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益激烈的大学生就业竞争,实际上就是大学生就业的瓶颈问题——就业实力与能力,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考验和优选。本文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概念着手,就竞争力的提升方法和途径进行了全面探释,为高校就业指导和大学生积极有效地就业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高校应重视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明确其意义与目的,将其作为高校教育的重点与核心贯穿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中。借此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进而提高高校就业指导的实效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和提升探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胥海军  赵景云 《职业时空》2008,4(11):120-120
日益激烈的大学生就业竞争,实际上就是大学生就业的瓶颈问题——就业实力与能力,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考验和优选。本文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概念着手,就竞争力的提升方法和途径进行了全面的探释,为高校就业指导和大学生积极有效地就业提供了有益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大学生就业呈现竞争化、多元化趋势,对高校就业情况的衡量标准也应由“就业率”评价向“就业竞争力”评价转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主观就业竞争力与客观就业竞争力。硬实力和软实力构成主观就业竞争力,其中软实力包括基本职业人格、学习创新能力、团队组织能力、职业知识结构四方面,客观就业竞争力包含就业机会、就业成本、就业效率和就业质量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陈欣  徐放 《职业时空》2008,4(10):165-165
当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步向大众化阶段转变,高校毕业生的数目大幅度增加,每年有数百万大学毕业生涌向社会寻求职业,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压力不断增大。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不仅在于完善就业制度,转变就业观念,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而从各方面的研究和事实来看,实践能力是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加强实践教育、强化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其顺利就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大学生就业呈现竞争化、多元化趋势,对高校就业情况的衡量标准也应由“就业率”评价向“就业竞争力”评价转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主观就业竞争力与客观就业竞争力。硬实力和软实力构成主观就业竞争力,其中软实力包括基本职业人格、学习创新能力、团队组织能力、职业知识结构四方面,客观就业竞争力包含就业机会、就业成本、就业效率和就业质量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王英 《职业时空》2009,5(10):176-177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至少包括职业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三方面,就如何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中的作用进行探讨,以期能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特别是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起到应有之效。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扩招也带来了一个实际性的问题——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空前增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问题是高校所重点研究的问题,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由于一系列客观因素的影响,其毕业学生的就业问题更是对高校工作的一个严峻挑战。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只有根据自身办学特点,努力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才能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本文根据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结合目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对提升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措施进行探究,旨在帮助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9.
王付山 《职业时空》2009,5(8):62-63
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高校、家庭和大学生关注的热点。以计算机专业为例,从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角度进行研究,通过加强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来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最终实现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当前社会总体就业形势依旧严峻,帮助大学生认清当前就业形势,提高就业竞争力,成为高校就创业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借助态势(SWOT)分析法,对大学生就业内部、外部的优势与劣势进行分析,认识当前大学生在就业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与建议,从而帮助大学生做好就创业工作。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面临着异常严峻的考验。本文则以当前社会背景为基础,对如何能够增强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提高高校就业指导能力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当下,大学生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各领域都在关注学生就业问题。辅导员作为重要学校管理者,应该突破传统教育限制,担负起促进学生就业的角色,积极推动大学生就业思政教育工作。基于此,本文从大学生就业思政教育必要性入手,概述就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关系,再分析影响辅导员角色转换的现存问题。在全面了解相关情况基础上,提出具体的实现路径,达到提高就业思政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市场竞争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学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大学生的就业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在分析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基础上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出一些建议,希望通过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系来自不同院校的作者就大学生就业压力、心态、教育与创新的等问题展开笔谈:首先,探讨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来源和特点。大学生就业压力为中等程度,并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大学毕业班学生是就业的高压力群体。就业压力的来源依次为就业竞争环境、专业供求矛盾、缺少求职帮助、自我认识与定位、职业素质评价、就业心理预期。大学生对就业压力的认知首先倾向于外部归因。其次,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心态研究,提出强化树立大众化教育的就业观、深入落实就业工作社会保障体系、积极营造诚信就业的市场秩序和氛围、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力完善高校毕业生人才招聘市场等转变大学生就业心态的措施,从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好转。再次,提出创新机制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从找准办学定位、创新工作机制、培养模式着手,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目标,采取一系列措施搭建大学生就业平台,以求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李文婷 《公关世界》2022,(22):55-56
由于大学生的毕业数量在不断增长,市场竞争力也逐年增加,在这种竞争压力之下,大学生可能会在就业创业的过程中出现心理压力和思想负担,难以实现个人价值。而高校在就业创业教育中总是忽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得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思想品格难以提升,为此,需要在就业创业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他们顺利就业。本文通过阐述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以及二者的融合意义,探讨了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来源和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系来自不同院校的作者就大学生就业压力、心态、教育与创新的等问题展开笔谈:首先,探讨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来源和特点.大学生就业压力为中等程度,并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大学毕业班学生是就业的高压力群体.就业压力的来源依次为就业竞争环境、专业供求矛盾、缺少求职帮助、自我认识与定位、职业素质评价、就业心理预期.大学生对就业压力的认知首先倾向于外部归因.其次,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心态研究,提出强化树立大众化教育的就业观、深入落实就业工作社会保障体系、积极营造诚信就业的市场秩序和氛围、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力完善高校毕业生人才招聘市场等转变大学生就业心态的措施,从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好转.再次,提出创新机制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从找准办学定位、创新工作机制、培养模式着手,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目标,采取一系列措施搭建大学生就业平台,以求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欠缺导致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地方本科院校的大学毕业生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的主力军,其就业竞争力的培养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旨在分析制约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发展的因素,提出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高校大学生是否能够成功就业,很大程度取决于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是否与就业单位的人才需求和岗位要求匹配。应积极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让高校大学生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就业技巧和就业核心竞争力用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高校通过全面、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唤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进而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应该不断提高就业能力,为就业打好基础。就业能力包括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差异能力等。对于大学生来说:基础能力是前提,专业能力是关键,差异性能力是核心。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充分重视这三方面能力的培养与锻炼,不断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就业满意度不高,是目前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大学生就业相关各方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随着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为了帮助大学生在新形势下顺利就业,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竞争力,高校逐渐引入SYB教育。SYB教育利用其独特的优势能够带给大学生带来多元化的创业教育,不断开拓创新型的创业培训方式,推动高校创业教育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实现高校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