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遵宪是近代中国研究日本的第一人。他出使日本,此时的日本完成维新变法,社会为之一大变。有感于此,黄遵宪先后撰写了《日本杂事诗》《日本国志》。作为封建社会的有志之士,明治维新及其成功的经验给黄遵宪带来巨大的影响,给中国的戊戌变法也带来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平成夫妇茶碗》《媳妇的烦恼》《东京爱情故事》《不结婚》日剧中体现的日本女性婚姻观,结合相关资料,分析战后至今日本女性婚姻观的变化。通过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探究其变化的原因及带来的影响。文章指出,战后至今,日本传统的婚姻观逐渐瓦解,日本女性的婚姻观向自由恋爱、晚婚、不结婚方向发展。同时,日本女性婚姻观的变化,对日本经济、社会等也产生了很大影响。2011年"东日本大震灾"后,日本女性的婚姻观有所转变。文章对"东日本大震灾"之后日本女性的变化进行合理预测:日本女性"晚婚""不婚"的观念将有所动摇,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得以改变。  相似文献   

3.
<正>森鸥外(1862-1922年),日本近代文学的启蒙者,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森鸥外出身于汉医学家,自幼学习儒家经典;1882年毕业于东京第一大学医科学校;1884-1888年在德国留学;留学期间除专业之外,广泛涉猎东西方名家作品。《日本文学史》(叶渭渠、唐月梅著)对森鸥外评价到:有以汉学为中心的日本文化传统的根基,又接受以德国为中心的西方近代科学文化的熏陶,东西方教养兼备。森鸥外留学归来后开始文学创作活动,创办了日本最早期的近代文学评论杂志之一的《栅草纸》《醒草》等多部刊物。1890年发表处女作《舞姬》,称为日本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之作;其后又接连发表了《雁》(1911年);  相似文献   

4.
《菊与刀》是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创作的名作,《菊与刀》在某种程度影响到美国对日政策,美国战后所采取的对日政策的成功,有力的证明《菊与刀》关于日本民族、文化研究的成功。这部作品首次提出日本的文化是"耻感文化",引发关于"耻感文化"的探讨及对日本民族精神的研究,拓展了民族文化形成根源及影响作用的理论研究。本文在探讨《菊与刀》的基础上,研究了日本"耻感文化"的内涵和社会表现,及对日本民族思维理念、行为模式与道德伦理的影响;并探讨了"耻感文化"对社会价值观的引导作用及国民素养形成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代,开国后日本作为亚洲国家的一员,其对外战略却经历了“脱亚”与“入亚”的反复和变化,体现着日本对自身的定位和对外部世界的敏锐反映。在日本为回归亚洲做出努力的今天,考察日本近代对外策略转变的实质及特征,能够更好地指导于今后的日本与亚洲的交往,对未来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做出贡献。“前车之鉴”值得我们去关注。  相似文献   

6.
1890年10月30日,明治政府制定了由天皇颁布的《教育敕语》,将学校教百、社会教百和家庭教育纳入到军国主义教育体制当中。该敉语最能表达日本明治政府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其历史地位之高,影响之深,在近代日本的诸多文件中是罕见的。本文通过《教育敕语》的内容来分析日本的军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7.
《东方朔和猛犸象》是日本近代作家幸田露伴的怪谈作品集。露伴关注怪谈文化,其针对怪谈进行的研究为后人研究提供了诸多宝贵资料及方法论指导。目前中日两国学术界关于露伴的研究多将目光着眼于露伴小说、戏曲、随笔等作品创作上,关注露伴怪谈研究成果的学术研究并不多见。试对露伴怪谈研究情况进行梳理,以期丰富露伴研究的领域,帮助人们从更多角度了解认识露伴。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甘肃张掖方言从《老残游记》成书时代沿用下来而现代汉语普通话不怎么使用的几个近代汉语词语进行了诠释。利用方言佐证,可以有效地对《老残游记》中的某些词语进行考释,希望能为辞书编纂提供某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贝娄小说《只争朝夕》中的主人公汤米经历了中年危机。结合文本,探讨汤米中年危机的成因与表现,走出危机的途径以及其后的变化与成长,以期为《只争朝夕》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郑才兵 《现代交际》2013,(12):80-81
外文报纸是我国近代报业的启蒙,它起于1822年创办的《蜜蜂华报》,止于1950年《密勒氏评论报》,历经100多年,是近代新闻史上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拟从发展史研究、报人与办报活动研究、个案研究等三个方面去综述近代外文报纸的发展脉络和研究要点,力求对其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   

11.
陈卫平教授,浙江上虞人,1951年生于上海。现为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担任系主任、人文学院副院长等职。目前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上海哲学学会副会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等。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哲学史和中国近代中西文化比较研究。曾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特等奖、曾宪梓教育基金会三等奖等。在《哲学研究》、《chinesestudiesinPhilosophy》、《ContemporaryChineseThought》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120篇左右,主要著作有《第一页与胚胎——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比较》、《孔子评传》、《生命的冲动——柏格森和他的生命哲学》(合著)、《中国传统哲学与教育》(合著)、《孔子与中国文化》(合著)等。  相似文献   

12.
《转变的中国》旨在去除西方国家从自身优势与特权出发所建立的资本主义成为世界历史的普遍性主题的思想,所采取的思路是选择近代欧洲史上两大进程——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国家的形成与中国的经济、政治变化以及集体行动进行比较。作者使用了前瞻性与回顾性分析的方法,从经济的动态变化和政权更迭来研究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其研究的首要目标是根据衡量中国经验的动态,建立中国历史变化的分析标准;其次,通过比较中国与欧洲发展动力的相似之处,找出差异背后所代表的真正意义。总的成果将为修补19世纪的社会理论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傅国涌是渐渐为读书人所了解的学者,近几年,他连续出版了《金庸传》、《百年寻梦》、《叶公超传》、《追寻失去的传统》、《1949: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发现廿八都》、《主角与配角:近代中国大转型的台前幕后》、《偶像的黄昏》等著作,可谓厚积薄发的一个典型。他的书我大都没买,但一些文章倒是拜读过,渐渐地对这位关注近代中国言论史的、非学院的学者有了信  相似文献   

14.
刘丽芳 《职业时空》2010,6(5):170-172
从1862年到1911年50年的时间里,中国的近代数学教育发生了很多变化。以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为界,将该时期分成两个阶段。文章从数学教育的概况和成就两方面论述了我国近代数学教育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5.
王金锋 《职业时空》2008,4(8):68-69
中国学制近代化最初发端于戊戌变法时期。19世纪60年代,留美归来学者容闳曾提出仿效美国建立中国近代学制,但并未提上议事日程。1898年,康有为在《请开学校折》中提出师法德日建立中国学制的主张,正式提出了学习德国和日本建立中国近代学制的主张,这一主张贯穿了中国学制近代化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6.
从百年中国言论史三部曲《追寻逝去的传统》、《笔底波澜》、《文人的底气》到新近出版的《大商人——影响中国的近代实业家》,近代史学家傅国涌先生完成了他从言论史扩展到工商史的写作夙愿,正是借助他和谢泳深埋史料文献堆又不忘立足现状的言说,一种带有私人体温的历史研究颠覆了我个人对民国历史的印象。  相似文献   

17.
王爱军  吴尽 《现代交际》2011,(10):97-98
《舞姬》是日本早期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不仅被广泛收录于现代日本高中国语课本,更作为著名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流传。巴金的代表作《家》在中国也可谓家喻户晓,也被各个国家的读者所熟知。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两位作家各自的文化教养、生长环境,以及表现在作品中的自传体色彩,都表现出惊人的相似。作品自发表以来,始终引人关注,两国的研究者更对两部作品展开了广泛的评论,可谓众说纷纭,精彩纷呈。从其对比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位作家着眼点的异同,也可以领略到他们各自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与日本两国文化的交流历史悠久.古代日本曾大规模地学习中国文化,在此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文字.但是到了近代,中国开始大量地向日本学习.我们今天所使用的社会和人文科学方面的名词、术语,有很多就是从日本引入的.本文对近代中日语言交流的具体过程,汉语吸收“日语外来语”的各个阶段进行区分,并对其社会文化背景和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近代日本的“大陆政策”,是日本为发展资本主义依靠战争手段,以对中国、朝鲜以及亚洲其它国家进行侵略战争,以求称霸亚洲,征服世界的总体政策。山县有朋于1890年抛出“利益线”理论,标志着日本大陆政策的初步形成;川岛浪速实践“满蒙独立”和松冈洋右确立的“满蒙生命线”理论是大陆政策最终形成的过渡;东方会议的召开及《田中奏折》的出现,标志着大陆政策的形成过程最后完成。  相似文献   

20.
日本近代报业是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接受西方文明开化的产物。如果说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的印刷术和造纸业取得的进步为日本报业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的话,那么西方思潮的涌入则像催化剂般加速了日本近代报业的产生和发展。明治时代日本近代报业的发展经历了报业的诞生初期、政论性报纸、政党性报纸和小报的发展阶段。日本该时期报业的发展对辛亥革命时期中国报业的产生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现今日本的四大报纸中,大多都是从明治时代的报纸发展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