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文学史上的"现实主义"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多变。如果说19世纪以前以"模仿说"为传统的现实主义可以称为"古典现实主义"的话,那么,在科学精神浸润下产生的19世纪现实主义则可称为"现代现实主义"。现代现实主义作家为19世纪自然科学成就所鼓舞,并汲取其思想、理念与方法之精髓以滋养自身的文学创作。其中,科学类比与科学实证方法让现代现实主义作家把文学创作视作对人与社会的科学研究与实验,追求文学文本在科学意义上的"真实性"与"写实性",从而全面改造了传统"模仿说"意义上的"古典现实主义",达成了"现实主义"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现代现实主义是19世纪自然科学在当时西方文学中结出的重大果实。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俄罗斯的后现代主义文学是国际后现代主义文学整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使得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不可避免地烙上了象征苏联极"左"意识形态和文学工具化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烙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既使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诞生滞后于西方,又催化了俄罗斯特色的后现代主义文学.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命运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命运息息相关,因而其在产生的时间上、解构的对象上和美学特征上都有别于西方的后现代主义文学.  相似文献   

3.
如果我们从历史发展的脉络来考察便更容易猜度和把握21世纪西方文学的基本走向与特征。20世纪的西方文学就纵的走向来看大体可以划分为两条线,一条是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西方文学,另一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主义文学。左翼文学在20世纪末已大体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它的历史意义显然大于它的文学意义。21世纪的西方文学在一片"作者死亡"、"文学终结"、"小说枯竭"的嘈杂声中悄然走向多元与融合,并显示出如下基本特征:回归现实主义、重返道德关怀、走向多元性、图像转向。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文学 ,无论在发展过程上还是性质上 ,都不同于西方近代文学。西方近代文学从 1 4世纪文艺复兴 ,到 1 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繁荣 ,经历了充分发展的历史 ,并以其各个阶段不同流派所达到的艺术高度 ,标志着西方资产阶级发生、发展时期文学的成熟和辉煌。然而 ,由于中国近代社会时间的短暂和变化的急剧 ,使得中国文学近代化的步履仓促而艰难 ,当近代社会结束时 ,它还未走完自己的历程 ,因此说中国文学近代化是一个超越时限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文学的现实性与理想性、审美性之间最谐和的处境,可能就是"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所形容的一种形致——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清明宛致。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先锋派文学因对所谓的文学的理想性和形式主义"审美性"的极致化追求,忽视了文学的现实性,导致其后来的难以为继。稍后的新写实小说,却因向现实妥协而丢掉了本该具有的文学的理想性和审美性。新世纪以来,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和生活积累,越来越多的作家陷于一种闭门造车虚构的书斋式写作状态,也催生了"非虚构"写作潮流。而一些作家特别是海外华文文学作家反而颇为注重对生活经验的积累、广泛收集各方面材料,以及在此基础上对叙事艺术的讲究。藉由溯源五四现代时期西方现实主义移植到中国并如何与中国本土的现实主义传统合流,亦即西方现实主义在进入中国后被"中国化"的演变、流变过程,来考察当代长篇小说的现实主义传统,并思考文学的现实性与理想性、审美性兼擅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自19世纪被正式提出后,直至今天仍是学界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尤其在20世纪",现实主义"的泛化使其完成了文学越界,其影响力已经渗透到众多领域。现实主义在理论主张与创作实践"对接"的过程中,关于文学想象这一争议性话题始终进行着自我悖反性言说,即在理论预设上为了张扬现实而排斥想象,但在创作实践中却又无法回避想象。"现实主义"对文学想象的刻意拒斥,削弱了文学想象在文学创作论中的地位,对其后的文学思潮与创作实践产生了极大影响。对这一问题的厘清,不仅能够深化人们对现实主义这一文学创作思潮的理解,也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我国新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原生状态”是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文学所遵循的创作原则之一 ;现代主义创作是西方二十世纪文学的产物 ,尽管两者产生于迥然不同的社会背景下 ,但其作品在结构方式和叙述语调方面表现出相近或相像 ,对此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简要地论述。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俄罗斯文学在现代主义小说方面取得了杰出成就。20世纪的俄罗斯现代主义小说表现出一种"多元文化立体融合"的文学特质,即它以现代主义思想和现代主义艺术特征为主要内涵,同时又包容着现实主义主题和现实主义艺术特色,不管是在文学内容方面还是在创作艺术上,它都追随着西方现代文学的大胆创新,同时又继承着俄国民族文学的优秀传统。传统性与现代性、俄国性与西方性的完美融合,构成了20世纪俄罗斯现代主义小说独特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采。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原理可以为宏观界定20世纪西方文学提供一条新的思路。从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这三个部分来看,20世纪西方文学的总特征是狂悖与务虚。  相似文献   

10.
蒋承勇 《学术研究》2022,(4):154-161+178
欧洲的19世纪被称为“科学的世纪”,科学精神、科学理性促成了追求“写实”“求真”的现实主义小说的繁荣,19世纪也因此被称为“小说的世纪”。虽然此时也有非现实主义的小说,但现实主义小说占据了主导地位,它是现代科学在“科学的世纪”的西方文学中结出的重要果实。科学技术革新了报刊印刷与图书出版等大众传媒的模式,改变了作家的文学视野、审美趣味与创作方式,也改变了大众的阅读方式,从而促进了新形态的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与成熟。现实主义小说家直面当代人的日常生活,使小说成为大众化的艺术形式。正是这种以描写下层民众生活为主的叙述性文学样式,赢得了普通民众的喜爱与关注,这表征了一种具有现代审美特质的文学大众化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1.
卢卡契在他的关于德国文学史的研究中提出,文学的起源、存在和发展由社会生产的全部历史过程所决定.文学史作为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其自身发展的连续性和继承性,所继承的当是优秀传统文学中的人民性、人道主义思想等具体的历史性以及与之相关联的高度艺术形式的具体性.衡量文学史上作品优劣的标准是看其是否达到了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这一系列属于精神史范畴的极具独创性的文学史观,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反映论的文学史理论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20世纪西方文学史理论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世界文学格局中 ,探寻了当代台、港现实主义文学与西方现实主义文学 ,台湾现实主义文学与香港现实主义文学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并深入论述了当代台港现实主义文学的独特性的历史和现实动因及其对新世纪文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实主义诗学形态,萌芽、发端于梁启超和王国维,后经"五四"、初期革命文学、左翼文学和20世纪30年代诗歌大众化运动,到40年代逐渐经历了一个抽象化和意识形态化的迁移过程.中国现实主义诗学形态有两个相对的发展路数:一个是王国维--胡适--文学研究会诸人--蒲风(半个)--臧克家--艾青等一路,另一个是梁启超--陈独秀--早期普罗诗派--创造社转向作家(郭沫若、穆木天、冯乃超等)--瞿秋白、周扬等一路.中国的现实主义诗学形态是既不同于西方又不同于中国古代的"第三种诗学形态".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文学在经历了十年浩劫后的数年里,迅即复苏,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现实主义正以新的丰富的内涵,为新时期文学艺术所实践。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优良的传统,新时期文学中的现实主义正是在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更新、发展的,并且日益显示其内在的旺盛的生机。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个被历史赋予特殊内涵的文学口号,"写真实"已构成现实主义思潮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演变的一条显性线索.在五四"新文学"运动时期,"写真实"作为科学理性精神的表征及强调对现实生活的客观描摹而被纳入中国现代文学视野:在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它作为拯救的武器为获取文学的独立话语权而抗争;在80年代初,它又作为"再启蒙"的理论起点对现实主义进行"还原".而在80年代末,随着历史语境的转换,西方"所指"概念对传统认识论中"真"的概念的颠覆与重构,"写真实"终结了其历史使命,从而走向退隐.  相似文献   

16.
应当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从十六世纪到二十世纪,西方文学在资本主义社会五百年发展过程中发生了许多变化,每个时代的文学对过去时代的文学有继承关系,但也有各自的特点。每个时代都有一些优秀的文学家和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以英国文学来说,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戏剧、十七世纪弥尔顿的史诗、十八世纪斯尉夫特的讽刺小说和菲尔丁的现实主义小说、十九世纪拜伦、雪莱、济慈的积极浪漫主义诗歌和狄更斯·萨克雷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都深刻反映了社会面貌和时代精神,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两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但是,这些重要作家的最优秀  相似文献   

17.
张昭兵  申欣欣 《理论界》2009,(9):141-142
以<大学>作为参照来审视中国现当代文学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一个盗西方火种煮自己皮肉的始料不及、事与愿违的症候.如果说<大学>的启蒙是"复其初"的话,那么中国现代文学的启蒙就是"化其初"了,<大学>的"复其初"是去掉"气禀所拘,人欲所蔽"而"得乎天",而中国现代文学的"化其初"则是借用西方的主义来"替乎天".于是<大学>对人的本性的追问被西方思潮的迷雾给搁浅和中止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不得不从"脑的文学"走到"口的文学"再到"身的文学",不得不从"人的文学"开始,一步步走向了"非人的文学".  相似文献   

18.
王钦峰 《学术研究》2005,24(12):133-136
在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文学关系史上,司各特历史小说对法、俄两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有重要影响;欧洲各国现实主义文学关系的主流是俄国和西欧文学间的交互影响;英、法、俄三国现实主义文学之间的影响具有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西方文论"强制阐释"倾向的形成决非偶然,它是西方文学批评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有其生成、发展的学理逻辑。本质而言,"强制阐释"是20世纪西方文论"理论的批评化"的表征,而从文学阅读——文学研究——研究文学的志趣转移则为理论介入批评实践提供了航标,"影响的焦虑"及读者意识的崛起强化了批评主体的创新意识和参与价值,话语文本观念的强势生成及深远影响则为阐释的意识形态性提供了理论支持。文化语境、批评主体、文本等因素形成的"合力"推动了20世纪西方文论"强制阐释"大行其事。  相似文献   

20.
研究界普遍认为,《新青年》群体的现实主义文学倾向与创造社的浪漫文学倾向,来自于俄国人道主义文学和西方个性主义文学的不同影响。本文认为,这种分野,主要受到了这两大群体留学日本时期所接受的日本"代际"文化的不同影响。具有"明治青年"色彩的《新青年》一代的个性观,理性色彩较为浓厚,因而其创作偏于国民性批判和客观化描写;而具有"大正青年"色彩的创造社一代的个性观,感性被提到了重要位置,主观性、情感性格外突出,因而其创作偏向了浪漫文学一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