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列宁关于发展教育事业的若干原则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月革命胜利初期 ,列宁领导俄共 (布 )和工农政府大力推进教育事业 ,并且在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必须遵循的原则思想。如关于既要否定旧的教育制度又要吸取旧教育制度中一切有益东西的思想 ,关于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现实政治相联系的思想 ,关于实行普通教育、综合技术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举的思想等等。这些思想对于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学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关系的历史透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普通教育(自由教育、人文教育、通识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职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分裂与融合的两种状态。今天,高等教育已经融入社会的中心,大学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一致,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从分裂又走向了融合之路。  相似文献   

3.
根据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我国的幼儿教育学制不宜改动,发展要量力而行,义务教育学制分段应多样化,中等教育应向多样化、综合化方向发展,高等教育向开放——多层次、多类型方向发展,同时要大力发展成人教育。这其中蕴含着重视学前教育、实施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交融发展、发展创造教育、加强高等教育和推行终身教育等重要的现代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4.
梅贻琦和赫钦斯在不同社会时代背景下提出通才教育的思想,其实施的途径也不尽相同,但却都反映了高等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最终目的以及社会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客观需求,对我国当代高等教育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普通教育(自由教育、人文教育、通识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的历史关系在不同历史阶段呈现出分裂与融合的趋势,这与不同历史阶段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即与当时社会所需的人才标准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赫钦斯高等教育思想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赫钦斯是美国著名的高等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永恒主义教育流派的杰出代表。他从相信真理具有永恒性的观念出发,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针对当时盛行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潮之弊端,提出了一整套以通才教育为核心的高等教育思想。他主张大学应担负起引导社会前进的职责,而不应为迎合市民大众的浅近需要而盲目地随波逐流。认为大学教育的目标应执着“人性”而非着眼“人力”,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为此,他提出最实用的教育乃是最重理论的教育,并要求大学以“永恒学科”作为这种教育的主要内容。囿于美国当时开疆扩土的特殊社会状况,赫钦斯的高等教育理想虽未完全实现,但其中所闪烁的真知灼见却对美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思想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思想系统地体现在其著作<高等教育哲学>之中.当今以哲学反思的品格和辩证的眼光审视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其哲学思想有四个问题值得探讨:一是以高深学问作为高等教育哲学的基点是不够的;二是试图协调认识论和政治论并没有必要;三是学术自治和学术自由没有明确的限度;四是职业教育不只是学习特殊知识的专业教育.  相似文献   

8.
学术自由是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一书的重要思想之一。他从美国高等教育的实际问题出发,对学术自由本身及其与社会责任、公民自由和学生自由的关系进行了深刻、全面地剖析。布鲁贝克关于学术自由的思想对当今我国高等教育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赫钦斯(Robert Maynard Hutchins,1899-1977),20世纪中叶美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家和思想家,他在教育实践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以通识教育为核心的高等教育思想。通识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孕育永恒人性,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塑造高校人文精神等方面都起着积极的作用。自20世纪40年代引入我国至今,它的意义和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蔡元培教育思想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誉为现代教育先驱者的蔡元培先生是现代先进教育思想的奠基人。他坚持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给予了颇多启迪,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五育并举"的教育理论对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指导意义;"教育独立","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对高校的发展和学术氛围营造的启迪;"中西融合"的思想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高职高专艺术院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局限性,提出积极开展高职高专艺术院校通识教育研究,建立符合高职高专艺术院校人才培养需要的通识核心课程,构建高职高专艺术院校通识课程体系,以培养出基础知识宽厚,知识结构合理,具有人文素养和国际视野的通识型、创新型的艺术人才。  相似文献   

12.
结合本校开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 ,针对目前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提出了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今后发展过程中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3.
高校的德育工作是整个公民道德建设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客观上要求高校的德育工作要在大系统的规范下,按照系统工程的要求运作出具有高校自身特色的德育工作模式。本文通过对高校德育工作的环境及存在问题的思考,提出了四年制本科生“四个阶段”的德育系统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4.
大学教育之目的应该是培育“人之整全人格”,基于此,当下通识教育在当代大学教育中的位置开始凸显,而真正能够体现通识教育之目的,实现大学之理念的应该是通识教育中的哲学教育。哲学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思维问题的习惯,开阔学生看世界、看文明的思路,提升学生的灵魂,达到塑造“人之整全人格”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知识社会学十分注重对思维方式及其差异的研究。其中关于视角的不同是思维方式差异的表现、思维方式的差异体现立场的差异、思维方式和立场的差异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环境的差异决定的、人的特殊的思维方式是由社会环境规定和继承过来的、要用关联与倒推的方法来应对思维方式的差异等方面的思想,对于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些思想启示我们,在价值观教育中应从个别看法的层面倒推到思维方式的层面;应进行思维方式的归类和研究;应研究对象交往环境的变迁史;应避免强行沟通和各说各话。  相似文献   

16.
教学改革的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人才,而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是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标志.由于数学本身是一种思维方式,表现了人类思维的本质和特征,因而数学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工科数学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作用,介绍了作者在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7.
5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被当作"专业教育",这是与当时我国工业化的历史背景相适应的,也为90年代以来我国成为"世界工厂"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当前的产业升级和建立创新型和谐社会要求高等教育培养深入了解人性、市场和社会的人才。为了满足这种要求,我国高等教育由专业教育向以有效思维和人文教育为主要内容的通识教育的转变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8.
课程和教学是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也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什么样的课程才是适切的,是高等教育学研究的核心领域之一.美国著名学者约翰·布鲁贝克在<高等教育哲学>中高等教育学一章提出并分析了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适切性的问题.从课程内容与高等教育的目标、社会需求、个人需求的关系,课程结构的改革与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改革的走向等维度,能够解读布鲁贝克关于课程适切性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9.
推行哲学通识教育,当务之急就是要积极探索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为核心的通识教育模式.符合现时代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需要的哲学通识教育应当以引导当代大学生“认识世界,学会做人”为宗旨,应当引导当代大学生成为具有世界眼光、中国灵魂的现代人,应当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必要的思维训练,同时还需要寻找到既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发展规律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教育心理学中超前思维与社会教育相互关系的几个重要问题。首先 ,超前思维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 ,这种心理活动的特征突出地表现为人类思维对于时间、空间和具体事物的超越性。其次 ,超前思维的形成会受到社会教育的制约 ,主要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制约。第三 ,超前思维对社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这种作用对社会教育目标的选择具有三个方面的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