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概念隐喻使隐喻研究发生认知转向,政治语篇中的隐喻认知研究也日益成为热点问题。《政府工作报告》是典型的政治语篇,本文以Lakoff&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在结构性隐喻、方位性隐喻以及实体性隐喻视角下,考察2019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隐喻的认知模式,阐释概念隐喻在政治语篇中的特征,为政治语篇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多媒体的发展,信息表达不再依靠单一模态,形式逐渐多样化,学术界对特定话语的多模态隐喻研究也随之增多。现有的多模态隐喻研究主要以平面广告、电影、漫画、海报等为对象,对视频公益广告的研究较少。以泰国环保公益广告为语料,根据概念隐喻理论和多模态隐喻理论,对环保公益广告进行多模态隐喻分析,探讨环保公益广告中的多模态隐喻构建机制,分析其认知效果。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隐喻理论将语言视为一种语言现象,而现代隐喻理论将其视为一种思想方式。隐喻可作为一种认知机制用于英语学习,尤其是英语词汇的学习和教学。根据这一理论,指出中国学生和教师所面临的问题,揭示该理论在英语词汇学与教方面的效果。其在教学中运用概念隐喻,可为中国教师提供一种认知思维方式。该理论有助于培养师生隐喻意识,提高其隐喻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4.
茶文化形成了有关茶隐喻的认知基础,大量存在的茶隐喻现象也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以概念隐喻为理论基础,对"女人如茶"这个概念隐喻进行分析,探讨茶隐喻背后的认知特点及其与中国茶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扩展茶文化的研究领域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隐喻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概念隐喻是在认知语言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论,是用一个范畴的概念去解释另一个范畴的概念。颜色是人类对外部世界的一种认知方式,当我们用颜色的基本范畴去表达其他认知域时,便形成了颜色隐喻认知。本文通过对英汉颜色习语的概念隐喻进行对比,为该领域的语言学研究提供新思路以及提升其理论高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认知语言和批评语言的融合的可实施性与必要性。同时探究认知语言的学习技巧和使用方法与批评话语的应用方法和学习技巧。对比出两者之间不同,探究认知语言学与批评话语的关注重心。探究发现认知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在学习和应用中虽然有一定程度的不同,但是并两者之间不矛盾,可以通过合理的方法互补。本文阐述了认知语言学与批评话语融合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吴悠 《现代交际》2014,(5):71-71
上世纪90年代左右开始成形的认知语言学,为语言研究开拓了新的视角,即以认知角度研究语言现象和语言产出。概念隐喻理论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理论。概念隐喻理论解读隐喻的思维方式。通过概念隐喻为基础,探讨著名朦胧派诗人舒婷的《致橡树》。  相似文献   

8.
概念隐喻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是认知隐喻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介绍概念隐喻理论为切入点,从概念隐喻的定义、分类以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这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概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角度,运用费尔克劳的三维分析模式,从语篇描述,话语解释和社会文化三个层面对《经济学人》中关于中国报道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通过本项研究,引导读者对社会事件进行正确认知,提高其批判阅读和思考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中外习语是人类语言的精华,是各个国家文化的载体。习语具有特定的、完整的多样形式,用法固定,或言简意赅或形象生动,在日常交流中被广泛使用,具有普遍性特征。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易被忽视、不容易被识别的,固定的、传统的隐喻表达。这些固化的话语模式反而使人们忽略了语言使用的隐喻性。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隐喻,隐喻是认知的工具。人们对语义的理解建立在对世界的体验之上,词语语义的构建和理解与隐喻联系密切。本文以常见的形容女性的汉语习语为例,从隐喻的角度来浅析其语义,以期激发人们的隐喻意识,更好地了解隐喻在话语中的构建机制。从而掌握话语使用的策略,提升交流技能。  相似文献   

11.
豆玲玲 《职业》2015,(7):70-71
近年来,隐喻的认知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逐渐成为众多学科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从认知的角度研究隐喻的翻译,为交叉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同时补充了从心理和认知的角度来探究隐喻翻译的领域,对隐喻研究呈现出更加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隐喻修辞学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期,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概念隐喻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渗透于人们日常生活,主要体现在人们的语言、思维和行动中。本文主要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对汉语歌曲中爱情的隐喻进行分析。从而可知概念隐喻不仅仅有助于人们了解到爱情歌曲中的语言特色,而且还有助于人们理解它更是一种人类赖以生存的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隐喻的认知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逐渐成为众多学科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从认知的角度研究隐喻的翻译,为交叉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同时补充了从心理和认知的角度来探究隐喻翻译的领域,对隐喻研究呈现出更加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是新的语言意义产生的根源。本文运用隐喻认知理论对委婉语进行解释,描述了英语委婉语的意义建构与认知阐释,并从认知的视角去分析、理解和解释英语委婉语现象。  相似文献   

15.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总结了唐诗中温度词的概念隐喻研究现状,用概念隐喻的理论分析唐诗中温度词在态度和信仰域、情感域、社会和经济地位域、状态域、疾病域五种不同目标域的映射中表达的内涵,举例说明唐诗中暖、炎、冷、寒等温度词概念隐喻的巧妙运用,为唐诗的赏析、流派之争及翻译等提供认知语言学上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比既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也是语言学研究领域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本文以人体手部和头部动作为研究语料,运用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对俄汉民族的身势语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身势语隐喻认知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后危机时代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关键是如何抓住中国经济崛起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机遇,在关注全球和中国经济走势、保证国内经济金融稳定的前提下,以构建强大、高效的人民币金融循环枢纽为核心,不断在推动资本项目开放和金融市场深化方面实施突破,以此分步骤、分阶段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和上海全球功能性金融中心两大中国国际金融战略。  相似文献   

18.
曹阳 《现代交际》2012,(5):32-34
人类对言语信息处理的认知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解码和推理,对应两种交际模式——语码模式和推理模式。本文依据关联理论,以汉、俄、英自然对话为语料,分析明示行为与解码——推理过程的互动关系,及其对话语理解的影响,探讨话语接收者认知过程中的交际失败原因,旨在揭示言语交际失败现象中隐含的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19.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是人们谈论和思维抽象概念的认知工具。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依据,收集韩国Trends21语料库中"?(梦想)"的植物隐喻,对这些隐喻进行详细的归类和分析,从认知角度探讨植物作为始源域向"梦想"目标域的映射过程并分析这些韩国语植物隐喻表达式的经验基础及其认知特点。  相似文献   

20.
王晶虹 《现代妇女》2014,(12):288-289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以新闻英语中出现的战争隐喻为语料,基于概念整合理论对其进行认知学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