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锋诗人自杀并非像人所说完全是缘于文学创作带来的精神苦闷,而和爱情、贫困、婚恋纠葛等具体事件相关;深层原因则是由诗人诗歌的边缘化处境、诗人们的死亡意识和病态的精神特征等因素共同促成;先锋诗人自杀构成了对人类历史和生存样态的拷问。  相似文献   

2.
诗人、作家自杀的文化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自杀方式结束生命的人群中,诗人、作家的自杀特别引人注目。他们的自杀多发生在信仰危机的时代,发生在个人理想世界、人格价值难以实现的时候。对自杀死亡的探究,是对生命的终极关注。由此会更懂得生命的意义,更珍视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吕周聚 《阴山学刊》2005,18(4):78-81
戈麦是新时期以来自杀的青年诗人之一。理想与现实的剧烈冲突,是戈麦走向自杀的主要动力;与“现实”的疏离使他成为一个“厌世者”,他生活在语言的乌托邦之中,颠倒了现实与梦幻的关系,孤独、焦虑、幻想、封闭成为其精神状态;他的内心深处具有一种浓郁的死亡意识,死亡对他来说成了一种挡不住的诱惑,成为他获得“新生”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4.
90年代诗人自杀现象的透视王岳川诗人里尔克说:“在真理中歌唱,是另一种呼吸。”然而,在匾乏的时代,真诗人在与伪诗人的对垒和对真理的艰难追问中,在边缘化处境的虚无冷漠和内在狂暴的创造力的双重夹击下,以生命的终结发出了没有答案的“天问”。一、90年代:诗...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诗歌界进入新媒体时代后"热点事件"频繁爆发,如赵丽华诗歌事件、裸体朗诵事件、羊羔体事件、诗人跑奖事件、余秀华事件、诗人自杀事件、诗人抄袭事件等各种诗歌事件接踵而来,无论是传播速度、波及面还是影响力都让人始料不及。而且,"诗歌事件化"已成新媒体时代的诗歌常态,甚至已成为诗歌传播过程中一种至关重要的策略。何以出现这种现象?其诗学意义与价值何在?这是新媒体时代诗歌所必须面对的一种新生态,同时亦是值得反思与审慎的一种诗歌新现象。  相似文献   

6.
对如何减少大学生自杀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各种矛盾较为集中.受此影响,不少大学生产生严重的心理危机,进而导致大学生自杀率是同龄人的2~4倍.探讨大学生自杀的社会因素与个人的心理因素,开展心理咨询,采取自杀干预等措施来减少大学生自杀事件,这在当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自杀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对家庭与社会带来沉重的打击。负性生活事件作为公认的自杀易感因素,对青少年的自杀风险具有显著的影响。本研究聚焦于负性生活事件所导致的青少年自杀风险,将从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健康适应和惩罚丧失这四个层面分析青少年自杀风险的影响机制,并有针对性地探讨介入降低青少年自杀风险的对策,旨在为学校、家庭与社会切实降低青少年自杀风险提供理论依据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采用心理解剖方法,对39例大学生自杀事件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自杀大学生在自杀前经历了较一般大学生更多且更为强烈的生活事件;导致大学生自杀的生活事件多元化但又相对集中,其中恋爱不顺或失恋是大学生自杀的首要原因,就业压力、学习压力等是大学生自杀的重要原因;大学生大多数自杀行为在生活事件发生后3个月内实施,表明大学生自杀多数属于激情自杀.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对大学生自杀行为进行预警和干预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圣经》中对自杀行为并没有明确表示赞成或反对。虽然"摩西十诫"第六条规定"不可以杀人",这个"人"是否包括自己,却并没有明确的界定。但后来基督教对自杀却一以贯之地持反对态度。自杀行为被基督教视为一种罪恶,可能言过其实,但自杀无疑表明了人的生命的有限性和人性的缺陷。无论自杀出于什么正当理由,人只能通过自杀来证明自己的极其有限的自由。自杀是不是一种犯罪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善待自己的生命,从而尽可能运用人性中与生俱来的弱点,理性地终极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清末的粤东韩江沿岸接连发生妇女集体自杀事件,死亡上百人.本文试对此事件进行文本解读,阐释其内在特点和作为社会失范的性质,进而力图揭示围绕这一历史事件、社会失范现象所展开的社会控制,以及它所蕴含的地方族群社会特征.  相似文献   

11.
自杀是值得重视和研究的一种特殊社会现象。在现代社会里,自杀在死亡谱中占相当部分,不论是西方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自杀的人数均呈上升趋势。自杀涉及到许多学科其中包括社会学、心理学、法学和医学等。自杀既是医学现象,又是社会现象。它犹如一切引起人类致死的“疾病”一样威胁着人类的安全和家庭的平衡。由于自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因此  相似文献   

12.
官员自杀事件因官员身份的敏感性和可能涉及公共利益而成为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各大网络媒体对于我国官员自杀事件的报道具有重要的舆论影响力,不适宜的表达和呈现方式,有害于受众的精神及心理健康,损害政府形象,不利于受众对社会的认知与社会秩序的稳定。目前网络媒体报道官员自杀事件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公众知情权与死者隐私权、媒体满足公众知情权与承担社会责任之间的矛盾,难以平衡。目前我国缺乏对媒体报道自杀事件的相关规定或指导性意见,对报道官员自杀事件时媒体所应遵守的道德规范的研究更处于相对缺失的状态。网络媒体有关官员自杀事件报道存在的失范现象值得反思和纠正。  相似文献   

13.
以法社会学进路分析当下中国社会的男性自杀问题,集中在自杀者的个人动机、对自杀行为的社会反应以及群体行动激发男性自杀等面向,明确民众对自杀的态度逐渐由惶恐、回避,转向对个人尊严、生存状态的考量。在我国,群体表达意见以及相关的过激行动均已呈现出由利益驱动型向气场驱动型的转化,血气也就成了这些事件中男性自杀的重要因素。从血气对群体性事件的引发作用、群体性事件又转而催化血气的作用力度进而导致男性自杀这一作用模式为切入点,可以为男性自杀的防治开示出一条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4.
研究海子诗歌中的中国形象,包括诗歌文本以及由此引出的有关中国的美学想象,可以发现海子短暂诗人生涯里曾有过“超稳定”与“非稳定”这两条书写与建构中国形象的路径。对于两条路径的阐发,展示了海子从诗歌书写向诗歌行动的艰难突破。联系他的哲学思考来看,这种对于诗歌行动的积极追求,反映了诗人在文本与形象之上不断冲破自身桎梏的自觉尝试,或可借用杜威的理论称其为一种行动诗学。海子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所探索的这条行动诗学之路,一方面彰显出诗人献身于诗歌的理想主义精神,另一方面则成为那个时代的一个注脚,同时又为未来的诗歌书写尤其是中国形象建构给予了启示。  相似文献   

15.
王毓红 《江淮论坛》2005,(1):128-133
亚里士多德把作为创制物的诗的本原归之于摹仿者诗人,但是,从他把世界万物的第一原因(主动理性)作为诗本原的终极原因,以及他在语言的视域思考诗的存在来看,亚里士多德诗本原理论本质上是一种形而上的理论。  相似文献   

16.
精神病人服药自杀心理因素探讨□刘淑和熊宝兰自杀是一种有意残害自己生命的行为,病人服药自杀是精神科常见的急诊,也是精神病人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其发生率为正常人的20倍。现将江西省精神病院1989年至1995年资料记录较完整的门诊急诊及精神药物中毒急诊入...  相似文献   

17.
高等学府里自杀事件屡有发生的现象令人深思目前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相关的社会问题。心理障碍、学习和就业压力大、情感挫折、经济压力、家庭变故、生理疾患以及媒体诱导和周边环境影响等,都是导致大学生自杀的原因。高校学生自杀呈现出自杀因素的多元化、自杀过程的情绪化、自杀手段的极端化和自杀比率上升化等特征。高校学生的自杀现象对高校的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等心理健康教育课题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北大学生林德扬自杀是五四时期重要的文化事件。通过对这一事件的反省与论争,新知识分子群体拓展了青年问题的言说空间,构建起与整体思想文化环境相一致的众声喧哗的舆论状态,显示了在启蒙和动员青年时不同的话语策略,进而对"新青年"的塑造模式与路径进行了多层面的探讨。在与林德扬自杀事件的碰撞中,受到儒家传统的生死观、近现代中国的民族主义和激进理想主义等不同意识形态的影响,自近代以来便作为一种重要文化思潮而存在的"少年/青年崇拜"呈现出价值的多向度与内在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9.
于健 《理论界》2012,(6):168-170
大学生自杀事件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此文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探讨了大学生自杀的影响因素。客观方面大学生的自杀行为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外在影响,主观方面大学生选择自杀主要源于生物学因素、心理学因素,包括不良人格特征、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等。  相似文献   

20.
人性价值立场的缺位与将"道德形而上主义"抱持为惟一价值立场的错位,使张光芒重构"道德形而上主义文学"的理论诉求导向了一种新的精神陷阱.这种精神陷阱就是"道德形而上主义"对人的建构所必然导致的"自杀"、"杀人"与"被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