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9 毫秒
1.
离合词是由一个动词性成分(或语素)和其所支配的名词性 成分(或语素)组成的语言形式。如“散步”、“睡觉”、“游泳”、 “起床”、“鼓掌”、“唱歌”、“跳舞”等。从词汇意义的角度 看,它们很像一个词,但从语法的角度看,中间可以插入其他成分。 语法学界有的认为这种语言形式是词;有的认为是短语;还有的说 是介于词和短语之间的过渡成分。由于“离合词”的说法已为大家 所熟知,我们仍称之为“离合词”。对于离合词性质的认定,主要 可分为词说、短语说、离为短语合为词说、中间状态说、离合词不 存在说。  相似文献   

2.
汉语、韩语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有许多相同的语言现象,诸如"同形词""同音词""逆序词"等。随着历史变迁,很多语言现象在各自国度的语言环境中、文化土壤里生长着、变化着。本文选取中、韩语言中一类独特的词汇现象"逆序词"作探索对象,从"逆序词概念"、"逆序词探讨的范畴"、"逆序词数量比较"、"逆序词读音比较"、"逆序词词义比较"和"逆序词词性比较"六个方面对中、韩语言中的逆序词进行研究,探寻二者的异同点,为中、韩语言学习、词汇研究等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网络民主"一词最早是由美国学者马克·斯劳卡(Mark Slouka)在1995年提出的.他认为"网络民主"可以理解为以网络为媒介的民主,或者是在民主中渗入网络的成分.  相似文献   

4.
王兰 《现代妇女》2014,(10):280-280
汉语“要”是个兼类词,有三种词性:动词、助动词、连词。意义也有许多种,不同的意义,则有相应的日语翻译。本文根据词性的分类介绍了几种日语译法,希望对日语初学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给"是现代汉语中一个比较复杂的词,它具有多种词性,可以做动词,也可以做介词,还可以做助词,学习"给"字对外国留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难点。本文通过阅读文献和搜集材料,主要研究英语母语者在学习介词"给"的过程中出现的偏误,并探究其产生偏误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英文的"face"和中文的"面"看起来意思大致相同,但实际上两个词无论是从字面意义还是社会意义上来讲都有很大差别。通过对两词字面和社会含义差别的对比分析,来探究其背后体现的中西文化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从字面上来讲,两词使用的范围、词性和词义搭配都有所不同;从其社会学含义上来讲,两词一个注重交往中社会价值的体现,一个注重交往中个人价值的体现。而含义差异的背后蕴含着文化起源、文化导向与价值观的差异,理解这层差异之后可以帮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提升沟通理解能力,促进合作交流。  相似文献   

7.
2018年5月29日,在教育部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8)》中,"打call"被正式列为2017年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结合相关问题的调查问卷结果,从"打call"一词的由来、用法、词义成分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由"打call"展开,分析从2011年由"hold住"开始流行的,混合语码形态的网络流行语的流行机制。  相似文献   

8.
当下,网络已如"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网络文化如同浪花阵阵,对正在冲浪的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当代大学进入"90后"时代,学生更加开放的接触网络文化,良莠不齐、是非不清的问题日益显现。思想政治工作建设是我党一向重视并紧抓落实的,大学生在网络文化下的思政建设则不可避免的由幕后提到台前。  相似文献   

9.
1980年代以后,日本动漫正式进军全球市场,从原先的小众文化逐渐发展到現在,"anime"一词已经全球通用,专门用来界定日本风格的动画产品。日本动漫,即便是在美国、欧洲这些存在着巨大文化和语言障碍的地方,不仅年轻人甚至成年人也狂热于日本动漫。日本动漫在全球化过程中受到的不尽是欢迎,还有来自各国家与媒体评论所带来的批评。  相似文献   

10.
周邦彦,北宋著名词人,是婉约词派重量级代表人物之一,其词典雅、精致的风格被后世广为传颂。周邦彦擅长慢词创作,并因其精通韵律,开创了不少新词牌,其抒情手法较为别致,即在抒情咏物中融入叙事情节,并且典故渗入不易察觉,其格律严谨,被后世格律词人所崇拜,誉为"词家之冠"。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中日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日本的游戏、动画、影视作品大量传入中国,来自日语的新外来语不断增加。这些新外来语被称作"日源新语"。"日源新语"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汉语的词汇。以"宅""萌""控"三个词为例,从词性、含义、文化三个方面,分析其传入中国前后的变化。在此基础上研究其导入方法,从而了解"日源新语"在中国的实际使用状况。加深日语学习者对"日源新语"和日本文化的了解是本稿的主要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日渐普及,很多网络词汇频繁地出现在大家的生活中,而如何将这些有中国特色的网络词汇翻译成英文并传达给国际友人,也变成了目前亟待解决和探索的事件。本文从目前使用频繁的"单身狗"一词入手,分析"单身狗"出现的社会背景,并从意义角度入手,探究"单身狗"一词的翻译。  相似文献   

13.
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进网络社交领域。在网络社交中产生的网络流行语正日益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日常沟通交流中的常用词汇。网络流行语中反映特定社会文化现象的文化负载词的数量也急剧增加。因包含特定的民族文化信息,准确英译网络流行语中的文化负载词十分困难。在目的论指导下,对直译法、直译加注法和转换补偿法的英译策略进行分析,有利于更好的掌握不同译法的优势与不足,对在不同语境下,如何选择恰当的英译策略,对网络流行语中的文化负载词进行英译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的纳兰性德在悼亡词的创作上成就最为突出,共存有悼亡词作40余首,词人通过拼接有关爱妻的记忆碎片来描摹至真至深的情感世界.多重凄苦悲凉意象的运用构筑了其词作哀感顽艳、婉丽凄清的风格特质.其多重隐忧与矛盾下的忧郁悲戚的生命体验正是其独特词风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研究发现,外宣文本中文化负载词使用丰富。基于自建中国文化外译平行语料库研究发现含"天"字文化负载词中"天"代表着我国哲学、宗教、伦理等三大文化领域的特色文化;其英译过程多运用省译、直译、意译等翻译策略,使得文化因素在翻译前后实现了文化信息功能对等。含"天"字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以及翻译效果对指导翻译教学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一些网络词汇不仅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快速走红,并且进入到人们现实的日常生活之中,它们的身影进入各种报刊,如"给力""屌丝""元芳"等词甚至登入《人民日报》。本文则选取其中"屌丝""学渣""凤凰男"这三个词进行社会调查研究,了解其产生、发展、词义的演变,并据此进行社会调查,窥探这些词汇背后的社会心理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亚文化风格的形成不仅是亚文化群体内部的产物,也深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援引伯明翰学派所提出的"亚文化风格"这一理论,以网络恶搞配音团队"胥渡吧"为对象的研究发现,创作者使用拼贴的手法来呈现娱乐、抵制以及颠覆的亚文化风格。然而,在与大众传媒的互动之中,亚文化风格在不断消解。风格的形成是外部关系和亚文化群体的自身取向合力的结果。这种合力不会在风格形成之后销声匿迹,而是作为一种限定性的构成要素,在未来走向中持续发挥作用,反映出中国语境之下亚文化风格的建构与消解历程。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汉语中,动补式合成词也叫述补式合成词,它是由一个动词性成分加上一个动词或形容词来作补语的合成词,体现的形式为"动词+动词"或"动词+形容词"。处于后面位置的动词和形容词是作为一种补充关系出现的,用以说明前面动词动作行为的结果、状态、趋向等。本文浅析了动补式合成词教学。  相似文献   

19.
"虚拟民主" 尽管人们对民主一词的内涵存在着不同的界定,但我们在理解"网络民主"现象时,可以避繁就简,照日常的解释直接理解为"人民当家做主",而通过网络所进行的政治民主活动便被称为"网络民主"、"数字民主"或"赛伯民主".  相似文献   

20.
李清照的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艺术地位,李清照的词风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期的词风格清新而自然,后期的词风格凄婉而深沉。导致李清照词风变化的原因主要是李清照所处的时代特征以及个人的生活经历,因此本文将详细分析李清照诗词风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