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姚金慧  刘红梅 《现代交际》2023,(8):102-111+124
本文以儒家仁学为理论视域,探究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仁学思想中“万物一体”“知行合一”与“执两用中”等思想资源的融合与继承。并在此基础上,从理论内容、价值引领与实践路径三个维度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儒家仁学的创造性转化,从国际治理规则、全球交往模式及人类文明发展理念三个层面探析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儒家仁学的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基于现实考量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从这个时候开始对"真正共同体"思想的研究才逐渐深入。通过对马克思经典著作的梳理发现,马克思并没有对"真正共同体"概念进行明确的界定,但通过对马克思不同时期著作中相关思想的考察可发现,马克思分别从人的生存、本质与发展角度对"真正共同体"进行过相关阐述。从文献资料来看对于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的研究还处在一个不完善、不成熟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2013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目标在于推动世界范围内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从而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命题。五年来,"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一带一路"的实践过程中得以不断推进,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应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实践道路上的理论创新,是中国智慧的生动体现。但事实上,任何理论都有其底蕴基础,通过探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根源,不难发现,它与《共产党宣言》中的世界全球化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对此,在从《共产党宣言》中的全球化思想内涵入手,厘清其与当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之间的内在关联和理论联系。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思想,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中国、蒙古国两国传统文化在许多方面都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比如,两国传统文化内涵中都包含了丰富而浓厚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观,以及崇尚自由、开放、包容等精神思想,充分体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当中,构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5.
刘雪婷  李丽 《现代交际》2022,(10):43-51+122
主体视域下,马克思在批判主体异化的虚幻共同体基础上,主张建立主体解放的真正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在主体现实实践、主体社会关系和主体价值目标等方面继承了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又在主体实践的行动路径、主体共在的多维方式、主体活动的交互原则、主体价值的文化底色等方面创新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  相似文献   

6.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十八大以来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与热议,中国应通过加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层面在国际国内方面的倡导与学习,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等多种途径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实践层面的落实与构建,积极倡导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规则与国际秩序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走向合理化三种途径,加强中国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论与实践力度,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更加公正化、合理化。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马克思恩格斯"两个联合"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中,面临着来自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的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积极做出构建对话协商的政治共同体、共建共享的安全共同体、合作共赢的经济共同体、交流互鉴的文化共同体、绿色低碳的生态共同体的倡导与应对,争取同国际社会一道,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170年前《共产党宣言》诞生,共产主义成为无产阶级的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二者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使共产主义从理想走向实践。《共产党宣言》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思路,立足新时代,各国应该在加强经济发展、政治合作和文化交流上下功夫,一同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9.
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在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考察的全部过程中。追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生成,梳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发展演进脉络,辨析不同共同体中人的发展与自由程度,考究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本意,不仅有助于我们真正体会其精神内涵和价值旨趣,而且为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面对当今世界发生的深刻变化,习近平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这一思想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从其思想渊源来看,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先进内涵,并扎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虽然,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时空上存在距离,但是,二者在对人类发展的认识上存在相通之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二者融合创新的结晶。二者的根本契合点就在于都致力于解决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之间的矛盾。这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杨越 《公关世界》2022,(16):153-155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物质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日渐盛行,人们开始变得越来越迷失也越来越不自由了。一种科学的、正确的、理性的人类命运观急需确立,一种全新的自我认知、世界解构、人类命运亟需重新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正是顺应时代潮流,科学解答人类社会发展难题的过程中提出的中国思想。本文试图从人学维度、自然维度、社会维度三个维度对其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2.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思考人类未来的中国方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审度全球发展问题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伟大理论成果,是中国梦的世界逻辑表达。这一理念传承和弘扬"天下大同""兼济天下、和谐共生"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极具中国特色,体现了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3.
王惠  张喜燕 《现代交际》2022,(8):47-54+122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在价值是大同思想中的“天下为公”“平等”“和谐”的价值观。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是以大同思想作为根基,结合历史演变和时代发展创造出新的共同体理念,进而以新的共同体理念引导各国走向世界人民心中的大同社会。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与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一脉相承,具有完整的理论逻辑。它既延伸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又是习近平全球治理观的内在要求,其中网络政治共同体、网络经济共同体、网络文化共同体和网络安全共同体四个主要内容息息相关,相辅相成。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构建全球化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既能加强中国的话语权,又能促进世界互联网事业健康发展,这是全人类自由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本文梳理了部分命运共同体定义,从恩格斯角度重新解读命运共同体,对建设高等院校幸福学生宿舍的重要性进行探究.分析当前高等院校幸福宿舍的现状,从命运共同体视角,从物质富裕、精神富足与劳动幸福三个方面对高等院校幸福学生宿舍的内涵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是贯穿马克思理论的一条红线,是我们完全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一条重要线索。从研究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将共同体的发展归结为自然共同体、虚幻共同体以及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真正的自由人的共同体。马克思在科学地批判以往共同体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真正共同体"思想,构建了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讲求"以和为贵",这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奉行的"零和博弈"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中国传统"和"文化的精髓蕴含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之中,贯穿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方面面,向全世界展现出独特的中国魅力。"和"文化传统也决定了中国绝不会推行霸权,中国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为了带动世界各国的互利共赢与共同发展,为实现世界人民的美好梦想作出中国贡献。  相似文献   

18.
栾林  徐宇翔 《现代交际》2023,(7):89-98+124
中非命运共同体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具有示范意义。中非命运共同体奠基于相似的历史境遇,生成于一致的价值诉求,联结于共同的利益纽带,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需要以“真实亲诚”和正确义利观为前提,多方位落实短、中、长期规划。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加快了世界格局变化,完善了全球治理体系,其影响远远超过彼此的地域范畴,成为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人类命运共同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体现出中国对全球治理困境的反思,体现出中国积极贡献于全球治理的自信和决心。在此理念下,如何培养推进"一带一路"发展、支撑加速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所需的韩国语人才,是当下需要重新深思的问题。虽然韩国并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但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韩国政府及学界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主动将"一带一路"倡议与"新南方政策""新北方政策"对接。在此大背景下,培养符合两国合作需求的复合型高质量韩国语人才刻不容缓。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一带一路"不但没有停摆,反而让世界各国更加意识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研究梳理当前韩语人才教育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的现实困境,可以看出在培养韩语人才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国情国策教育,把握国际关系走向,立足市场需求,灵活更新学科建设理念,在危中寻机,构建具体参与全球治理能力的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东盟关系从黄金十年跨到钻石十年,中国领导人提出了"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这一战略构想。作为一项至今尚在努力实践中的伟大战略,其实施过程面临诸多挑战,在解决问题之前我们应理解这一战略并充分意识到其意义的重大,便于我们更好地实现这一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少走弯路。因此,本文将对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意义以及展望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