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周宏 《延边大学学报》2014,(1):143-144,F0003
基于对舞蹈审美个性的思考,具体分析舞蹈创作中审美个性的特征,可以从舞蹈形象和舞蹈语言两个方面深入探讨出舞蹈个性化的表现手段。通过对具体作品的举例与分析,可以阐述出舞蹈的个性化审美内涵,即体现一定审美需求和渗透一定审美意识的舞蹈形象和舞蹈语言所具有的相对稳定的特征总和,它是编导创作特性的表达,也是编导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它构成了舞蹈作品的风格和特点,是舞蹈作品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媒介情境中的播音与主持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传播行为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发生,并和一定的情境形成特殊的互动,本文正是从探讨媒介情境开始,锁定媒介情境中的播音与主持传播,试图从媒介情境与播音与主持传播行为的互动关系入手,探询媒介情境下的播音与主持传播的内在规律,这对于树立播音与主持传播的媒介情境意识和增强播音与主持传播的影响效果都有实际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镜头前落落大方、自信从容的播音员与主持人,是不少人理想中的职业。在智慧广电建设与网络视听服务大力发展的当下,广播电视行业的就业前景与职业发展也同样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如果你对自己的镜头表现力与声音条件有自信,想在镜头前一展风采的话,不要错过本期“充电”栏目介绍的全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它将成为你走向播音主持职业道路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5.
论证了二度创作在电视新闻播音中的必要性和积极意义,并结合实践提出了创作措施,认为在"理解稿件——具体感受——形之于声——及于受众"的过程中,力求正确理解与准确表达的统一,达到思想感情与语言技巧的统一,节目内容与表现形式的统一,追求声美、情美、意美。  相似文献   

6.
在探讨理工科院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面临发展瓶颈的基础上,提出了该专业人才培养的三条创新路径:明晰教育理念、改革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情感的作用、获取和应用入手,阐释出饱含情感的播音创作是唤醒、激活文字生命力的过程,进而提出播音创作中积累、调动情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播音感受是播音主体(播音员、节目主持人)运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经语言(文字的、声音的)认知,产生并进行情感体验的心理现象。它具有自己独特的生成方式,即线性循环式生成和直觉式生成。播音感受属于播音创作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既涉及播音创作本质性问题,又寓于播音创作的基本创作环节之中,在传播层面、创作层面、表达层面、审美层面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情景教学法,是实践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等各方面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情景教学法的涵义,分析了情景教学法在播音与主持专业实践教学当中应用的意义、原则和环节,以期能探索一条具有播音主持特色情景教学的实践教学模式,为培养更多的播音主持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在散文创作中。作家自身的个性与精神特质通过其作品表现出来。散文创作的实质就是个性化的另辟蹊径,它最能表现个人的东西,透过作品能洞见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作品更能体现作者“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11.
论班固创作的个性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固是御用文人 ,他的创作可分为前、后两期。在前期他以文章才学为明帝、章帝所宠 ,因而忠于汉朝 ;到了后期他为文名所累 ,被外戚所用 ,忠于汉朝的思想感情受到了影响。虽然这样 ,他的作品都追求真实。他的代表作品 ,在前期有《汉书》、《两都》、《典引》这些“述叙汉德”的典型文字。到了后期 ,写出了《封燕然山铭》。政治局面的变化对班固创作的影响最深刻  相似文献   

12.
梅罗维茨提出的"媒介情境论"是针对现代大众传媒尤其是电子传媒的研究而形成的传媒理论,由于吸纳欧文·戈夫曼的戏剧表演理论而使得该媒介理论对播音主持这样强调独特个体表演性质的大众传播行为具有特殊重要的价值.就媒介情境论进行深层解析,认为媒介参与传播情境的制造,与播音主持传播具有内在契合点,并进一步在理论上探讨了播音主持传播对媒介情境的控制和利用,为现代播音主持行为提出有意义的理论延伸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3.
三毛创作个性 ,实现了“作家主体向本文主体”的“语言本体论”转变 ,建立了作者与读者平等交流对话的“主体间性”关系 ,取道现代文学创作的“优格式塔”选择  相似文献   

14.
论小说题材中的审美个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题材是创作主体审美精神的新发现。其间,主体的审美情趣和审美习惯对催生题材的转化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这种审美情趣和审美习惯说到底也就是一种审美个性。主体的审美个性一般说来有三个因素:即美感因素、理性因素和各别性因素。就思维性质来看,写小说无非是一条从发现美到创造美的思维过程;而作为小说的首要前提,理性因素主要指催生和虚构小说题材的理性思考,即所谓的创作意图;至于各别性,则指主体之间由于各自的生活经历所限,进入所熟悉的生活领域后,造就题材呈现出的互异性、各别性。  相似文献   

15.
在影响郭沫若创作个性与心理生成的诸多因素中,与诗人诞生地的巴蜀文化相互渗透的荆楚文化是一个重要因素。在它的影响下,郭沫若的文学创作体现出冲动敏锐的个性,叛逆峻急的品格,焦灼从众的心理,以及由此而促成的雄丽豪放的风格。  相似文献   

16.
《牛棚小品》是丁玲晚年的创作,从其刊出背景及内容分析可以看出丁玲晚年创作的个性特色:一方面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进行小说创作,真诚地歌颂党、歌颂社会主义;另一方面从主体感受出发,创作了以《牛棚小品》为代表的美学价值很高的一类作品.尤其是她的后一类作品表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有着"武将军"的豪迈洒脱,同时,作品进行了探幽入微的心理描写,有着"文小姐"的细腻柔婉.丁玲晚年并没有失去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17.
战国士人研习揣摩之术,以工于游说论辩,借机取合诸侯,这种风气之下,一大批托名纵横名士而虚构的游说故事应时而生。而带有模式化特征的作品便是这些虚构故事中举足轻重的一类,约可分为情节模式化作品与言辞模式化作品两类。就产生原因而言,《战国策》的模式化虚构作品来源于策士的企慕名利与自我推销;就文本内涵而言,它们在谋篇布局与篇章数目等方面都已然颇成规模。《战国策》中的模式化故事作为此书所含虚构作品中特殊的一类,它们与其他游说故事一样,都体现着文学在走向自觉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的有益尝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8.
闫丽芹 《新天地》2011,(8):29-29
在时代的科技、经济、政治、文化促进传媒的发展和变革中,播音主持艺术创作应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政治文化素质,不断更新观念,扩充现代知识结构,增强掌握和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和工具的能力,提高语言功力和语言表达水平。进一步树立为受众服务意识,满足受众更高的信息需求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9.
编辑的个性是在编辑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表现个人(或群体)心理品质与审美追求的特定的编辑风格与作风,它决定着编辑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追求,影响着出版物的质量和水平。弘扬编辑的个性,有利于发现、创造和完善精神产品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女性创作中,充斥着大量变态心理描述,这种描述是一种极端边缘化陌生化的言说方式,必以其新奇强化着审美趋动;表现变态心理,通过对女性欲望、女性性心理的刻划或对男女两性性关系的描绘,突破禁忌,建构独特的个体精神世界;同时,突破由中国古典文化积淀而成的传统文学的美学规范——和谐与平衡,化丑为美,这便是对变态心理之审美效应的艺术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