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6 毫秒
1.
淡睿 《职业》2020,(8):63-64
民族工艺品是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中职民族工艺品设计专业承担着为民族手工艺培养继承人的重要任务,因此要深刻地认识到中职民族工艺品设计教学创新的重要性,并充分利用“工匠精神”“创意工艺坊”“大师工作室”“创新创业教育”等政策资源,融合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引入新民族图案的概念,创建中职民族工艺品设计教学新模式,培养更多创新型、实用型人才,为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基。随着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就业方式的多元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已经被国家、社会和高校所重视。创业教育是一种高层次的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其创业能力。少数民族大学创业教育是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从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这几个方面入手,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教育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3.
文砾  袁媛 《现代交际》2014,(3):243-243,242
本文通过详细的阐述了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人才建设的特点,深刻研究和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骨干自我培养策略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就如何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骨干自我培养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以期有助于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敏锐的思想意识和大局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塑造健康的心理素质,锻炼少数民族大学生骨干的领导才能和能力素质修养,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骨干的模范作用、带头作用,深化共识,凝聚力量,为民族地区培养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接班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实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中国是由 56 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中汉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 92%,少数民族在我国是普遍存在但又相对较少的民族,并且大部分居住在中西部的广大山区,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医疗教育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侧重对少数民族权利的保护进行论述,强调少数民族权利的架构以及各少数民族享有的政治权利,对比我国的一般普适性的政策,结合我国当前的少数民族政策论述少数民族独特的政治权利以及文化权利。  相似文献   

5.
朱枝 《现代妇女》2014,(4):250-251
随着英语在中国教育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民族院校如何为民族地区培养合格的具有英语交流能力的专业人才已经成为民族院校英语老师深刻思考的问题。面临少数民族文化、中国文化、英语言国家文化三者的融合,民族学生该如何面对其差异,找到英语语言学习的出路亦引人深思。本文作者结合民族院校学生的特点,分析目前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提出从内在培养学生文化适应心理和学习自信心以及英语学习兴趣,从外在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这两个方面双管齐下,有效培养民族大学生的中英跨文化交际意识。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德育教育是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路径,是弘扬少数民族地区优秀传统文化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利方法,本文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德育教育面临的困境,论述了对少数民族高校大学生加强德育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加强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韩萌萌 《现代妇女》2013,(11):100-100
众所周知,青海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每一个民族存在的重要标志就是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不同的民族必将产生不同的文化体系。谈文化不得不涉及的一个核心问题即是——文化认同,文化认同在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三者关系中扮演着主导的角色,是民族问题最终解决的重要环节。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少数民族群体里的精英阶层.在高校这样一个文化传承的典型之地,文化认同至关重要。本文将在青海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认同的现状的把握上,提出文化认同的理论路径和实操路径:  相似文献   

8.
铸牢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民族团结皆有重要意义。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心理、宗教信仰等方面因素,及高校的教育教学效果对铸牢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影响较大。进一步铸牢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充分利用本地优秀文化资源,加强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9.
钟贝  何临春 《现代交际》2010,(10):220-222
大学生历史教育是以历史知识为载体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历史意识。大学生历史教育与民族精神教育具有相同的中华文明的根基;大学生历史教育与民族精神教育具有相似的导向、凝聚和激励的功能;大学生历史教育与民族精神教育都以培养相趋同的思维方式方法为落脚点。在实施历史知识和历史意识的教育实践过程中也同时进行着民族精神历史、民族精神功能和民族精神意识的教育实践,简而言之,大学生历史教育具有民族精神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大学的政治认同是指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现行政治体系及其价值观念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归属和情感倾向,并在政治实践中对政治体系的运作给出一定的心理评价。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对我国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自身的特殊性以及民族文化和教育环境的特殊性,少数民族大学生还存在政治认同偏差,还需坚持以尊重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传统为基本前提、营造良好的政治认同教育环境为社会根基、拓展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实践为关键途径,逐步增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现行政治体系和主流价值观念的认同。  相似文献   

11.
贾敏 《现代交际》2014,(11):147-148
大学生素质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问题之一,作为特殊教育阶段的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同样不应忽视这一问题。如何利用综合手段,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加以解决,是民族预科教育面临的新课题。大学语文课是民族预科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文化素养,为本科院校培养合格的大学一年级新生。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是提高民族预科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落实政治参与对维护国家稳定和谐和发展地区经济有着重要作用。少数民族地区多处于偏远贫困地区,居民普遍受教育文化水平不高,在政治参与的开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因而需要培养培养公民意识、完善相关立法、拓展参与内容和方式、公开参与结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高中英语跨文化教学策略作了探究,指出在少数民族地区高中英语教学中,注重跨文化意识,将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与英语语言文化相结合,可以达到更好的英语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社交媒体的崛起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及行为习惯,对于价值理念还未成熟、民族认同意识尚未健全的少数民族青少年来说尤为如此。基于认知行为理论,将民族认同划分为民族认知、民族情感、民族行为三个维度进行的研究发现,在少数民族青少年身份认同、民族文化认同、个人行为情感、群体行为情感、语言文字、饮食服饰、社会参与中社交媒体对少数民族青少年民族认同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是我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关系着民族政策的实施,关系着少数民族的整体发展和国家稳定,因此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本文分析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点以及在就业时所面临的问题和造成就业难的原因,并试图从学校、社会、国家等多方面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校大学生创业力的培养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是就业之母,要扩大就业岗位就要大力鼓励创业,因此,在扩招背景下研究培养和提升大学生个体的创业力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文章从创业力的内涵、特征、意义入手,提出了激发创业意识,弘扬创业文化;改革创业教学,强化创业指导;创新培养模式,优化创业环境的大学生创业力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在长期的历史演进和民族融合过程中,形成了多元的文化格局,多样性的文化环境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进入经济全球化时期,各国文化在碰撞融合中形成了新的思想意识,民族文化呈现出一定的国际性,加上互联网时代的影响,文化成分更为复杂化。对于少数民族的大学生而言,不仅受到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还会受到现代教育、国际文化、网络文化的影响,在当前多元文化中,其思政教育也必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通过分析多元文化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影响,探究思政教育的特殊性,以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18.
民族院校作为我国高校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同样离不开辅导员的引领和教育,做好少数民族学生培养和教育,不仅有利于民族区域经济文化协调发展,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因此落实辅导员队伍相关政策,提升辅导员自身效能感,加强辅导员专业知识技能和民族文化理论学习,构建一支年龄、学缘结构合理、思想理论扎实的辅导员队伍等是推进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丽江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集地,特有的少数民族艺术文化特别突出,为了能够很好的利用这个优势,丽江教育部门采取了让本地民族艺术文化与艺术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让民族艺术与艺术教育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改革至今,证实了这是一条比较好的发展途径,它不仅可以促进艺术教育不断往好的方面快速发展,而且还为本地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众多民族携手创造了悠久而灿烂的文化。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在五个少数民族地区施行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得到少数民族地区的衷心拥护和欢迎,对加强民族团结、加快少数民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2011年,有学者对现有民族政策提出质疑,认为民族政策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转型到"第二代民族政策",引起学界的一场论战,笔者在拜读《评析"第二代民族政策"说》一书之后,发现"第二代民族政策"的论点和论据存在一些偏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