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红色歌曲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革命斗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所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它对于我们而言,不仅局限于曲调的审美价值,而是它所传承的中华民族顽强不屈、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等伟大的精神。对于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已步入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新时代的互联网红色文化宣传面临部分文化作品缺乏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价值观念,红色文化传播环境复杂,网络法治不健全等严峻挑战。利用互联网时效性强、覆盖面广、形式多样的特点,让红色文化入脑入心,让红色基因深入骨髓,让信仰之光熠熠生辉。加强互联网时代的红色文化宣传,对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有着许多优秀而经典的传统文化,蕴含着我国所特有的、深厚的人文情怀与精神追求。中国的红色音乐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展出来的独特的音乐文化,这种文化始终围绕着人民,以人民为中心。鹰潭红色文化是其中的瑰宝,将其运用于现代生活的传承和发展之中,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移动媒体逐渐走进千家万户,为了有效满足国家对于文化传承的社会化需求,目前音乐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倾向于与利用移动媒体的信息化,融入鹰潭红色文化进行传承,为了有效推动鹰潭红色文化的发展,为目前人们的社会生活的精神需求再添一把火。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了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而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红色资源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实践中形成的宝贵财富,这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作为新一代青年人,我们肩负着建设祖国的伟大使命,而学习和传承革命年代遗留下来的红色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利用红色资源改善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体现出红色资源的价值,使红色精神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5.
穆佳林 《公关世界》2023,(5):106-107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红色文化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孕育下和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中产生的,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核,包括坚定的人民立场、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以及不畏艰险,砥砺前行的精神意志,为新时代继续发扬红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教育和引领价值。  相似文献   

6.
红色文化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一直发挥着重要的思想引领和精神鼓舞作用。对于当代各族人民具有极强的文化感召力,对于树立文化自信具有先天性的优势。本文主要从物质、精神两个层面,研究红色文化在当代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更好发挥其积极作用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中积淀形成的精神内核。新时代大学生作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作为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推动力量,更要自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努力。文章通过探讨打造传承红色基因新媒体平台、培养学生骨干、打造红色文化品牌等方式,分析当前新时代下高校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的路径,使新时代下高校学生党员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  相似文献   

8.
"红船精神"所蕴含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具有永恒的时代价值,在新时代要充分挖掘红船精神的时代价值,使其焕发出新的时代魅力,激励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蓬勃发展。新时代"红船精神"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红船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红船精神"是当今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红船精神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9.
红色历史文化作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先进文化,不仅在革命历史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挥了巨大价值,在新时代仍然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方面具有重大价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和灵魂,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繁衍发展的精神沃土。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党的光荣革命传统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对当代大学生具有强大的德育功能和深刻的教育价值。本文从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谈起,着重探讨了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而红色文化资源既展现了红色文化的独特价值,其开发也推动了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四川作为红色文化大省,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因此,学界对于四川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价值意义及其开发路径进行了广泛研究,以期进一步强化红色文化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重要讲话中,概括了文化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关系。那就是"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精神导引,它源自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红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根基和动力,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交相辉映,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时代体现,在当代具有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萍 《公关世界》2022,(16):141-14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有新目标、新时代有新征程,新时代有新发展。奋斗精神作为推动中华民族顽强奋斗、艰苦奋斗、接力奋斗、永续奋斗的力量源泉,是推动中华文化发展壮大、中华民族精神熠熠生辉光耀世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彪炳史册的精神谱系。用奋斗的精神力量和精神品格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康佳虹 《公关世界》2022,(16):138-140
高校大学生是担当时代重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承担着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在各个高校开展红色教育对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养担当精神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而高校不仅要大力开展红色教育社会实践,更要创新红色教育方式,深入开展红色教育,让我国红色教育深入人心,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以及伟大精神激励青年学子们学习红色文化、领悟思想、争做实事、展开新局。  相似文献   

15.
李亭婷 《公关世界》2023,(6):102-104
博物馆能够保留时间和空间所演变而来的历史文明,是时空的最佳载体。“红岩”在中国革命时期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而“红岩精神”作为我国民族精神的瑰宝更是激励着我们一代代中国人奋进拼搏。本文以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从“红色”文化和“绿色生态”两个角度,实现双色研学课程内容设计分析,鼓励学生群体走出课堂,到红岩革命圣地学习红岩精神。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五千年发展过程中,留下了数不尽的物质和非物质瑰宝,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在传承过程中智慧成果和劳动成果的凝结。在这些传承中,文艺美学作为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对当前中华社会文化的发展仍然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可以说,中国古代的文艺理论是完整的、详尽的、科学的,是真善美的,所以研究其中的美学属性,不仅对于未来中国的文化发展和承继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有助于提升中国人的整体审美价值观念,从而将带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因的文艺理论一代一代不断地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是高速发展的时代,影像成为这个时代的标志,而影像时代的一个集中代表是平面广告设计。平面广告设计是一种隽永深意的设计,而不是毫无意义的图像拼凑,它是中华民族影像文化的象征,在平面广告设计中没有丢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国有着优秀的历史文化,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人民智慧的结晶,是独立于世界文化的东方特有文化,我们应该继承并将其发扬光大,把这些美的因素融入到平面广告设计中,使其更具有独特的东方美和文化魅力。接下来我们就平面广告设计所蕴含的民族文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正>红色文化是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情相结合,在不断的探索与斗争中丰富与衍生的中国人民的优秀品质、优秀精神的统一体,是中华民族砥砺奋进的不竭精神动力。游戏,是现代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文所提及的游戏,均指有利于放松身心、能给人带来身心愉悦的娱乐活动,如旅游。红色文化的传播,需要现代人的力量。将红色文化与游戏相结合,通过更贴近大众生活的方式,让红色文化深入人心,使得人人能够更好地传承与弘扬优秀的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资源和重要源泉,也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要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活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因此,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之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唐雨稀  刘玉标 《现代交际》2023,(5):44-52+122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团结奋斗精神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积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蕴含着国家治理的重要启示。这种团结奋斗精神在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始终保持着不竭的生机与活力,至今仍能够为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和人类文明的绵延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要正确认识和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团结奋斗精神的多重思想意蕴,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切实做好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工作,不断激活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团结奋斗精神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