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绘画写意性的文化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绘画凝聚了东方传统哲学思想和审美艺术的智慧,传统哲学中"儒道释"的思想文化,相互渗透影响形成了中国绘画高度的精神性、写意性特征.中国绘画传达的"妙趣、神韵、意境"与"儒道释"的哲学思想常引申出不同层次的精神理念,给人们以丰富的回想余地并对"写意精神"不断超越,彰显了民族绘画艺术创新的时代精神.中国文化哲学及其绘画"写意精神"也是世界文化发展源泉,因而复兴民族传统文化、弘扬"写意精神"对建设现代中国文化,促使现代中国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同步具有当代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诗歌的文化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典诗歌是古代先民精神追求、情感生活、生存方式的符号体系和信息储存。中华文化以仁为核心的根本精神一直贯穿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中,使中国古典诗歌的文化精神突出体现为民胞物与、国身通一、天人合一三大精神。同时,中华文化又在思维方式、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社会风习和文学创作等方面被中国古典诗歌“诗化”,体现出乐感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同党的"十四大"到"十六大"精神既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强调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弘扬中华文化"的战略意义。中华文化强调"以仁为本"、"以和为贵"、"修己安人,成己成物","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增加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强化中华文化本根的教育,捍卫自己的文化特征,建立自尊自信。我们应当确立起强烈的民族精神、自强意识、民族文化发展意识、优秀传统思想与文化的再生创新意识,把潜在的精神资源转化成现实的精神发展与建设的能源和动力,这是中华民族文化良知与民族精神理所当然地应承担和接受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4.
"中国模式"是东方思维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文化的有机延续和时代体现,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中国模式"具有六个方面的文化特征:一、是"生"出来的;二、具有有机整体性;三、具有"时中"特性;四、具有新"王道"特征;五、具有资本精神和逻辑规范性;六、"君子"是中国模式发展的核心推动力。  相似文献   

5.
越文化作为一种源远流长、带有海洋特征的文化,大禹所开创的求实中探索和句践所象征的复仇中抗争的精神奠定了其基本原型,流淌在从王充到嵇康、王羲之,从王阳明到黄宗羲,从章学诚到章太炎等一代代传人的精神血脉中,并在与其他文化,特别是中原文化的交流、渗透与融合中形成了一种前后相续的精神谱系和独特的精神传统。不仅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而且隐隐地相互勾连贯通起来,构成了中华民族(东方)追求自身解放,争取民主与自由,走向现代与世界的精神渊源与血脉。  相似文献   

6.
"文化中国"作为一个学术范式、思想范式和实践范式,既是中国文化向外传播、交流可以倚重的特殊文化符号,也是用以说明中华文明在世界文化和全球文明大格局中重要地位的标示性概念,同时也是连接海内外华人以及一切对中国和中国文化抱有好感或兴趣的有识之士的精神纽带。"文化中国"既可以指由某种文化特质所呈现出来的中国形象,也可以指由某一发展阶段中国文化综合体所展现出来的中国面相;既可以解释为历史的或现实的藉由某些文化符号所传达出来的中国象征,也可以理解为未来文化繁盛的中国图像等。"文化中国"观念不仅为中国和中国文化确立了在世界文化版图中的合适位置,试图拓展中华文化的生存空间,打造中国文化圈,而且它对21世纪中国文化的走向、中华民族的振兴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越文化的发生、流变与意义.本文认为越文化作为一种源远流长、带有海洋特征的文化,大禹所开创的求实中探索和句践所象征的复仇中抗争的精神奠定了其基本原型,流淌在从王充到嵇康、王羲之,从王阳明到黄宗羲,从章学诚到章太炎等一代代传人的精神血脉中,并在与其他文化,特别是中原文化的交流、渗透与融合中形成了一种前后相续的精神谱系和独特的精神传统.不仅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而且隐隐地相互勾连贯通起来,构成了中华民族(东方)追求自身解放,争取民主与自由,走向现代与世界的精神渊源与血脉.  相似文献   

8.
文化生命的理论架构和文化生命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先秦儒家文化哲学的生命所在。在先秦儒家的思想符号世界里,人的生命形态首先表现为一种文化生命形态,它与外在的自然生命水乳交融,共同完成理想生命的建构,这就是孔子的"文质彬彬、孟子的"践形"和荀子的"性伪合"。先秦儒家对人的生命的文化安顿开辟了一个极具魅力的精神领域:人的心灵世界和价值世界,它从根源处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生命和文化精神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中华文化"走出去"是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国家战略。鄂西地区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是对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积极响应,文章分析了鄂西地区土家族文化所具有的人类共同价值观,按照文化产业的内容生产和文化符号创造的性质,论证了其文化产业的内容生产和文化符号的提炼,进而论述了其文化"走出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文化精神标识语作为文化信息基本单位,具有文化模因性。习近平重要讲话的用典是中国文化精神标识语的重要内容。从道金斯的文化进化论视角,探讨这一标识语的翻译传播对跨文明关系发生的机制与意义。课题组在美国与德国开展的专业性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用典官方译文的接受度高于汉学家译文。中国文化精神标识语承载着本质性的中国文化特征,翻译需要激活其文化模因性,以利于中华文化模因在世界文明模因库中得到复制、变异与选择,传播性翻译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1.
人格智慧是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内在实质和外在形态相统一的实践理性。对人格智慧的把握是对中华文化认识的深化,是中华文化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的契机和途径。人格智慧不仅赋予了中华文化所创立的符号形式以人格辨识与建造的能力,而且还通过文化体系的符号形式赋予了人们以人格辨识和建造的能力,由此而使普遍的社会人格与特殊的个人人格统一起来。人格智慧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理想人格的设定、人格模式的分成与整合、人格价值及其实现途径,等等;它们由其相互作用形成的内在结构及其功能表现出来。总之,人格智慧是中华文化对全人类文明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中华爱国主义既孕育于中华文化之中又引领和拱立着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既确证、陶铸着中华爱国主义又为其提供丰厚的滋养。从某种意义上说,爱中华文化既是中华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又构成其本质特征。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国家认同和价值认同的基础和精神基因,陶铸并拱立着中国国家的国性和国魂。只有深刻而执着地热爱中华文化,才能为中华爱国主义引续源头活水,也才能彰显中华爱国主义的特色和价值。从爱中华文化入手来增强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有助于认清"欲灭其国,先去其史""先侮其文"等种种"去中国化"主张的荒谬性与反动性,有助于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精神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提振中国人的精气神,也是建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泉州是东南沿海的历史文化名城,"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的"东方第一大港".泉州地区宗教文化现象既与泉州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与历史背景有关,也同闽南文化的复合性与开放性密不可分,由此形成泉州宗教文化的多元性、移民性、民间性与外向传播性等特征,由此对泉州地区社会民众的文化生活与精神生活均产生了深刻和久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民族标识与国家形象可通过各种标志性的文化符号来呈现。作为拥有五千多年辉煌文明史的中华民族,从来就不缺带有标志性的文化符号。认真研究和深入挖掘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中华文化符号及其蕴含的内在价值与精神内涵,特别是其在文化的传承互动、沟通交流与传播扩散过程中对于树立中华民族良好形象发挥出来的作用,以及对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产生的影响,将有助于彰显文化自信,更加有效地向世界展示一个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爱好和平、勇于担当,可亲可敬、可信可爱,全面真实、完整立体的新时代中国。  相似文献   

15.
程式化是东方古典戏剧的共同特征。戏曲程式是一套特殊的符号体系 ,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广泛而持久的因袭性和不容逾越的规范性上。作为古人对世界的一种审美掌握手段 ,程式保留了一代又一代戏曲艺术家的经验和智慧 ,促使传统戏曲走向辉煌 ,但它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的暂时性质”。它以屈己从人、率由旧章、循礼守制的社会文化环境为依托 ,折射出东方民族重视文化传统、顺应束缚的文化精神。随着这一时代的逝去 ,程式迅速表现出严重的不适———难以适应反映现代生活的时代要求和青年观众的欣赏趣味。现代戏曲符号体系的建构以飞速发展、追新逐异、张扬个性的时代为依托 ,不大可能再重复以故常为法度的程式化道路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民族复兴的客观要求。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根本任务,以全面提高国民道德素质为核心内容,以实现文化继承与创新的统一为主要手段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让中华文化以深厚的东方底蕴、鲜明的民族风格、绚丽多彩的中国气派展现在世界文化舞台。  相似文献   

17.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引起我们对于中国制度优势中蕴含的中国文化特色的思考。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逐步提升,中国进入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新时代。文化自信是当下中国最深沉最宽广的自信,其中蕴含的东方文化基因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和合共生"的文化基因彰显东方智慧,助推亚洲文明复兴,促进世界多元文化繁荣。  相似文献   

18.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撑,强化港澳台侨青年对血缘、地域和历史的共同记忆,发挥历史文化的纽带作用,关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稳步推进。有鉴于此,从文化纽带、文化符号、文化情境等多维度探究港澳台侨青年中华文化认同的认同逻辑与培育路径,使其从历史进程来把握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格局,既为铸牢港澳台侨青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提供启发,也为推进“一国两制”文化统战教育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9.
公路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形态,具有自身的结构形式,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复合体。公路文化具有功能直接性与相对稳定性等符号特征,挖掘公路文化的符号特征,给现代公路规划、建设、养护、经营、服务和管理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和实践视角。公路文化的符号化与文化的公路相关性有关,实践中需认真审视公路文化符号的功能层次性与多样性,结合大众的意愿与地域及民族特色,同时要将传统文化因子与现代文明有效地结合起来,以真正实现现代公路的人文自然特色。  相似文献   

20.
文化价值观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复兴中华文化、凝炼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价值观,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文化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是民族精神的支柱,是人的行为活动的内在根据,是关于主体文化价值的基本观点和根本看法。文化价值观具有民族性、多元性和与时俱进性的特点。建构中华文化价值观必须坚持民族性、大众性、科学性、时代性和普世性的原则。依循这些原则,文化价值观在当代应凝炼为:"忠孝.仁爱"、"民主.公正"、"自由.和谐"、"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