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语》中多次谈到为政为官之道,孔子作为传道者,他对"达官"有着独特的理解和要求。"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孔子对"达"的标准的阐释,不仅体现了他的仁爱思想和政治憧憬,更是从质直好义、察言观色、虑以下人三个方面对现今官员的行事作风给予启示。  相似文献   

2.
德治思想源远流长,最初始于西周。春秋时期,孔子明确提出"为政以德"的德治策略,战国时期在孟子那里,德治思想得到进一步继承和发扬,这集中体现在孟子的"仁政"思想中。孟子所提倡的"仁政",并不仅仅是一种笼统的德治理念,而是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方面都有所体现的一种值得深思和发掘的理论形态。因此,鉴于当今中国提出以德治国的治国策略,明确和探讨孔孟的德治思想就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的发展进程中,德治思想曾经产生过重要而深刻的影响,成为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所谓德治就是道德政治,是把道德运用于政治领域的一种学说。孔子“为政以德”的德治思想强调了把统治者的修身视为治国平天下、实现德治的前提条件。孔子的德治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文化的基调。  相似文献   

4.
王伞伞 《现代妇女》2014,(9):301-302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仁爱"思想是其思想核心所在,并具有丰富的内涵。在今天研究孔子的"仁爱"思想,继承其文化精髓,并使其创造性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洋  朱连增 《现代交际》2023,(11):84-90+123-124
孔子“为政以德”的政治哲学思想是对西周时期“以德配天”思想的一种继承与发展。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政者,正也”,即作为国家政治治理与引导的为政者自身应具有德性;二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为政者“为政以德”应该以道德来引导人民,用礼来规范人民的行为,使人民具有道德。而孔子“为政以德”的政治哲学思想所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一种以人伦道德为基础的政治秩序,在这一秩序下,大家各司其职。  相似文献   

6.
优秀传统文化是"以德治国""以文化人"的根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营养源泉。儒家教育思想中所蕴含的"仁爱"思想、"天下为公"的理念、"言必行"的知行观,在当今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高校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对象,是新时代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力军。新时期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应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将儒家教育思想合理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  相似文献   

7.
梁正科 《现代妇女》2014,(4):303-304
儒家文明以"仁"是人的人性的本质特征,其核心内涵是爱人,"仁者,爱人"。"仁"是儒家传统的道德精华,也是孔子伦理道德体系的最高原则,"仁"作为礼的内在精神,使礼具有爱人的人道主义的意蕴,使礼的各种关系能保持一种理想的、宽容的、关怀的、和谐的张力,同时仁也在道德人格和文化素养的培养上,具有核心地位。孔子仁爱思想内涵丰富,基本内涵包括爱人、孝、悌、忠、恕、恭、宽、信、敏、惠、礼等。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孔子的"仁爱"思想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语》讲仁讲礼。仁爱之心人皆有之,仁本来是自己内在的品德,只要你去发挥它,爱人的精神就会表现出来。孔子这一强调人的自觉性的思想对中国社会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孔子之学是"君子之学",孔子的人格理想是"君子"。《论语》中从开篇到结尾每一章都有关于"君子"的论述,那么,"君子"的内涵到底包括哪些呢?孔子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表述。本文将从孔子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四个方面对君子之道进行阐述。孔子关于君子之道的思想已经过去了几千年,但是它对于塑造现代新型的"君子"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忠孝"思想是儒家伦理观的核心,对当下中国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思想品德教育,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在理论方面,儒家"忠孝"理论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提供了思想之源,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在实践方面,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忠孝观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价值体系中,"和"的思想源远流长,儒家创始人孔子提出的仁爱思想是"和"的理论基础。"和"的思想折射出独特的民族智慧:第一,承认差异、正视矛盾,是"和"的前提。第二,求同存异,是"和"的致思方向。第三,和谐有序,是"和"的理想(终极)目标,是宇宙万物生存的基本法则。"和"曾经是中华民族处理矛盾解决争端的有效手段,在今天依然是中国求得和平发展之路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2.
天问子 《老年人》2008,(5):40-41
孔子强调,道德高尚的人在一定要具备仁爱之心的同时,还必须兼具社会良知,勇于担当社会责任与正义。这就是孔子在《论语》中经常强调的“义”。这里的“义”就是道义、正义,是一种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进一步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和就业信息服务系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创业服务。"它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核心,必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择  相似文献   

14.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其教育思想包罗万象,仁爱大同,支配中国文化界二千多年。孔子教育思想中有一个很有价值的部分。就是其教学理念;直至今日,中外学界.尤其是教育界对此仍加以沿用、推崇、改进。基于上述背景,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对其教学理念进行详细分析,诠释孔予教学理念对于当代教育教学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成栋 《现代妇女》2014,(1):208-208
孔子的思想核心虽于学界一直有争论,但仁学思想作为孔子思想体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毋庸置疑的,本文试从"仁者爱人"、"忠恕之道"、"克己复礼"等三方面阐述孔子的仁学思想,了解孔子的仁学思想对我们当代社会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思想文化,其学说的观念深入国人的骨髓。而其思想的核心"仁"更是在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有体现。在翻阅孔子以及《论语》问世之前的古籍时,发现在这之前已经有人提到"仁"这一思想,只是未成系统,也没有成为思想的核心。孔子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将其发扬完善并发展成为一个学派的核心思想,从而影响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17.
兰岚 《现代妇女》2014,(7):348-348
儒家与墨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孔子的“仁爱”与墨子的“兼爱”思想又是各自思想的核心,对“仁爱”和“兼爱”思想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理清儒家文化和墨家文化的区分,吸取它们各自的优点,对于现代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手段。论文分析了解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本话语范式"长效机制的现实意义及价值,对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文本"到"人本"话语范式的转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儒家哲学一直占据着主流地位,仁爱思想是其精髓。本文将从儒家仁爱思想的主要内涵,儒家仁爱思想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儒家仁爱思想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具体应用三个方面对儒家仁爱思想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试作论述。  相似文献   

20.
孔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对当时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孔子所提倡的政治思想旨在恢复周朝的统治,主张以"仁"与"礼"为核心,倡导统治者要广施仁政,倡导百姓要克己复礼,以达到社会伦理有序的局面。孔子的思想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存在着脱离现实的弊端,但其思想对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一定的借鉴之处。孔子的思想是中华民族思想史上的瑰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