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置教育不是我国的刑事处罚或行政处罚,而是类似于我国劳动教养、收容教育性质的行政强制措施。安置教育是劳动教养、收容教育制度的继续,其凸显了劳动教养、收容教育制度严重侵害公民人身自由、违反诸多劳动教养、收容教育曾经违反的法律原则等重大缺陷。安置教育制度因与《反恐法》终极价值目标相悖,可能会导致愈反愈恐、导致反恐机关权力寻租以及人身危险性标准难以把握等问题出现,从而不利于反恐法的立法目的的实现。安置教育制度设置存在立法价值偏差、立法思想错误运用以及反恐方法本末倒置等不足。安置教育制度废除后,弥补措施应当包括防止违反法的价值的法律规范再现,并运用刑罚、安置帮助教育等措施弥补因安置教育废除带来的空白。  相似文献   

2.
中国劳动教养制度在维护社会稳定与社会秩序方面曾经起到过积极作用,但因其内在的固有缺陷对公民基本人权也造成一定的侵犯。随着法治中国建设的持续深入发展,劳动教养制度不仅与我国宪法法律的人权保障要求相背离,而且也与国际人权公约的规定相冲突,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并进行相应的制度改革,就成为我国法治建设与人权保障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我国劳动教养制度在多年实践中凸显出其存在众多弊端.“唐慧案”折射出我国劳动教养制度在适用范围、适用程序等方面均存在不合理之处,停止使用劳动教养制度并对其进行改革已势在必行.劳教制度的合理发展方向应当是保安处分化,结合我国社会现状,应将我国劳动教养制度司法化,形成法院决定→公安机关执行→检察机关监督的合理系统,使其成为刑罚的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4.
我国特有的劳动教养制度,因其立法上的粗疏,一直受到学术界和实务界的质疑。但如果简单地废除该制度,又会使我国的法律制裁体系出现空档。因此,现应从立法上进行重构,将劳动教养的性质定位于行政处罚;改变现在的适用对象,同时设立“劳役抵债”制度,一并纳入劳动教养;法定审批机构和程序,将劳动教养委员会改良为仲裁委员会模式,比照简易诉讼和仲裁方式进行行政审批;改革管理方式,实行开放式管理,设立脱逃终身追究等防范措施,充分体现劳动教养的行政性,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价值。  相似文献   

5.
劳动教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劳动教养制度在我国已实施40余年,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劳动教养立法混乱不堪,内容前后矛盾;劳动教养期限过长,与刑罚无法衔接;劳教审批和管理体制不甚严密等。劳动教养作为最严厉的行政处罚,运用不当极易造成对公民人身权利的不法侵害。因此全面改革劳动教养制度,使其适应新时期的需要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劳动教养制度是中国式社会治理的产物,问世以来对维护我国社会治安、保障百姓安居乐业发挥了一定作用。同时,劳动教养制度面临着合理性、合法性和规范性生存困境,其中权力制衡式微、日常管理混乱和救济途径不畅等运行规范性困境尤为严重。在依法治国和尊重人权的法治语境下,十八届三中全会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决定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加快违法行为矫治化改革。为了遵循权力制衡和程序正当的法律原则,违法行为矫治化必须实现控审执分离,创新执行管理模式,完善监督救济渠道。  相似文献   

7.
劳动教养制度在中国社会曾经发挥过一定的历史作用,但由于涉及到限制公民人身自由长达四年之久,又不经过严格的侦察、起诉和审判等司法程序,与国家宪法和相关法律及国际人权公约的精神相冲突,因此显露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依法修改与完善极其必要,应当将劳动教养制度依法规范,使其与我国宪法和法律及国际公约相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8.
劳动教养制度是我国的独创。其四十多年的存在有其历史的合理性。但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 ,劳动教养这一行政强制措施 ,也已逐步演变成为一种与对罪犯进行强制劳动改造相提并论的法律制裁手段。在其演变过程中 ,有关劳动教养问题的规范性文件不断出台 ,并出现了与法律相抵触和在执行过程中被人为扭曲的现象。本文从这一制度的立法性质、法律冲突、量罚幅度、救济程序和适用局限等五个方面 ,论述了该制度违法性 ,进而从适应我国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国际人权斗争形势的需要的角度 ,提出废止这一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同时 ,文章又对这一制度存在的体制原因做了初步探析 ,还对这一制度废止后 ,如何从立法上做出相应的补救措施 ,以增强公安机关战斗力 ,维护社会稳定 ,提出利用现有的刑罚资源 ,修改《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有关条款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自新中国成立土地改革运动以来,“保障农村人口居住权,实现居者有其屋”一直是立法设计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唯一价值目标。然而,当我国迈入市场经济轨道后,农村严峻的社会现实要求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法律制度应当兼顾保障目标与效率价值目标。在思路上,应当从土地所有权中分离出宅基地使用权,赋予其物权属性。在此基础上,将其权利的运行划分为三个环节,并通过不同环节实现现代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法律制度的双重价值理念,建立分别适用于不同阶段的法律规则,以共同实现制度设计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0.
劳动教养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它既有创新之处,又与世界上已经存在并且通行的保安处分有相似之处,本文对二者进行分析对比,以期对完善我国劳动教养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随着犯罪学在我国的兴起和发展,犯罪学研究成果颇丰,各种犯罪学论著为我国犯罪学学科建设和防止、减少犯罪奠定了基础。但是在劳动教养制度的存废之争面前,犯罪学关于劳动教养的研究却沉寂已久。劳动教养制度在性质、范围、对象、执行各方面和犯罪学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的研究息息相关,犯罪学研究应该关注社会现实中的犯罪倾向和治理,应该在劳动教养制度存废以及改革发展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以完成时代所赋予的犯罪学研究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2.
中国劳动教养制度经历了近50年的发展历程,在实践中发挥了维护社会稳定、预防和减少犯罪、教育和挽救违法者的历史性作用。目前关于劳教立法与劳教制度改革的讨论众说纷纭,本文在对历史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指出劳动教养制度发展的前途在于法治化,并从实体、程序、执行角度提出了具体的劳动教养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邓小平语境里的“政治体制”既包括基本政治制度层面,也包括具体的体制层面.在基本制度层面,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的制度目标,在于建立和完善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在具体体制层面,其制度目标在于对我国基本政治制度自身的革新和完善,推动其制度化、程序化和科学化,从而优化政治系统的具体运作.从制度维度来看,尽管两个层次侧重点不同,但在政治体制改革的具体实践中,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就价值维度而言,两者统一于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价值目标.在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里,社会主义民主不仅作为一种价值理想,同时具有建构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话语、维护社会主义话语主权的功能性考量.  相似文献   

14.
目前信访制度担负着政治参与和权利救济的双重功能。信访制度的功能定位与和谐社会的价值理念有契合之处,对于和谐社会的建立有其积极的作用。同时信访制度的运行与法治社会建设目标之间存在冲突,影响我国和谐社会的建立。因此,需改革现行的信访制度,对其功能进行科学定位和依法规范,以发挥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劳动教养制度形成于特殊历史时期,原是以非常手段解决特殊历史时期的阶级斗争、社会治安、劳动就业以及意识形态问题的权宜之计,后来逐渐演变为执政党及行政机关推行政治、行政强权的工具。剖析劳动教养制度的历史成因,揭示现行劳动教养制度同我国第四次宪法修正案人权条款的根本对立、同我国现阶段政治文明与法治进程的严重背离以及由此产生的尖锐矛盾,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现行劳动教养制度,并就其存废作出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等领域的改革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但与此同时,我国社会也存在诸多“社会不包容冶的问题.基于对我国改革事业和包容性社会建设的关注,本文从当前我国社会运行中存在的社会结构差出发,分析了转型期我国社会运行现状、包容性社会建设顶层制度建设的迫切性.此外,本文建立了制度分析的IAF模型,从制度要素、行动者和行动场三者分析行动者策略的改变.最后,基于IAF模型,本文专门探讨了包容性发展理念下我国顶层制度设计的目标及当前顶层制度设计的重点领域,以期为我国包容性社会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劳动教养制度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司法行政制度,在其走过的半个世纪风雨历程里,以“教育人、感化人、挽救人”为宗旨,不仅打击、教育、挽救了大批失足者,也在控制、预防犯罪及维护社会治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中国法制化进程的推进,特别是对人权、程序正义和公正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加强,劳动教养制度暴露出种种缺陷和弊端,特别是在适用程序过程中公安机关集调查、审批、复议于一身,权力无限膨胀,这严重背离了控审分离的法治理念。可以借鉴域外及中国台湾地区、澳门特区的保安处分制度,改革中国大陆劳动教养审批程序。通过制度性设计,把劳动教养活动的关键阶段纳入司法权的控制中,把劳动教养活动全面纳入法律程序。将劳动教养权力重新分配,由公安机关和法院分别行使,实现权力的分立和制衡,从而实现劳动教养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的目标,以最终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18.
试论劳动教养制度的内在缺陷及其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教养制度存在许多内在缺陷,我国法学界对该制度的存废问题持不同看法,主要存在废除论、保留论、保安处分化三种意见,这三种意见尽管各陈其见,且多以实例佐证,但细究起来不难发现其理论及实践意义之偏颇。实际上,劳动教养制度不能简单地废除或保留,也不能笼统归入保安处分,应吸收学术界的理论成果来改造劳动教养制度。可采用如下思路:(1)适用条件法定化,(2)劳教处分轻缓化,(3)执行手段多样化,(4)劳教程序司法化,以期改进劳动教养制度,使其趋于合理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社区矫正以罪犯复归社会为矫正目标,以社区为矫正平台,以国家、社会为矫正主体,可见社区矫正是一项以刑罚执行属性为主兼具社会工作属性的新型刑罚执行制度。社区矫正制度的这种独特属性决定了其独具特色的制度价值追求。社区矫正制度的价值蕴含着普遍价值和特殊价值两个层次的价值目标,其普遍价值目标包括公正性、人道性、效率性和民主性;其特殊价值在于有利于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创新、社区建设、司法体制改革等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20.
劳动教养制度是中国特有的法律制度,从1957年创立至今已五十余年,期间对该制度的优劣争论不休,以至存废之争达数十年.通过分析劳动教养制度的起源及思想演变,劳动教养制度存废之争的要点及其理论基础,提出了保存劳动教养制度的主张及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