冲击以及学校资源供给不足等问题,我们应直面风险挑战,注重思想建设,规避对传统文化的盲目夸大和妄自菲薄,促进优秀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积极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纽带,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也是几千年来支撑中华民族屡经重大灾难而始终不解体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在高校中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并通过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来夯实大学生思想道德基础,提升和塑造大学生道德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淀的精神财富和文化基因,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和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必定会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评判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艺彤  李妍 《公关世界》2022,(2):131-132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要举措,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当今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频繁,立足当代大学生思想状态的实际,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从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包含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够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板,对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爱国精神、端正其人生价值观等均能够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正因如此,高校需要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要多角度、多形式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融合,要借助大学生思想教育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薛凯文 《现代交际》2014,(8):227-228
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对现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当前,加强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对于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应该从社会环境、家庭氛围、学校教育等方面入手,增强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3.
廉政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廉政教育建设起着重要作用。文章探讨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政文化思想,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校园文化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以促进廉政文化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利因子,可以为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的灵魂,是坚定文化自信的精神动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凝结中华民族的磅礴伟力、带动世界文化的繁荣。探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5.
廖然 《公关世界》2022,(12):88-89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发展历程积淀下来的,是中国梦的筑梦之魂,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源泉。将传统文化引入到大学生思政教育,能够将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育人内涵充分渗透到思政教育内容中。文章首先分析传统文化的价值,然后指出传统文化引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最后提出高校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旨在促进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希望能够为传统文化引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唐倬 《公关世界》2022,(20):34-3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丰富内涵和独特特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资源、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底蕴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高校需要在规范课堂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传播载体打造等方面推动二者深度融合,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但许多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课程设置远不能满足高校大学生心理变化的多样性。本文探索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61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即六大主题理论教学,一次外出实践教学,一次分享体验,从而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的精华,其内涵丰富、寓意深远,不仅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同样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正确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渗入中小学校园,是时代委以我们的重任,使文体活动顺利进入中小学校园,需要做到几点: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打造质量双赢的教师队伍,系统设置文体活动课程以及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能夯实青年学子文化底蕴,增强发展软实力。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深远意义,值得细细探究。本文主要探究中华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和运用。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明确要求不断持续推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创新性的发展和转化,提出了关于如何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的著名论断。高校学生党建在以新载体为依托的基础下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在主题党日活动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可操作性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