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具身认知理论是日渐兴盛于当代西方哲学界和心理学界的一股强劲的思想潮流。其基本原理在于,人脑能够借助镜像神经元系统模拟自己、他人和自然事象的形态、动作、意图及情绪状态等特征,进而内化外在信息、建构自我知识和获得社会认知能力。具身认知理论的具体形式包括:知识内化过程中的内隐模拟与信息转化情形;主体在本体知识建构及自我认知过程中的镜像自我观照、自我情感体验与自我意识体验情形;主体在知识外化过程中的思想意象四级转化程序即认知意象一身体意象一身体表象一符号表象一物体表象。研究具身认知理论不但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人类心智的运作机制,而且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人脑与电脑的根本差别,进而充实与完善人工智能的技术设计理念,对人们的认识论与方法论产生深刻的嬗变效应。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四大学派的内化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红 《广西社会科学》2003,(11):177-179
内化是素质形成的关键环节 ,心理学四大学派对人的素质形成的先天倾向、内化方式、内化过程的理解不一 ,对人的素质形成与发展的阐释也就各不相同。行为主义心理学学派重视外显行为 ,人本主义心理学学派强调人格成长 ,认知心理学学派突出知识的吸收和运用 ,还有精神分析学派的无意识理论 ,都对素质形成的研究很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涛 《广西社会科学》2006,3(12):159-162
维果茨基关于活动、中介、内化的三大理论论述了人类认知和思维的社会文化根源、活动对高级心理机能形成的决定作用、心理工具和文化工具对认知的中介作用、内化和外化的循环机制以及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思想.维果茨基的文化观的实践意义和当代价值在于它揭示了学习与发展的关系、心理与文化的关系以及语言与知识建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内化和外化辩证统一的过程。内化将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转化为大学生的思想品德认知、情感、信念,外化将大学生的思想品德认知转化为大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这一过程以社会实践为基础,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社会提出的思想品德要求,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思想品德行为。  相似文献   

5.
孙巍 《理论界》2014,(7):179-181
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不仅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人才的根本要求。也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障。本文提出了大学生价值观内化培育路径的三个目标层次,指出了其形成的三个规律,从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出发,确定其内化培育路径为“理论认知——情感认同——知行合一——显隐并举”,并通过理论教学、管理服务、实践锻炼、网络占领等具体有效的引领和培育方法,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信念培育和外化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6.
卢敏 《学术论坛》2012,35(8):205-209
社会文化理论是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关于人类认知发展的理论,其核心是强调人类的社会文化本质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语言的习得与发展更是通过学习者经验的社会文化特质进行内化的结果。文章简要介绍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阐述其中对二语习得研究最具影响的理论构念,并对二语习得领域运用社会文化理论所作的研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者个体知识的差异性与共同性分别体现了知识的多元性和共同性,学习者集体知识差异性和共同性分别体现了知识的合作性和一致性。虚拟学习社区中个体知识和技能的相互作用存在自我组织、相互连接、知识凝聚和共同创造四种模态;其知识的生成和转化是通过外化、综合、内化和社会化四个环节螺旋上升而完成。  相似文献   

8.
不论是进行核心素养的教育还是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课堂教学都被认为是主要的阵地和发展的方向.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一般将课堂分为三个主要的环节:教师理论讲授—知识吸收内化—分小组进行讨论.虽然教师可以讲授重新建构知识的框架体系与教学的重难点,但是教师不能面面具到要有留白,要留给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进行学习的自由空间.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课堂自主的探索进行学习,通过复习旧的知识探索发现新的知识,从而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吸收内化.对分课堂教学的模式是科学的教学模式,是有助于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是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理论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能力本位:内涵不断拓展的现代教育理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源于世界职教领域课程改革的“能力本位”被赋予新的内涵 ,成为现代教育的新理念。能力本位充分体现了人的发展本质规律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强调知识的内化与人的潜力的开发 ,强调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需求的适应性 ,强调个性培养与发展社会过程。认知与发展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竞争与合作能力的培养是能力本位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7,(4):250-256
xMOOC汇集世界名校的优质课程,具有科学的教学法理论基础,拥有先进的学习行为分析技术,其高质量的课程内容、短视频设计、新型的测评方式为高等教育带来了全新教学形式,但由于缺少知识内化过程,更适合知识型课程的传授。而翻转课堂既能发挥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优势,实现知识内化的最大化,又能优化实践性技能的学习环境。因此信息时代新的教学模式可将xMOOC与翻转课堂教学融合起来,充分利用二者所长,相互补充完善,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结合起来。尤其对于既有知识型教学又有实践技能培养的课程,采用MOOC视频+自制视频模式,以xMOOC知识讲授型微视频教学为前提,采用翻转课堂教学实现知识内化优化,能够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能力本位论     
源于世界职教领域课程改革的“能力本位”被赋予新的内涵;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新理念,能力本位充分体现了人的发展本质规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强调知识的内化与人的潜力的开发,强调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需求的适应性,强调个性培养与发展的社会过程。认知与发展能力、创造能力,竞争与合作能力的培养是能力本位的核心。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法律意识是指大学生这一类特殊群体对法及现行法律和各种法律现象的观点和认识。是一个由法律知识、法律观念、法律观点组成的复杂系统。文章以太原理工大学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分别从法律知识、法律观念、法律观点三个方面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已经逐渐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学法的热情也较高,所掌握的法律知识较之前也有大幅度的提高;但他们对所学法律知识的内化程度不高,缺乏宪政意识,同时也存在着厌诉的情绪;在法治观念上存在着认知偏差,对法律认识缺乏理性思维,学法功利性较强,缺乏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13.
道德人格以道德知识、道德素养、道德形态为介质,依次经历外部强制、主体认同、自觉实践三个阶段,并实现道德知识向道德素养的内化,道德素养向道德行为的内化以及由道德品质到道德人格的提升,才能最终生成.  相似文献   

14.
《理论界》2016,(11)
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掌握最新知识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关键要素和重要资源。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共产党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管理工作理应加强学习,以掌握相关知识为前提。为此,要以"学习型政党"建设为契机,将"过往历史管理经验、科学管理理论、西方先进管理技巧"等学习内容,借助知识内化的路径即"社会化——外化——结合——内化——社会化——外化"过程,将其转化为社会管理工作能力的提升,实践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科学哲学的语境论进路及其问题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科学哲学是架起哲学与科学的桥梁,其目标是为解决科学哲学的传统进路面临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等二元对立提供新的进路。语境论的进路有助于达到这一目标。现有的语境论进路有四种:一是认识的语境论,二是语境实在论,三是语境经验主义,四是语境论的技能获得模型。前三种进路突出了语境分析法,第四种进路有可能为语境论的科学哲学框架的形成提供具体的实现路径和机制。当科学哲学家基于科学家的认知技能获得过程来重新审视科学知识的形成与科学定律的提出时,就把认识论问题的讨论从过去只关注知识的来源与真理的问题,转化为通过规则的内化与超越而获得认知能力的问题;把规范性概念从过去追求的一个理想目标,转化为与科学家的创造性活动相伴随的不断建立新规范的一个动态过程,从而突出了对意会知识与技能性知识的研究,甚至形成一门知识学。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是自信主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及其指引下的中国社会产生正面认知和积极评价后才能形成和持续存在的良好精神状态和心理.这些正面认知和积极评价内化后就体现为自信主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具有的较高的认知清晰感、独特感、效能感和接纳度.较高的道路认知清晰感、道路独特感、道路效能感和接纳度是道路自信形成必备的基础心理.  相似文献   

17.
齐鹏里 《理论界》2007,(5):243-244
本文意在说明知识迁移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文章通过对课题类化三个基本步骤抽象、概括、推理的剖析,阐述了知识迁移对于课题类化的重要作用。系统分析了具备迁移效能的知识,论述了学生获取迁移效能知识的内化机制,说明了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形成的基础。分阐释了教师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所应具备的施教理念,并通过对创设问题情境的探索和对排除定势思维干扰的分析,具体说明了教师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施教方法。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应该有一个不同于应试教育的知识观 ,其要点是 :知识在素质教育中具有目的性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工具性作用 ;素质教育的知识教学重视知识的质量和结构以及知识在个体身心上的内化程度。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中物欲主义盛行、道德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和个人道德认知的渐进性及道德目标的错位,是大学生道德知行冲突的主要原因。为此,应从优化社会环境、加强舆论引导,建立道德内化体系、促进道德认知能力提升,创新道德评价机制、完善道德评价体系和树立远大理想、明确道德目标等四个方面,解决大学生道德知行冲突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认知操纵法是信息化战争心理战体系中一种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对目标对象的认知操纵主要是以影响政治思想为根本目的,以转变价值观为核心目标,以激化民族矛盾为重要任务,以利用宗教心理进行分化瓦解为重要手段,以文化渗透为重要途径。认知操纵的主要策略包括:先发制人;吸引注意;保持适度差距,促进同化和内化;持之有据,以理服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