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左联”自一九三○年三月二日在上海成立以后,就有多种刊物成为“左联”的机关刊物。这些机关刊物,大都是“左联”成立之前,鲁迅、柔石、郁达夫、冯雪峰等人以及原来创造社、太阳社、我们社、引擎社、南国社、艺术剧社等团体的成员所办的;有的是在“左联”成立之前就已创刊,而中间转为“左联”机关刊物的,如鲁迅,柔石等人编辑的《萌芽  相似文献   

2.
《鲁迅全集》新版六《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的“题解”谓:“‘左联’的解散曾经由茅盾征求过鲁迅的意见,鲁迅曾表示同意,但是对于决定和实行这一重要步骤的方式比较简单,不够郑重,他是不满意的。”题解的意思似乎是说,鲁迅曾向茅盾表示过同意解散“左联”的意见。这其实是不符合事实的。  相似文献   

3.
冯雪峰同志的文学活动,几乎贯串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整个历史阶段。他所涉猎的领域也是多方面的。作为无产阶级文艺评论家和文艺活动家,他的辉煌业绩主要在三十年代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前后。(一) 一九三○年三月二日在上海成立的左联,是我党领导文化革命深入的成果,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发展到新阶段的标志。回顾左联的光辉历程,我们不能忽视雪峰在其中所起的组织、领导者的作用。特别是把鲁迅团结在党的周围,从各方面支持、配合鲁迅的战斗,使鲁迅成为“左联”的旗手和主将,雪峰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左联成立前,他一方面向鲁迅传达党在成立左联问题上的指示精神,一方面又和鲁  相似文献   

4.
一九三三年五月十四日,左联青年作家丁玲、潘梓年被国民党特务秘密绑架,押往南京。一个多月后,鲁迅先生在丁玲“生死尚未可知”,“而有些刊物还造许多关于她的谣言”的情况下,出于对反动派的憎恨,对谣家的鄙视和对丁玲的怀念,二十八日曾书赠陶轩一首七绝:“如磐遥夜拥重楼,剪柳春风导九秋。湘瑟凝全清怨绝,可怜无女耀高丘。”九月二十一日夜,鲁迅先生将此诗稍作文字修改,寄给《涛声》编辑曹聚仁,附函略谓:“旧诗一首,不知可登《涛声》否?”九月三十日,这首旧诗即发表于《涛声》第二卷第三十八期,题为《悼丁君》:  相似文献   

5.
《古代汉文学史纲要》是鲁迅一九二七年春夏间在广州中山大学任教时的讲义。题名是鲁迅最后确定下来的。这一讲义,是鲁迅于一九二六年九月至一九二七年一月在厦门大学担任中国文学史课程时编写的。开手之前鲁迅初定名为《中国文学史略》(见鲁迅一九二六年九月二十五日致许广平信:“如果再没有什么麻烦事,我想开手编《中国文学史略》了”)。鲁迅在这以前,已有编写一本中国文学史的打算,他在一九二六年九月十四日致许广平信中,说自己在厦门大学担任的课程之一“是中国文学史,须编讲义。……我还想认真一点,编成一本较好的文学史”。一九二六年九月二十八日,鲁迅  相似文献   

6.
《一种云》作于一九三一年九月三日,发表于当时的《北斗》月刊上。现收于《瞿秋白文集》第二卷的《乱弹》中。《乱弹》是一九三一年秋至一九三二年夏,瞿秋白因病在上海休养时,同鲁迅一起领导“左联”,在文化战线上和敌人战斗的产品。瞿秋白(一八九九——一九三五),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现代著名的作家、批评家和翻译家。出生于江苏常州没落的书香之家。一九二○年,参加了李大钊所领导  相似文献   

7.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它存在的短暂的五、六年时间里,广泛地传播了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和文艺思想,有力地回击和彻底地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批判了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想。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青年作家。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史、思想史上,作出了非凡的业绩和伟大的贡献。鲁迅是左联的盟主和领袖。左联之所以能取得辉煌的战斗业绩,是与鲁迅的领导和支持分不开的。冯雪峰曾经指出:“左联如果不是有鲁迅先生参加发起,有他的领导,那么它是不会有象我们所看见的那样的成绩,也不会象我们所看见的那个样子的。”这是从考察左联的作用和贡献后得出的科学结论。  相似文献   

8.
读大作家的书信是很有兴味的事情,从中往往可以看到比他的作品更明晰的意见,而且可以借此钩稽文坛的故实,探索作者的生平。反过来,也可以依据信中所包含的故实和生平考订书信的写作时间。鲁迅书信中适例甚多,试举三则,以发其凡。其一,《鲁迅书信集》附录致王志之断片,注云:“此断片据收信人作《鲁迅印想记》所引抄存。此信约写于1933年。”后来包子衍同志重加考证,订为写于1934年5月22日。按之信中所涉及的文坛故实,此信当写于1933年5月10日。鲁迅与王志之通信始于1932年底。1932年冬鲁迅因母病有北京之行,其间曾会见北京左翼文艺界人士,对“北平左联”的工作有所指示,其主要内容是:“纠正关门主义,如何对  相似文献   

9.
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三年,翟秋白同志因患严重肺病到上海休养。这期间,他著译了许多有关文学方面的理论文章。这些文章的意见和思想,实际上成了党对“左联”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领导。秋白曾三次到鲁迅家避难,与鲁迅生死与共,患难相依,并肩作战,共同向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御用文人展开了斗争,成了鲁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的亲密战友。值得提及的是秋白对“左联”倡导的文艺大众化运动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这在当时及以后一个时期(一九四二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前),对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羡季先生在《小说家之鲁迅》这篇讲演中说: 鲁迅,在学术与文艺上说起来,同时是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考据学家,史学家,诗人,又是小说家。集许多“家”于一身,简直无以名言。也许就是“博学而无所成名”,与“大而化之之为圣”吧。这是先生于1947年在当时的“北平”讲的。我以为这是那个历史时期,在北平这样的地区的学术界对鲁迅最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鲁迅日记》中有两处提到风沙。一九三五年九月二十八日载云:“得《给年少者》一本,风沙寄赠。”一九三六年九月十九日载云:“得风沙信并稿,午后寄还之,并复。”这风沙究竟是谁?一九七六年版《鲁迅日记·人名索引》和新版《鲁迅全集》第十五卷“人物注释”都说风沙就是王志之。这是误注。风沙的儿子章中春同志现在浙江省绍兴卫生学校工作,笔者最近访问了他,兹将访问所得的情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柔石于1925年由浙江到北大旁听,开始受教于鲁迅,到1928年在上海与鲁迅结识,之后就逐渐成为鲁迅的战友和助手.他们不但一起办《朝花》、编《雨丝》、印木刻、出《萌芽》、筹备和领导“左联”,从事革命文学工作,而且私人间往来频繁,常常一起访友、买书、观剧、进餐、购物、参观等等,有时一日相见二、三次.柔石小说还常由鲁迅批阅(如《旧时代之死》、《二月》),柔石对鲁迅“诚恳而具体的批评”“非常悦服”.“他曾在日记中谈过自己的感受:鲁迅先生底慈仁的感情,滑稽的对社会的笑  相似文献   

13.
南社与“左联”是晚清以来历史上较有影响的政治文化社团。前者,鲁迅与之发生过联系而未参加。后者,鲁迅被推举为盟主。从鲁迅对这两个社团的历史选择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同中存异的政治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在《忆鲁迅》(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10月版)中,收有一篇《初次见鲁迅先生》的文章。文末注明的写作日期是“1926.3”。这是一篇鲁迅先生在世时就已发表过的文章,同时,也是目前所能见到的唯一的一篇中学生写出的鲁迅“印象记”,不失为一份珍贵的文献资料。下面,就这篇文章的有关问题,提供几点新材料。一、文章的作者及文章发表的经过。《初见鲁迅先生》的作者马玨,当时是北平  相似文献   

15.
冯铿是左联五烈士之一,牺牲于一九三一年二月七日。她当时二十四岁。半个世纪以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鲁迅为旗手的左翼文艺运动中,她是一位“烈火中的斗士”。鲁迅说过:“我们现在以十分的哀悼和铭记,纪念我们的战死者,也就是要牢记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历史的第一页,是同志的鲜血所记录。”半个世纪之后的今  相似文献   

16.
周文与左联     
周文自幼家境贫寒,很早就尝到人生的艰辛与痛苦。加入左联后,埋头苦干的精神和出色的工作实绩,很快赢得鲁迅和大家的信任,成为左联重要的组织领导者之一。左联时期是他文学创作起步,发展与鼎盛时期,他坚持“左而又作”,成为有名的“多产作家”,他坚持走鲁迅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创作道路,并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创作风格。大众化是周文文学创作与实践的精神内核,他身体力行一切为大众、改编文学名著为大众本。卓有成效的实绩及通俗而不媚俗的严谨作风,使他在文艺大众化运动中声誉卓著。可以说,左联造就了周文,周文为左朕增辉。  相似文献   

17.
三十年代左翼革命文艺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具体领导下,以共产主义者鲁迅为主将,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为中心,载入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怎样看待鲁迅与“左联”,以及三十年代左翼革命文艺运动,是我们与“四人帮”在文艺战线上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8.
<正>“京派”之称是一种沿用。1927年前后现代文学中心南移上海,但仍有一批已知名的作家如周作人、杨振声、俞干伯、沈从文、废名、凌叔华、林徽因等人继续留在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城市,形成一个作家群落。当时也有称之为“北方作家派”,或“平津作家群”。它是当时“左联”(含“北平左联”)之外的一个最重要的文学流派。他们没有正式结社,主要由几所大学的师生聚合为一个松散的群落,逐渐形成大体共同的文学思想及审美旨趣。他们出版的《络驼草》、《文学月刊》、《水星》等刊物带有明确的流派意识以致形成京派雏形。特别是1933年沈从文执掌主编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可  相似文献   

19.
文艺大众化是左翼文艺运动的中心任务。“左联”在成立时就设立了文艺大众化研究会,以后除不断号召、组织作家在创作实践中进行探索和努力外,在理论上还进行了关于“大众化”问题的三次公开讨论。瞿秋白于一九三一年一月至一九三三年底,在上海一面养病,一面同鲁迅先生一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他在积极从事马列主义文艺理论、文艺批评和杂文创作的同时,对文艺大众化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倡导与建树。正如一九五三年版《瞿秋白文集·序》中所说:“他是中国无产阶级文学和文学大众化的最早的一个倡议者和鼓舞者。”一一九三一年十一月,由瞿秋白参加研究、拟定的“左联”执委会决议《中国无产  相似文献   

20.
鲁迅在仙台的学医生涯,虽然时间不到二年,但在鲁迅思想演变中,却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阶段。一九七六年九月,笔者作为赴日《鲁迅展览》随展人员,参观了“鲁迅故居迹”、仙台医科专门学校遗址,瞻仰了“鲁迅之碑”,目睹了一些文物和资料。我以为其中有一些内容还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