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慧 《百姓生活》2013,(6):58-58
今年是《朝鲜停战协定》签署60年.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这份协定几度“被下岗”,朝鲜对待它的态度因时而动,一时弃如蔽履,一时又视若珍宝。于是,它似乎成了朝鲜跟国际社会打交道的一个重要筹码。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文艺的分期值得研究,你的探索不会是没有意义的。 我很难帮助你什么,能告诉你的,只是一些在这个问题上感到的窘困与惶惑。 不知道的东西,自然不知道;知道的、熟悉的东西,其实也未必真就知道。我这里无意编制警句,我是在陈述思想上一种实实在在的困惑。——不知这同老黑格尔所说的熟知并非真知是否沾边,如果沾边,那是黑格尔在这里显了灵。 让我们从开始的地方开始。  相似文献   

3.
南社与“左联”是晚清以来历史上较有影响的政治文化社团。前者,鲁迅与之发生过联系而未参加。后者,鲁迅被推举为盟主。从鲁迅对这两个社团的历史选择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同中存异的政治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为了忘却的纪念》是鲁迅先生为“纪念几个青年作家”即左联五烈士李求实(伟森)、柔石、白莽(殷夫)、冯铿、胡也频而作的。“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他以极度的愤怒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以无限的深情写出了关于五烈士的颂歌。  相似文献   

5.
一九三○年三月二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时通过的理论纲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文献。但这个理论纲领中的一个关键性词语,在当时的刊物上却有不同的记载: 一九三○年三月出版的《拓荒者》第三期,在《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底成立(报导)》中,关于“左联”理论纲领有如下一段记载:“我们的艺术是反封建阶级的,反资产阶级的,又反对‘稳固社会地位’的小资产阶级的倾向。我们不能不援助而且从事无产阶级艺术的产生”。同年四月一日出版的《萌芽》月刊第四  相似文献   

6.
三十年代左翼革命文艺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具体领导下,以共产主义者鲁迅为主将,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为中心,载入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怎样看待鲁迅与“左联”,以及三十年代左翼革命文艺运动,是我们与“四人帮”在文艺战线上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耶林同志原名张星芝,字鹤眺,又名张眺、叶林。山东潍县寒亭人。1901年生。早年在济南、青岛、潍县等地学画,开画室,做中学教员。“五四”运动以后接触进步思想。第一次大革命前在山东参加共产党。1929年春到杭州,在杭州国立艺术院研究部学西洋画(油画)。在同学中传播进步书刊,组织左倾文学团体“泼波社”,提倡“普罗文艺”,参加杭州“一八艺社”,并是中心骨干。受国民党反动当局迫害,1930年春被关进浙江省军人监狱。为校长林风眠,法藉教授“克罗多”营救出狱。1930年4月到上海。曾先后参加“左翼作家联盟”、“左翼美术家联盟”、“上海反帝大同盟”,是上述各联盟党内主要领导人之一。1932年底由党中央决定调往赣东北苏区工作,曾任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教育部长。1934年牺牲于赣东北苏区。  相似文献   

8.
范小青的《女同志》是当代女性文学乃至整个当代文学唯一一部以官场女性工作与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工作与生活的空间可概括为"官场"与"情场"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这部以从政"女同志"为主人公的小说,又是女同志与男同志联手上演的一台"官场与情场"精彩纷呈、波澜起伏的以人物对话为主轴的小说体多幕话剧。小说最基本的艺术形式是精彩的人物对话与心理分析,这使作品颇有《红楼梦》味道。  相似文献   

9.
散文诗集《野草》是身处黑暗中的鲁迅在心灵的炼狱中熔铸出来的鲁迅哲学,其中的“梦”体现了他独特的梦意识和象征性的艺术实践。本文将从“梦”的叙述与“梦境”的角度对《野草》进行新的解读,以期能够抵达鲁迅诡谲的心灵深处与之对话。  相似文献   

10.
正如一位作者所说,鲁迅终其一生未曾停止过遭人攻击的命运。在他深刻揭露所处社会的阴暗面,批判丑恶的人物的嘴脸与心态时,他所遭受的攻击是不难理解的。而在他逝世几十年以后的今天,看到曾经受过他的鸿篇巨著的熏陶,伟大人格震撼的学人,掉过枪来赞颂捧高周作人,极力贬低丑化鲁迅时,就不由人不感困惑乃至愤慨了。在近几年花样翻新的骂鲁风中,有这么一篇名为《回归人世的鲁迅》的文章(见《读者》1995年第8期)深深刺痛了我的心,遂不揣浅陋欲一吐为快。  相似文献   

11.
一“重新认识鲁迅先生是历史的必然。如果我们这一代人不这样做,下一代人也会这样做的,何况我们这一代人现在才开始这样做,客观上,为时已经过晚了。”这是一九八五年第八期《青海湖》《论鲁迅的剖作生涯》(以下简称(《生涯》,未注明出处者,皆引自该文)的结束语。为什么要“重新认识鲁迅”?据说,“长期以来,……没有人明确地说出过鲁迅先生的创作究竟好在哪里,坏在哪里。”“好”“坏”不分,“说”而不“明”,如此认识,能不  相似文献   

12.
论文分析了《金草地》中所体现出来的“过客”精神:认识人生的本质状态,直面苍凉惨淡人生;反抗绝望;坚守信仰。  相似文献   

13.
“风沙中的瘢痕”:分析鲁迅《野草》的“虚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野草》中所表述的“虚空”意识为我们提供了在 192 3年到 192 7年这一时间维度上鲁迅生命意志中的情绪易变、恍惚而灰冷、却又无可奈何的坚强的个性存在 ,《野草》也正是他在绝望的抗战中建立起来的强大的个体生命意志力和颇具意味的一个思想概括 :一是直接相关于“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这些人生命题的拷问。二是对于“血污衰败”“混沌阴沉、离奇变幻”的人生气象的根本性的焦虑不安。三是惶悚于“毫不摇动、毫不惊醒”、“全体冰结”、干枯平安的人生现状 ,因此紧急呼吁“叛逆的猛士”、“举起投枪的战士”、“鲜血淋漓的粗暴的青年的魂灵”和“生动融和、升腾飞扬”的生命形式的出现。《野草》的“虚空”是一个富有哲理思辨的关于人的灵魂救治和超越的精神空间  相似文献   

14.
15.
鲁迅《故乡》中的“恣睢”一词,论者多认为乃“横肆”之意,可与“暴戾”一类词发生联系,但难与“辛苦”发生联系.该文就此作了考辨,指出“恣睢”的基本意义乃纵性情、纵心肆志,它可以独立运用,也可以和“暴戾”或别的词连用;可用作贬义,也可以用作褒义.  相似文献   

16.
《故乡》是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中的一篇,是鲁迅作品中最让人喜爱的作品之一。鲁迅的《故乡》中写了三个“故乡”:一个是回忆中的,一个是现实的,一个是理想中的;第一个是“过去时”的,第二个是“现在时”的,第三个是“未来时”的,小说突出描绘的是现实的“故乡”。一、回忆中的“故乡”“我”回忆中的故乡是一个带有神异色彩的美丽故乡。它的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展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里“深蓝”的天空,有“金黄”的圆月,有“碧绿”的西瓜,少年闰土有一副“紫色”的圆脸,脖子上带着“明晃晃”的“银白”色项圈,海边有…  相似文献   

17.
正提起杨春时先生的名字,人们会想起一长串响亮的名号和显赫的业绩: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文学主体性论争的主要参与者之一、第三次美学论争的发起者、文学现代性问题讨论的发起者、后实践美学代表人物、"主体间性超越美学"体系的建立者、多部国家级规划教材十余部学术专著及二百余篇论文的作者……这位成就卓著的杨春时先生,究竟会是怎样的一位人物呢?立志做纯粹的学者作为一位生于40年代末的长者,杨春时先生的学术道路,注定充满波折和坎坷——也正是这些挫折,让他的人生显示出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绛洞花主〉小引》,是“睁了眼看”的。七十余年来,常为红学家所引用,大都是关于《红楼梦》之“命意”的。鲁迅所看见的“命意”,是贾宝玉所“看见”的“许多死亡”之悲剧。这种观点,基本上是“写实主义”的。今天,我们也应当更多地研究中国式“忘象得意”的美学意趣,方能通过多重否定,深一层再深一层地去假悟真。  相似文献   

19.
“左联”自一九三○年三月二日在上海成立以后,就有多种刊物成为“左联”的机关刊物。这些机关刊物,大都是“左联”成立之前,鲁迅、柔石、郁达夫、冯雪峰等人以及原来创造社、太阳社、我们社、引擎社、南国社、艺术剧社等团体的成员所办的;有的是在“左联”成立之前就已创刊,而中间转为“左联”机关刊物的,如鲁迅,柔石等人编辑的《萌芽  相似文献   

20.
鲁迅的精神结构在其精神的发展历程中呈现着阶段性的变化,“一件小事”在鲁迅精神的文化存在物向现实存在物的嬗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叙事的角度看,《一件小事》在艺术表达上也有其不可忽视的创造性尝试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