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以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为出发点,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构建校企博弈模型,通过双方的决策行为,分析在何种情况下双方愿意开展合作实现双赢,并从校企两个角度出发提出相关建议,构建创业教育模式,倡导双方合作.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技术更迭速度加快,市场新产品中蕴含的科技和知识成分大大增加,这给创新主体带来了很多压力和挑战。高校和企业是两大创新的主体,通过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创新,能够解决一定的资源问题,缓解资源短缺等不良现象,因此促进校企合作技术创新是当前迫在眉睫的任务。笔者首先介绍了校企技术合作创新的现状,明确了其必要性和重要性;而后提出了促进校企合作技术创新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3.
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我国校企合作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是没有形成真正健全有效的合作动力机制,合作创新仍处于松散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正是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校企合作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论技术创新中技术合作机会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个体创新已经难以适应竞争的变化,合作创新已经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式。本文通过对技术合作特点及潜在问题的分析,阐述了影响技术合作机会选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王晟 《管理现代化》2012,(5):115-117
本文分析了技术创新中大量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及其带来的逆向选择问题。技术创新逆向选择模型表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可能将高实力水平企业驱逐出技术市场,降低了技术市场上供给方的总体技术水平,使得大量企业忽视重大技术创新,而更倾向于进行低水平和渐进式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6.
校企合作是以市场和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建立校企间良好有效的合作机制,是职教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金融高职办学欲凸显特色,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必须选择适合自己的校企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7.
校企合作作为高职教育一个有效的运行模式,在阐述校企合作的内涵及实施的基础上,建立了校企合作工作机制,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直接和间接两个层面上,着重分析了校企合作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以推动校企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8.
保险市场是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市场。由于保险机制的固有特性,无论是保险的买方还是卖方都不可能如愿获得足够的信息,这种对信息占有的不对称状况,导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严重影响了我国保险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天使投资市场中,由于创业者和天使投资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容易导致逆向选择问题,影响投资效益。因此,很有必要解决天使投资市场中的逆向选择问题。本文认为导致此现象的原因是天使投资市场中存在着低质量的创业者,并就此问题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股份制校企合作模式下的管理创新实践,着重在:创新理念,把学院的功能定位融于企业的价值链;创新体制,形成服务企业的内在动力;创新机制,增强服务企业前沿的能力。管理创新实践,实现了内涵建设与规模效益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马亮  张淑敏  仲伟俊 《管理学报》2022,19(2):225-234
鉴于代际知识桥对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的作用可能不同,以65家汽车行业整车在位企业为样本,对其2009~2019年的面板数据进行负二项回归分析后发现:协作研发能够直接提升在位企业的突破性技术创新绩效,且显性代际知识桥与隐性代际知识桥在其间均可发挥积极中介作用;旧技术创新绩效对协作研发与突破性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会产生积极作用,对显性代际知识桥与突破性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会产生消极作用,但均不显著;旧技术创新绩效对隐性代际知识桥与突破性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会产生显著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协同发展分析模型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协同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系统分析和介绍了有关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协同发展的匹配关系、策略选择等主要模型与方法,对其研究视角和结论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运用文献计量法进一步阐述了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协同发展分析方法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To achieve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commercialization (TIC) success under complex, protracted, and uncertain product development cycles, entrepreneurial firms engage in downstream alliance partnerships with mainstream industry players.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 two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ntrepreneurial firm's downstream alliance portfolio (depth and scope) and their impact on TIC success. Employing a sample of 728 biotech firms and their partnerships with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we find that while portfolio depth and scope separately have positive impact on succ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rtfolio scope and success is additionally moderated by portfolio depth. Further, insights from post hoc interviews also suggest that though it is challenging for entrepreneurial firms to incorporate both depth and scope in alliance partnerships, those that optimally combine both can achieve higher TIC suc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