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婚恋现实主义:农村青年婚恋的表征、逻辑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80后"的婚恋理想主义不同,当前农村青年出现了婚恋现实主义.他们谈情说爱却未必谈婚论嫁,注重物质条件更甚于双方感情,追求自我体验而不困于家庭生活.作为一种现代家庭组建方式,婚恋现实主义的逻辑在于将恋爱与婚姻相对分离,把物质作为婚恋的前提与保证.其中,感情是婚姻的前提,婚姻是恋爱的结果,物质条件是关联"恋"与"婚"的...  相似文献   

2.
你肯定见过老虎,但你未必见识过珍奇的白虎,而且还是谈恋爱的白虎。其实,白虎是孟加拉虎的变种。目前,地球上仅存百余只野生白虎。这不,日前白虎在北京动物园产崽还上了央视新闻呢。  相似文献   

3.
袁静 《职业》2016,(5):114-115
本文就如何看待语文教材中的婚恋作品进行专题探讨,提出语文老师要清楚地认识到,教材中的婚恋作品与其他优秀作品一样,是人生的教科书,是可以陶冶情趣、美化心灵的灵丹妙药,对塑造真、善、美的人格具有重大作用,它同样承担着育人的重要任务.教师要正确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爱情观和高尚的人格.  相似文献   

4.
新生代农民工较第一代农民工在婚恋行为方面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转变,包括初婚年龄上升、婚恋对象更广、婚恋途径更丰富等。择偶观方面,男性新生代农民工会比较注重异性的长相,而女性则会更加注重异性的能力和收入。频繁的职业流动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决策有着显著的负影响,而住房条件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决策有着显著的正影响。  相似文献   

5.
网络婚恋是当前网络技术发达的多元社会中青年人寻找伴侣的寻常选择之一。它的隐蔽、自主、快捷、选择面广等特征应和了当代青年的现实和心理诉求.有着属于自己的美好前景。但它无法避免的虚假信息和网络管理不完善等弊端也造成了青年网络婚恋的混乱与危机。  相似文献   

6.
鲁西南农村外出务工青年的婚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鲁西南A村外出从事制造业的务工青年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发现,在现代城市开放、自由观念的熏染下,外出务工青年传统的婚恋观念和行为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因为不甘心离开城市,许多外出务工青年的结婚年龄延后;择偶形式仍沿袭媒人介绍,但订婚后注重感情因素;对婚前同居有一定认同,性观念传统与现代并存;打工地恋爱交友、租房同居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少数外出务工青年通过婚姻实现了由农民向市民的现代转型.针对外出务工青年的婚恋问题,政府各部门应从社会稳定和家庭和谐及青年权益维护出发,开展一系列教育和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7.
恋爱1951年,还在大学二年级时,有一天,我和同班的一个外号叫皮蛋的女同学坐在操场边上看打球。虽然她年龄比我大了五岁多,又是团员,可我俩最谈得来,几乎是无话不谈。她常常开导我,我也乐于听她的话。这时她发现我坐姿不佳,便碰碰我说:“坐好,坐好,瞧你坐得和野小子一样,哪个男生能看得上你?”  相似文献   

8.
十年前,如果问最火的电视节目是什么?大家都会答出《玫瑰之约》《非常男女》《相约星期六》。十年后的今天,再问这样一个问题,《非诚勿扰》和《我们约会吧》便会脱口而出。婚恋节目在十年前掀起了一阵阵电视高潮,然而随着收视率降低,各类婚恋节目相继阵亡。然而,十年后的今天各类相亲节目又大规模地卷土重来。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有高人指点,还是服用了什么灵丹妙药,竟让婚恋节目起死回生?  相似文献   

9.
乐府诗题材较为广泛,多抒发一时一事的感受,但毋庸置疑,爱情与婚姻是其中一支庞大的体系。本文着重对乐府诗中婚恋诗的审美文化内涵进行探讨,并主要从决绝诗、弃妇诗、忠贞不渝的爱情诗等三个部分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从而在理解诗意的同时,体会到诗中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0.
仪式是"由传统决定的,具有象征性意义的动作序列"(卡拉西克,2004),仪式与话语紧密相关,"仪式话语是以特定的社会组织形式象征性地表达某种社会价值的话语"(武瑷华,2014)。仪式话语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规范,几乎存在于所有话语类型当中,在交际实践中占有特殊地位,本文旨在对仪式的分类和仪式话语的语用特点进行简单介绍,以期完善我国的仪式和仪式话语研究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随着女性现代化步伐的不断迈进,她们以其独特行为路径变更传统的行为模式,引发了各种女性突生现象的热议。研究以《2007—2011年中国人婚恋调查报告》为背景,从“剩女”这一特定社会事实出发,揭示当代女性的条件优秀与大龄未婚之间存在的窘境:以历史主义视角梳理女性变迁的发展轨迹,剖析当代女性择偶困境背后蕴含的三重逻辑范式;从结构主义视角探究当前女性择偶次生行动可以选择的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女博士婚恋问题产生的原因。笔者认为,一方面是因为婚配双方不易同时具备各自期望的资源,另一方面是女博士的资源优势会威胁到男性的社会支配地位。  相似文献   

13.
大都市单身青年“婚恋焦虑”现象调查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青年出生和成长于社会改革发展时代,社会物质的极大丰富对青年一代的精神生活产生了极大冲击,种种压力和诱惑导致很多年轻人的价值观产生变化,从而衍生出多元化的婚恋观,单身青年在适婚青年中的比例日益上升。在北京、上海等现代化大都市,单身青年普遍存在着婚恋焦虑现象,并且呈现出低龄化趋势。总的来看,婚恋焦虑现象的出现背后存在着人口结构、经济条件、社会观念、交际方式、家庭压力等多重因素影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青年人要学会辨别是非,以一颗真诚的心来面对婚恋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关注当代硕士研究生这一特殊人群的婚恋压力,这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比较新颖的社会现象。本文通过分析这种现象的成因并结合社会支持对硕士研究生的影响和作用,进而提出适当的建议,以期帮助他们更好的完成这一特定阶段的人生任务。  相似文献   

15.
仪式因无知而隐没,因无视而消亡。我们要承认仪式的存在,学习仪式,践行仪式,不要认为仪式可有可无,更不要认为因身处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而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6.
如果你喜欢兵哥哥,如果你是军营男子汉,如果你正在茫茫人海中寻觅知音,请拨打“军中红娘”热线,艳华姐姐将帮你牵上长长的情线,为你那颗驿动的心灵找一个宁静温馨的港湾……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人类学的仪式理论为视角,通过考察在上海世博会高校志愿者组织工作中,各阶段开展的仪式和仪式化活动,分析大学生如何在这些仪式中习得价值、观念和规则,进而探究志愿者工作中的仪式运用和仪式创新对大学生成长的作用机制及效果。从而拓展对高校教育仪式内涵、模式与机制的理解,为有效开展高校思政工作提供重要的经验分析.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18.
教育中文化不连续性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传统社会通过成年仪式活动解决人生发展过程中的代际文化冲突,克服文化中断引起的认知困难,这对我们今天的青年教育很有启发。本文分析了成年仪式的阈限状态和仪式场域结构,论证了成年仪式活动对解决教育中文化不连续性问题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亦鸿 《当代老年》2011,(12):16-17
1929年2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从井冈山辗转来到了赣西南东固山革命根据地。在欢迎人群的最前头,一位剪着齐耳短发的年轻姑娘正双手打着拍子,指挥一群年轻姑娘唱着山歌。她就是中共赣西特委的妇女干部贺怡——一贺子珍的妹妹,这时刚满18岁。  相似文献   

20.
王保群 《职业》2011,(23):135-136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诗经》中描写男女爱情生活的诗篇,可以分为恋爱诗和婚姻诗两大部分。婚恋诗主要在《国风》中,《国风》一百六十篇,反映婚姻恋爱主题的将近一半,《郑风》《卫风》《周南》《召南》中写爱情的诗也很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