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杨忠宝 《现代交际》2015,(2):109+108
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高校教师应通过加深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坚定其对中国梦的信心,将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索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相似文献   

2.
"中国梦"的概念提出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就变得十分必要,这也是对思想教育内容的丰富与发展。本文章结合实际教育教学,列举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途径,将思想贯穿课堂并开辟新的途径,培养当代大学上对中国梦的认知进而凝聚建设国家的整体力量。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环境下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交往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的传播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有效的传播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成为我们不得不重视的一项课题。  相似文献   

4.
将中国梦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去,是高校当前最具有科研价值的时代课题之一。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中坚力量,肩负着祖国的未来,是中国梦能否实现的关键所在。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网络时代的到来,社会上涌现了各种各样的腐朽思想观念,导致部分大学生出现了政治信仰丧失,道德观念弱化,社会责任心匮乏等现象,这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严峻的考验。中国梦的提出,大大增强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自信心,激发了他们敢于筑梦、追梦和圆梦的信念,从而为实现中国梦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思政教育的重中之重是理想信念教育,正确的理想信念对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自我价值的实现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梦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延伸和发展,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进一步丰富和创新。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一直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核心内容.本文研究了如何在新形势下通过中国梦来引领高校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从而构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的研究视角是从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理论出发,运用了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的方法论、主体论、载体轮等方式来分析中国梦理念与理想信念教育的模式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中国梦",是推动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投入到"中国梦"建设中的重要举措,对于"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是我国实现富强和繁荣的一股中坚力量,而思想政治教育则作为重要的精神保障支撑着中国梦的思想堡垒。文章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中国梦"的重要意义和有效途径进行分析,以实现"中国梦"理念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8.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所有中国人共同的梦想,大学生作为先进知识分子的代表,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节中,为了促进大学生各项素质与正确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必须有效结合中国梦主要内容,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各项能力的提高提供重要的条件。本文首先阐述以"中国梦"为载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另外对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进行有效研究,并依据"中国梦"的原则和内涵提出切实可行的教育措施,以促进问题的不断解决和思想政治素养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育大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优化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精神境界,培养大学生对西方腐朽思想的辨别能力和抵御能力,坚定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文化安全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0.
中国梦是我国"个人梦""国家梦""富民梦""强国梦"的统一,充分体现出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原则和价值。高等教育的思想和增值理论课程必须把中国梦当作课程的灵魂,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和方向,让中国梦坚定当代大学生的道路自信,凝聚和激发当代大学生的力量和精神,从而激发当代大学生的自觉性,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更好地实现教学的目的,提升教学的效果。本文主要从"中国梦"出发,对当代高等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三个着力点进行了分析,以期望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进行了阐述,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全国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途径要从新一代的年轻人抓起,与此同时,将中国梦融入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研究尤为重要,也是各大高校重要的研究课题。以下主要对中国梦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内涵、特点、效用进行详细解读,并做以总结。  相似文献   

1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正确的信仰、科学的方法论、良好的素质培育及形成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与方法是否能真正掌握和自觉践行,深刻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旗帜方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然而,当前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作用认识有偏差,存在逃课、应付现象,应重塑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敬畏意识,探索学校、教师、学生体系化的敬畏意识培养实践,帮助大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复合型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变革,对正处在社会转型和人格成长发育关键时期的大学生来说,人生的目标和方向极易受到社会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正悄然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研究工作,有效发挥专业通识课程的渗透教育效果和慕课、翻转课堂的主动学习优势,正确地教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面贯彻和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正式提出于2012年11月29日。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对于当代广大的大学生来说,以中国梦为核心的思想教育尤为重要,是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的,也是与时俱进的体现。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主人翁,更应该深刻认识和理解"中国梦",全国的高校也应该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化自信"这一时代课题为指引,阐述了影响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因素,以及如何以文化自信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给出四个方面的建议。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对于引领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提升我国全民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沉淀的精髓,其中所蕴涵的优秀思想、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用之不竭的重要资源,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加强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将传统文化的优秀精髓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最终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同辈群体是不可或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对大学生在思想和行为等方面具有二重性的影响。因此,本文从正面和负面两个角度展开,全面分析同辈群体对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的影响,积极发挥同辈群体的"正能量",以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和高校网络诚信教育的深入与细化。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客观属于人学实践活动,人是具有现实性和自我理性的客观存在。中国传统人学基于中国的历史和人文而产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人学精神财富。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具有属人和属教育对象的双重属性。中国传统人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本质联系。中国传统人学精华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学取向重要的理念来源。从中国传统人学中吸收有益理念借鉴,可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符合我国大学生思维特点和人文实际,从而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反对本本主义》是一部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重要思想理论,同时为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有效途径。当前,大学生党员作为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的成长中受到许多不良思想的影响,阻碍着他们承担起中国梦的使命。通过反对本本主义的分析,揭示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如何培养大学生党员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和独立自主的作风。  相似文献   

20.
微信作为当代新的网络媒体,充斥在大学生的生活之中,它能够使信息得到迅速有效的传播,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交流的重要媒介。高校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便捷工具,向大学生传播正能量,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那么如何正确地使用微信这一媒体就成为高校辅导员需要面对的问题。本研究在研究微信、微信群概念的基础上,探讨关于利用微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以期为高校辅导员提供一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