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吴稚晖当时看来,教育是一个国家盛衰的"总因",而配称教育二字者只是科学工艺,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就在于科学工艺发展的迟滞。在批判国内旧式教育的同时,他编报印书,普及科学常识以提高国民素质,鼓吹科学工艺来倡导青年劳作。特别是他创造性发起的留法俭学运动和创办海外中国大学,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急需的高科技人才,在近代中国教育史、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2.
在吴稚晖当时看来,教育是一个国家盛衰的"总因",而配称教育二字者只是科学工艺,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就在于科学工艺发展的迟滞.在批判国内旧式教育的同时,他编报印书,普及科学常识以提高国民素质,鼓吹科学工艺来倡导青年劳作.特别是他创造性发起的留法俭学运动和创办海外中国大学,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急需的高科技人才,在近代中国教育史、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初,世界语(Esperanto)传入中国。在蔡元培、吴稚晖、李石曾、鲁迅、陈独秀等人大力支持倡导下,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成为中国世界语运动的重要基地。中国知识界数次开展关于世界语是否应取代汉语的论争。值得探究的是,中国世界语运动发轫于法国巴黎,与同盟会成员组织的旅欧教育运动关系密切,并在1930年代广州得以复兴发展。其中,同盟会核心成员、里昂中法大学创始人与部分师生积极促成世界语从法国到广东的传播,里昂中法大学部分学生如黄尊生与区声白留法回国后,任教于中山大学,并在广州积极推动开展世界语教学实践,使得广东地区中国世界语运动得以复兴发展,并积极参与欧洲世界语运动,扩大国际影响,为中国世界语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学界对故宫博物院史的研究长期处于一种进行迟缓状态,对故宫博物院创始人李石曾的研究更是缺乏。李石曾出身清华世家,早年赴法留学,加入同盟会,与孙中山成为好友。他是中国无政府主义思潮的主要旗手,也是中国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倡导者和实际组织者,曾主持京津同盟会,见证驱逐溥仪出宫,出任清室善后委员会委员长,组织清宫物品点查,创立故宫博物院,化私为公、一切公开。李石曾一生只做大事,不做大官,淡泊名利,为故宫博物院肇建时期各项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在廿世纪一、二十年代历史上,出国留学以振兴中华,拯救民族危亡,成为朝野有识之士的共识,也是当时先进青年学生追求新思想的重要途径。而期间,尤以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和赴俄留学运动为翘楚。本文主要着重于比较研究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和赴俄留学运动之异同,同时揭示这两个运动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正苏雪林(1897—1999),原名苏梅,字雪林,祖籍安徽省太平岭下苏(今黄山市黄山区永丰乡)。早年求学安徽省立第一女子师范,1919年升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国文系,列胡适、周作人、陈钟凡、顾震福、吴贻芳等名师门墙受业。毕业前一年,在京考取了李石曾、吴稚晖、蔡元培创办之海外中法  相似文献   

7.
包仕国 《21世纪》2010,(8):69-70
上个世纪20年代,陈独秀的两个儿子——陈延年、陈乔年兄弟俩曾到法国勤工俭学。在到法国之前,陈氏兄弟信仰无政府主义,对巴枯宁、克鲁泡特金等国外无政府主义者的思想有所研究,对吴稚晖、李石曾等国内无政府主义者很是崇拜,并通过他们获得华法教育学会的资助赴法勤工俭学。  相似文献   

8.
五四运动前后,超过1600名中国青年参加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他们在法国、比利时、德国、英国等地通过各种形式"勤于作工,俭以求学"。其中的先进分子接受了马列主义,成立了各种革命团体和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领导了勤工俭学生和华侨、华人的反帝爱国民族民主运动。还有一些同志,通过其他途径参加了中共旅欧支部的工作。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和中共旅欧支部,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大批领导骨干和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革命领袖。他们先后回国,投身于伟大的革命和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9.
国民党元老吴稚晖,又名吴敬恒(1865年2月—1953年10月),生前一直口称是无锡人,其实他是武进人。1865年2月28日吴稚晖出生于原江南省阳湖县新圹乡雪埝桥南街,即今江苏省武进市雪埝镇。其父企峰和生母邹氏喜添贵子,心里非常高兴,尤其里企峰的岳母看到小外孙生得圆头圆脑,一副福相,欢喜得嘴也合不拢,笑着说:“今夜梦见麒麟进屋,吉祥之兆。”遂以谐音为小外孙起名为“寄”.吴氏先世原为望族.据族谱记载,世祖高益公系周太王次子仲雍之后.泰伯与弟仲雍避文王之贤,自愿弃承继之权而流居于苏州、无锡间,直到公元1367年(元未)避…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之把歌谣的征集和研究作为一种学术工作进行,开始于五四运动的前后。五四运动是反帝国主义的运动,又是反封建的运动。毛主席说,「五四运动所进行的文化革命则是徹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的徹底的文化革命。当时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大旗帜,立下了伟大的功劳。」  相似文献   

11.
四川青年和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发轫于 2 0世纪初 ,结束于 192 5年前后。在这期间 ,共有 2 0 0 0名青年远涉重洋 ,赴法工读。四川在中国近代史上以交通困难 ,经济衰败 ,战乱频繁而闻名于全国 ,然而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却在此开展得深入而又广泛 ,单是赴法勤工俭学的人数即达 5 38人 ,为全国之冠。本文回顾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四川兴起和发展历史 ,分析了四川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成因及其特点 ,评价了四川留法勤工俭学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代以来,随着紧闭的国门被列强的坚船利炮撞开,昏睡千年的老大帝国被迫睁开眼,面对着一个茫无所知的外部世界。中国的有识之土,为了自强图存,很快认识到必须向先进的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于是,以“自强新政”为名的洋务运动应运而生。而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向西方派遣留学生,到欧美学习先进的军事。工业、科技、文化。中国的留学事业由此开端。它差不多是洋务运动在甲午战争中宣告失败后唯一存留。延续下来的事业。留学运动对近现代中国的教育、科技、政治、文化都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容闳与留学创议谈及留学运动,不能…  相似文献   

13.
工读主义教育思潮是中国近代影响深远的教育思想流派,发轫于清末民初,盛行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由一批进步教育家、社团组织所提倡、并推广,大批爱国青年学生参加,共同开展实践活动,其思想内容丰富,理念主张不断发展。其中,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与国内工读主义教育实验作为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不仅在近代教育探索改革中有重要地位,而且对近代政治史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容闳是中国留学美国第一人,在留学美国期间深深感受到交通对于国家发展的积极作用。归国后容闳顺应时代的转变,竭力向清政府统治阶层提倡发展中国交通运输事业,筹组华商轮船公司,修建津镇铁路,逐渐形成一个发展近代交通运输的思想认识体系,对维新派和孙中山等人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就容闳对于近代中国交通运输业做出的贡献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国教育会是我国近代最早的爱国教育团体,事实上,也是国内最早的革命团体。根据中国教育会主要成员蒋维乔的回忆,教育会创建于1902年4月,会址设在上海南京路泥城桥福源里。由蔡元培、蒋观云、林少泉、叶浩吾、王小徐、汪允宗、黄宗仰等人发起成立。继后陆续加入该会的有蒋维乔、钟宪鬯、吴稚晖、章炳麟、邹容、张继、林砺、陈范、何海樵、何山渔、杨笃生、苏凤初、徐敬吾、徐紫虬、蔡国亲、龚宝铨等人。爱国学社中加入该会的著名会员有章士钊、黄炎培、柳亚子、章行严、沈联、胡炳生、俞子夷、贝寿同、敖嘉熊、秦毓鎏、刘东海、刘季平、殷次伊、丁初我、徐觉我等人。中国教育会的设会宗旨是“表面办理教育,暗中鼓吹革命”。以中国教育会作为革命团体的名称。  相似文献   

16.
湖南青年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蔡元培等人的倡导下,中国于五四运动前后兴起了轰轰烈烈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以毛泽东、蔡和森为代表的新民学会推动下,大批湖南青年进入北京留法预备学校,此举在全国引起连锁反应.华法教育会及有关人士为形势所迫,不得不负"维持之责",从而掀起全国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的热潮.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学生人数几占全国总数的四分之一,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兴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初步实践,它为近代中国的政党政治提供了新的平台,亦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一批革命和建设人才。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20年代前后,中国兴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两千余名青年学生纷纷赴法,这在中国近现代留学运动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湖南青年赴法人数几乎占全国总数的四分之一。他们积极投身勤工俭学实践,组建团体,并参与组织了"二·二八运动"和进占里昂大学斗争,对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五四运动所进行的文化革命则是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当时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大旗帜,立下了伟大的功劳。”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先驱战士李大钊同志,在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中,以唯物史观为理论武器,对封建旧道德进行了彻底的、科学的揭露和批判,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新文化运动萌发于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之前。辛亥革命后,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等人所篡夺,中国社会依然如故。同时,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得到了较迅速的发展,中国无产阶级的队伍迅速壮大起来,开  相似文献   

20.
不仅“五四”是中国近代历史文化启蒙的里程碑,戊戌维新运动作为文化比较和选择的浪潮,也是中国近代启蒙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如果说,“五四”以其战斗的姿态,通过提出反对旧学提倡新学、反对中学提倡西学、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文化提倡新文化,全面亮出打倒孔家店的旗帜,标志了这种近代启蒙走向高潮的话,那么,戊戌变法时期的志士仁人则以其刚刚学来的西学为武器,率先向传统发起了全面的讨伐和批判.实开了中国近代启蒙思潮的先声。戊戌文化选择确是前代诸如太平天国和洋务运动等所无法比拟的。太平天国虽然将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孔子圣曲,但它不仅通过借助宗教的“皇上帝”,更因为它利用这种宗教观念向传统发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