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乐专业有很多唱法,有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美声唱法、原生态等。民族特色鲜明,通俗浅显易懂,美声庄重优雅,业内人士区分更加详细,中国式美声唱法、西洋式美声唱法、原生态唱法等。每个唱法都有独特魅力,但我们不能被唱派禁锢,要学会各个派别的融汇和贯通,从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我个人认为原生态唱好了好听,西洋歌剧唱好了好听,不管用什么方法,好听就是目的。  相似文献   

2.
2006年9月12日晚,随着藏族情诗《在那东山顶上》、电视剧《乔家大院》主题曲《远情》等中国流行歌曲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唱响,作为中国通俗唱法的第一个硕士研究生,谭晶把自己的演唱会搬进了世界音乐之都。  相似文献   

3.
她是中国第一位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独唱音乐会的通俗歌手;她是中国第一位通俗唱法的硕士学位获得者;她以标志性的跨界风格而著称,被视为"东方的"莎拉·布莱曼;她被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评为"慈善之星",并担任了"春蕾计划"形象大使;在2006年底多哈亚运会闭幕式上,她以一曲《中国之约》再次让世界领略了中国音乐的魅力……她便是军旅歌唱家谭晶,有人称过去的一年为"谭晶年"。  相似文献   

4.
草原歌曲是带有浓郁的蒙古族音乐文化特色的歌曲,是对我国边塞歌曲的继承、推进和发展。草原歌曲的流行,使多元化的音乐界增添了一些新的气息。无论是美声唱法、民族唱法,还是流行唱法、原生态唱法,都常常有歌者来演绎草原歌曲。草原歌曲特征鲜明,以能歌善舞而著称于世,其音乐文化艺术更是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5.
李雪萍 《现代交际》2010,(11):208-208
现代音乐给传统音乐带来了新的变化,要改变不完善的音乐教育,尽快开设通俗音乐课。同时开设通俗音乐课是时代的需要,学习研究通俗音乐给人带来了很多的好处,要学会用一分为二发展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和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6.
视唱练耳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移动唱法与固定唱法同时并进的训练方法、移动听觉与绝对听觉的互换以及节奏与旋律的听记训练是提高高职高专学生视唱练耳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天风 《老年人》2006,(5):26-27
李谷一是从湖南走出去的著名歌唱家,她演唱的《乡恋》、《妹妹找哥泪花流》和《难忘今宵》等歌曲一直广为流传。在女儿肖一的心目中,她的音乐是民歌和通俗唱法的结合体,生活中的她也一半是坚强,一半是柔弱……提起自己的姓名,肖一笑了起来。她说“:妈妈是个工作狂,生活简单化,就连给我取名,也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她从自己名字里顺手拈来个一字,就成了我的名字。”肖一的家庭背景显赫,她爷爷是已故的海军司令员肖劲光大将,父亲肖卓能也在部队担任要职,母亲李谷一又是歌唱家。在别人看来,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她的童年一定快快乐乐,充满…  相似文献   

8.
声乐也称艺术歌唱,它能够通过歌曲的旋律、歌词和歌唱者真情实感的演唱营造出一种欢快、悲伤亦或者抑郁的氛围,从而表达出作者的内心感受。声乐的种类有很多,如: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声乐教学,就是教师们通过授课的方式,教学生们有关于声乐的知识,训练他们歌唱能力的教学。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声音和内心丰富的情感来淋漓尽致的演唱歌曲是教学的目的。其中培养情感与情绪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中作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就如何在声乐教学中教学生们培养自己情绪与情感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9.
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是独立的艺术形式,是两种不同的歌唱艺术。两者有着很多共性,可以说是有机的整体和密不可分的联系。无论是美声唱法还是民族唱法它们的呼吸要求都是一样的,都需要深沉的呼吸。只有气息的深沉才会有声音的效果。现在的民族唱法教学已经有了科学的、系统的模式,注重民族唱法的风格和美声唱法的歌唱技巧,很多教师将这两种特点有机的结合,使得学生的歌唱能力不断的提升。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在不断的发展中民族唱法也在不断的更新中,形成了不同的声乐模式展现多种艺术色彩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声乐艺术的迅速发展,现在民族唱法跟过去的民族唱法不论从风格到唱法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曲风出现在民众面前。随着我国青年歌手大奖赛的历程,我们欣喜的看到我国独有的民族唱法借鉴了美声唱法的一些技巧,这些优秀作品一出现就掀起了一阵热潮,艺术本就应当借鉴百家之长,结合美声唱法中一些技巧,使我们的民歌能够焕然一新,使越来越多的民众热爱民歌、学习民歌,把我国的民族唱法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1.
娄红 《职业》2009,(36)
歌曲演唱,是最常见的音乐表现形式之一,而教唱歌曲,则是每个音乐工作者都曾尝试过的教学手段.如何更好地运用歌曲教唱这种直观而通俗的音乐教学手段,全面地提高技校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广大音乐教师这些年来一直在探讨的课题.笔者经过调查得知:技校生在他们三年的初中学习生涯中,几乎被剥夺了音乐学习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美声唱法起源于意大利,其形成至今已经有200多年了。美声唱法运用了混合真声和假声的方式,相对于其他唱法,喉头位置比较低。美声唱法是跟随教会音乐在20世纪初期传入我国的,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演唱技巧系统。本文从站姿、呼吸方法、共鸣等方面出发探讨了美声的演唱技巧。  相似文献   

13.
通俗文化(popular culture),又称通俗艺术(popufar arts),西方学者论及它时,往往各有所指,有的谈“通俗文学”、有的论“大众音乐”,有的针对“影视艺术”。笔者认为,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罗伯特·威尔逊(R.N.Wirson)为代表的对通俗文化的界定比较合理和符合实际。他认为,“通俗文化,即大众文化或平庸文化,则只追求被大多数欣赏者在当前所接受,它几乎完全是为了娱乐,即生产者对什么才会导致轻松愉快的刺激的猜测”,“通俗文化只需要其欣赏者最低限度的注意,以一种通常只限于喜欢或不喜欢的表面肤浅反映为满足”,集中体现“通俗化、大众化和流行性的文化样式”。同时他还认为,通俗文化包  相似文献   

14.
潘美辰、许哲佩、蔡依林……不少热衷于R&B音乐唱法的女歌手都曾先后被媒体冠上了"女版周杰伦"的头衔.不过眼下,"女版周杰伦"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人的专属名词,这个人就是18岁的小姑娘周笔畅.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中,笔者通过简单介绍通俗声乐的起源、发展及其历变过程,同时注意到通俗声乐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些许问题。另一方面,结合时代发展和大众审美需求的取向,科学合理的分析其发展趋势,并提出符合科学发展的正确建议,从而促进通俗声乐的发展和传播。  相似文献   

16.
流行歌曲作为一外来的音乐交流,传入中国已经近百年,在文化交流中经历了文化冲突、文化整合和文化自觉的历练,表现出浓厚的通俗现象,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7.
胡晔 《职业时空》2008,4(1):42-42
何为民族唱法?众说纷纭。总结起来不外乎以下三种说法:1指有文字记载以来所有民间传承下来的说唱艺术。包括民歌、戏曲、说唱等演唱艺术;2是指民歌的演唱艺术;3是起源于20世纪五十年代,发展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借鉴于意大利歌剧美声唱法,结合汉语吐字、发音特点的中国歌曲的唱法。  相似文献   

18.
豆豆 《现代妇女》2007,(5):46-47
吉林女孩张倬两岁时因病导致失明,可她不但学会了弹奏电子琴、吉他、二胡等多种乐器,还学会了作词作曲。2005年,河南省黄河科技大学破格录取张倬为音乐学院通俗音乐专业的学生,从没上过一天学的她成为一名本科生;2006年11月,国内著名的大地唱片公司又与张倬签约,将其招纳为旗下歌手。而将张倬带入音乐圣殿的领路人,竟然是她的父亲——一位曾经对音乐一窍不通的农民。  相似文献   

19.
"中国风"流行歌曲为大众所热衷,亦得益于其在创作过程中与民族唱法的巧妙融合和创新。无论是中国戏曲元素的渗透,还是民歌元素的融入,都赋予了"中国风"歌曲以不同的文化韵味,流传甚广。这也是基于大众熟知、易接受的民族唱法融合流行音乐元素创新而成。  相似文献   

20.
谭晶,来自全国最小的县级市——山西省侯马市。短短几年,她在国内歌坛迅速走红:1996年获亚洲地区“七星杯”中外歌手大奖赛第一名,1998年获“亚洲之声”国际流行音乐比赛银奖,2000年7月,又在全国亿万观众所瞩目的第九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获得专业组通俗唱法第一名,同时获得“观众最喜爱的歌手”称号。她还先后为《康熙》、《大雪无痕》及《益西卓玛》等十多部影视片配唱主题歌。在2002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她荣获歌舞类特别奖。她现已成为总政歌舞团年轻的实力派独唱演员。今年4月,笔者对谭晶的母亲进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