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银行资本的充足性对于公众信心、银行竞争力以及金融制度的稳定均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讨论了巴塞尔协议对银行资本的要求 ,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与国际大银行进行比较 ,并分析其对竞争力的影响 ,最后就我国加入WTO后 ,加强银行抵御风险能力 ,增加竞争力 ,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国际金融监管越来越重视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大趋势下 ,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方式正在从利用库克比率向利用银行内部风险管理模型 CAR转变。面对这一国际潮流 ,必须尽快改革我国落后的金融监管体制 ,创造利用 CAR模型进行监管的条件 ,实现与国际金融监管模式接轨  相似文献   

3.
上市银行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及资本市场开放方面发挥着重要金融支撑作用。本文以2011—2019年“陆股通”上市银行季度数据为样本,选取董事会特征、股权与高管结构、资本结构、不良资产风险和盈利能力五个潜变量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探究银行内部治理和资本结构对银行经营绩效的具体影响。研究表明:银行股权和高管结构与经营绩效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银行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董事会特征对银行经营绩效不存在显著直接效应。最后,提出了上市银行改善内部治理和资本结构以提升经营绩效和监管部门加强监管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4.
通过构建银行部门模型和一个一般均衡模型,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基于银行异质性视角研究了银行资本监管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的影响.研究表明:微观层面上,货币政策冲击能有效影响银行的信贷行为,并且在低资本充足率要求和大规模银行体系情形下的影响更为明显;宏观层面上,大规模银行体系更有利于货币政策传导,在小规模银行体系和高资本充足率情形下,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机制不畅,货币政策有效性降低.  相似文献   

5.
资本充足率反映银行资本抵御意外损失的能力大小,但其过高过低均对银行产生不利影响.文章分析了《巴塞尔协议》资本要求的不足,从理论上论证了最适度资本量的经济学界定,提出了科学确定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把新的不确定性风险及时纳入风险权数,并实行弹性资本充足率,使这一指标科学合理,并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6.
解决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是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面临的难题之一.本文提出了将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方法,并对证券化流程、证券化过程中的风险监管进行了分析,以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7.
境内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当前国内金融改革日益深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以及监管标准日趋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金不足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国际和国内资本充足率管理的演进过程入手,以境内5家已上市银行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资本充足率现状、结构及问题的具体分析,提出了我国上市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增强竞争力的长远途径。  相似文献   

8.
资本充足率是衡量商业银行经营安全性和稳健性的重要指标,资本充足率监管已经成为各国审慎银行监管的核心。应用计量模型对我国15家城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管制的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资本充足率与资产收益率显著正相关,但与不良贷款率的负相关性并不显著,说明管制在降低银行风险方面的有效性不足。建议实行弹性资本充足率监管,完善银行业的信息披露制度,探索将外部监管转化为内部约束的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9.
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经过5年多的银行公司治理实践,我国中小股份制银行公司治理效果究竟如何?在银行业公司治理过程中,资本结构这一核心是否发挥了积极的治理功效?采用2004-2006年间财务数据,对中小股份制银行资本结构与银行价值相互关系进行的实证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1)资本充足率与银行价值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银行股权资本结构对银行价值影响并不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2004年<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颁布后,资本约束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并且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提升途径进行了深刻剖析,指出提升途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提升途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现代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的核心内容是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管理。本文在阐述现代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的主要法律规范及其发展后,进而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的问题,同时,探讨了解决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监管的措施、方法。  相似文献   

12.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首次提出了银行风险监管的三大要求:最低资本标准、监管约束和信息公开。并且强调银行机构自有资本与银行风险防范之间的紧密联系,完善了银行资本计算与银行风险的计量方法,进一步扩展了风险的范畴,在此基础上提出全面风险控制与防范的理念,为协调各国银行监管法律制度奠定了基础,但客观上也对新兴国家银行业金融安全的维护带来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抗战爆发后,私营传统银行的公司化已成为普遍现象,这对中小银行充实核心资本、维护信用以及政府稳定战时金融与经济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抗战爆发后私营传统银行的公司化,仍偏重资本的筹集而漠视银行的转机建制及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因而存在经营非审慎、业务投机化、脆弱性高等问题。我国现有不少中小型银行类机构,包括信用合作社及股份合作制银行,公司化、合并及上市仍是这类金融机构提高资本充足率、抵御风险的有效途径。金融监管部门应以史为鉴,引导公司化的中小银行类机构着力改善内部治理结构和管理,审慎经营,而不能仅将公司化和上市作为募股集资或圈钱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4.
以中国A股上市银行为样本,探索银行公司治理对金融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董事会治理机制,特别是独立董事与执行董事的占比对金融系统稳定性具有较大影响;同时,通过提升高管薪酬激励及分散所有权集中度也有助于提升金融系统稳定性,但董事会治理机制比所有权集中度及薪酬激励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5.
现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核心内容是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而一国监管水平的高低关系着本国银行业的稳健运营。文章力图通过阐述《巴塞尔协议》的核心内容,结合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的现状,对监管障碍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法和相关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6.
银行流动性与清偿力之间存在复杂的作用关系,这种关系与银行外部经济环境交织在一起使流动性风险成为引发银行危机的根源之一,从流动性视角研究银行资本结构也因此成为银行财务和银行监管文献的重要动向。论文回顾了银行流动性与资本结构关系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对流动性保证、流动性创造、流动性危机与银行资本结构决策三个主要关系的经典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意在对我国银行的资本监管和稳健经营提供某种借鉴。  相似文献   

17.
作者认为当前"美式金融观"和"金融原点观"之争对各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影响十分重大,而这两种金融功能观的对立,根本原因在于对银行资本职能认识的差异。因此,本文从借贷资本的本质出发,首先分析了两种金融功  能观产生的原因和影响,然后基于对金融原点的认识,界定了银行的一般功能。  相似文献   

18.
我国私营传统银行的公司化源自民国初期。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私营传统银行的公司化取得新的进展。私营银行的公司化,在充实银行资本、维护银行信用、稳定金融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不过,抗战前不少私营银行的公司化,过于看重资本的筹集而轻视银行的转机建制及管理现代化,也存在经营非审慎、业务投机化、脆弱性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村镇银行存在体制机制不完善、金融生态缺损、人才匮乏、风险较大、融资渠道狭窄、结算系统不畅、创新能力不足等发展困局,导致村镇银行"脱农化"现象严重,缺乏竞争力。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强化村镇银行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加强人力资源建设,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完善结算支付系统建设,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等措施提升村镇银行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运用GMM方法对我国2000—2012年上市银行资本缓冲与股市周期波动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市银行资本缓冲具有显著的逆股市周期效应;股市会通过银行信贷影响银行资本缓冲;大型国有控股银行和中小型股份制银行的资本缓冲均具有逆股市周期效应,但中小型股份制银行资本缓冲与股市周期的同向变动关系更为紧密也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