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丁雪梅 《回族研究》2004,(1):110-114
回族是一个有着优良体育传统的民族。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不少蜚声海内外的回族体育人物。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党和政府大力提倡体育运动,给各族人民创造了大量的展现体育风姿的机会,体坛新人不断涌现。回族人民在新中国体坛上也有不俗的表现。下面择其比较优秀的代表人物分述于后。回族武术在中国历史上颇有影响。回族聚居的河北省沧州市被誉为“武术之乡”。沧州的“马家枪”自古有名,明代爱国人士戚继光曾在《纪效新书》中提及。其后代曾出现过马凤图、马贤达等武术界名人。马凤图于1911年在天津与叶云表筹建中华武士会,所创通臂劈挂拳…  相似文献   

2.
回族武术与民间体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术是我国的文化瑰宝 ,又称武艺或国术。是我国各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创造积累和丰富发展起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回族人民历来喜爱体育活动 ,特别是崇尚武术成为世代相传的民族传统。回族武术的内容丰富 ,门派繁多 ,包括各种拳术、器械、对练 ,既有中华武术的传统项目 ,也有富有独特风格的本民族项目。除武术外 ,回族具有民族特色的群众体育 (民间体育 )活动十分活跃、丰富  相似文献   

3.
沧州回族武术文化是区域性民族民间文化的一种,这种文化的主体是人,其文化生存土壤是中华武术文化大系统,其文化底蕴是回回民族传统文化。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在占有田野调查第一手材料、方志材料、口碑材料的基础上,以沧州回族武术文化主体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沧州回回入居渊源为切入口,从横(沧州回族武术文化现状调查)、纵(沧州回族武术文化发展概况)两个方面对沧州回族武术进行了全方位的文化透视,力图理清沧州回族武术文化发生的原因、发展的脉胳,弄清沧州回族武术文化的内涵、功能、意义,以及其与中华武术文化、回回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以便我们站在文化高度上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这一民族民间文化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4.
源远流长 名家辈出——记著名回族武术家马凤图家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百年来若干声名显赫的武术家族在继承、传播以及整理、发展传统武术方面 ,做出了显著贡献。本文从研究家族性的武术传承体系入手 ,探讨了人称中国“传统武术家族之最”的回族武术家马凤图一门的历史谱系、武术传承、马氏武艺的历史分期及其在技术上和理论上的特色等。以一家一姓传承和弘扬一个独立的武学体系 ,延续了百年之久而不衰 ,这在中国武术史上确不多见  相似文献   

5.
发展回族文化产业是讲好"回族故事"、加强民族团结和推动回族传统商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我国回族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度高,但回族文化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民族文化特点并不总是意味着差异,共享与接近也是民族文化特点的表现形式。发展回族文化产业,一定要立足于回族文化自身特点,用好回族历史文化之长,恰当选择重点领域和可行的项目,重视发展小微企业,组建中国回族文化产业联盟,加强跨地区、跨民族和国际化合作。  相似文献   

6.
回族的形成问题不仅是回族学研究首先遇到的问题,而且又是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难题,因为用一般的民族形成理论无法准确概括它。文中以穆斯林、穆斯林社区等回族形成与发展中的历史起点、文化与社会基础为观察视角,论述了回族形成的特殊规律及其在民族定义中的意义。提出了回族形成是“一种跨地域的文化认同”、在回族形成过程中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等文化心理至关重要、回族既是一个民族共同体又是一个宗教共同体等观点  相似文献   

7.
回族医药史事自唐宋时期开始,已干余年之久;回族医药的某些理论、学科、药物炮制、民间验方以及体疗、食疗、保健都有不同程度的民族特色,回族医学(即早期的伊斯兰医学)随着穆斯林的东来进入中国。与当时中国传统医药文化融合而形成了今日的回族医药。回族医药实质上渊源于消化、吸收、继承了阿拉伯医学并与古代中医完美结合这两个方面,是“东西合壁”的产物。当代回族文化的综合发展,为回族医药学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整理、发掘研究回族医药对于丰富我国民族医药宝库,促进国际医药文化交流,促进人民身体健康及回族民族医院的建…  相似文献   

8.
回族社区与回族的形成、发展息息相关,浓缩着回族兴衰起落的历史变迁,烙刻着本民族的文化性格.回族社区不仅是回族精神世界的物质存在形式,还是孕育回族的“母体”,是大分散的回族立足中国社会的根底.回族社区作为文化的载体发挥着传承、发展民族文化,对青少年进行社会化、规范其行为,加强本民族的文化认同与社会凝聚力等教育功能.深刻领会回族社区文化性格和教育功能,对回族社区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回族是在中国历史上发展形成的一个民族群体,并对中国社会发生重大的影响。把民族与宗教信仰紧密联系在一起,是中国回族最突出的特点,也是最重要的特点。中国回族实际上是直接受到两种思想和两种文化的影响和教育。中国回族先民在融会贯通伊斯兰思想和儒家思想方面,有许多创新和独到之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理论和观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树立了不同思想和文化之间交流和对话的典范。今天,在新形势下,我们更应该发扬这种精神,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0.
马锡珍 《中国民族》2007,(10):32-33
回族舞蹈是伴随着回回民族的形成、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是在伊斯兰文化和中国本土文化的双向交流、渗透过程中新的文化创造,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由于宗教观念和民族生活的特定性,回族舞蹈无论是流散于民间的娱乐活动还是舞台表演的作品创作,都是在以表现民族精神气质、反映民族思想感情、展示民族生活风貌过程中形成自己艺术审美独特风范的“这一个”。回族舞蹈的发展也必将是在当代精神的发展创新中,不断完善着自己“这一个”的形式美创造。  相似文献   

11.
丁俊 《回族研究》2007,(4):47-52
回回民族是诞生于中华大地且文化起点较高的一个年轻民族。回族文化吸纳和融合了伊斯兰文化和中华文化的精粹,底蕴深厚,义理深邃,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回族文化不仅塑造了回回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而且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全面研究回族文化,进而深入探究回族文化的核心理念,准确把握回族文化的基本精神,不仅有利于回族人民实现文化自觉,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而且有助于建设中华各民族和而不同、和合共生的和谐文化,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回族是一个“大杂居 ,小聚居”的民族 ,他们分布很广 ,遍及中国各地。在袁家皂 ,回族人数极少 ,处于汉文化的包围中 ,但他们通过民俗传承、家族训导保持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尤其是在近几年 ,随着当前传媒 ,特别是大同市政府对回族文化的宣传 ,增强了他们的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回族人民的居住、生态环境、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多个角度,运用多个研究手段深入探析回族民间舞蹈中的传统武术元素。以踏脚舞、宴席曲为例研究了回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将武术融入舞蹈语汇中的表演形式,回族人民自古以来崇尚武术,素有习武习俗,在回族地理、民俗、宗教等多种文化潜移默化下的回族民间舞蹈逐渐融入了回族人民尚武、勇武的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14.
回族伦理思想在回族文化包括宗教文化及其宗教活动和本民族禁忌中,均有着广泛而又生动的反映。它是回族文化和回族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发掘、整理、研究回族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对于加强回族地区的道德建设,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素质,增进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和思想文化交流,加强民族团结、增进民族关系,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事业的发展,充实、丰富和完善中华民族的伦理思想宝库,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回族是一个勤劳、善良、勇敢、吃苦耐劳的民族。在悠久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回族在生产与社会实践中,创造了丰富灿烂富有民族特色和民族个性的民俗文化。这些民俗文化不仅是回族内在审美意识和文化心理、生活状态、社会风尚、礼仪规范、宗教信仰、生活情趣的真实反映,也代表着深刻的民族文化思想内涵,是回族不断繁衍生息、发展壮大的历史写照。充分体现与凝聚着整体的民族精神风貌、民族思想感情,蕴含着深途的民族思想结晶,是民族精神的延续和力量所在。民族民俗文化的创作与发展,不但是在长期的生活中不断积累,不断完善,逐渐形成,并…  相似文献   

16.
伍氏家族居住在以南京为中心辐射至上海、北京、常德等许多地区,约有一千余户。其始祖为明代从撒马尔罕来南京“回回钦天监”任漏刻科博士的伍儒。伍氏家族出过大阿訇伍遵契以及中共领导人林伯渠夫人伍复明女士等著名人士。600余年来,伍氏家族分化为两支:一支被同化为汉族人,一支在发展中则将汉人同化过来,扩大了回族队伍。由此可见,中华民族文化并非汉族文化的符号,它包含了在中国的许多民族的文化,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及回族文化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7.
回族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学的贡献,不仅仅是在作家和作品数量的增加上,更表现在文学与文化结构的扩展和增添。回族作家和学者不但促进了中国文学文体的发展,而且更重要的是,引进了人类另一重要的文明成果——阿拉伯和伊斯兰文化及文学,从而对中国文学起到了有力的丰富、补充和拓展作用。回族作家的创作实践表明,他们始终将民族与国家、民族性与人类性紧密地结合起来,这对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无疑是一个宝贵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从回族家谱具体内容来探讨南方回族在历史上对民族文化认同的重构。指出南方回族谱牒是特定政治和社会文化环境中,人们克服认同危机而所作的积极应对的手段,是回族社会内部进行自觉文化认同重构实践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南方回族在宗教认同淡化前提下文化认同重构的一种转换和替代。这种历史实践隐含着南方回族发展的一个历史特点,即家族意识的构建和延续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南方回族的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19.
今宁夏南部山区回族中的部分家族堂号,与其他民族及居于东南地区的回族相比,存在历史上溯期短、极少悬挂于门厅等特点。在家族堂号发展式微的今天,宁夏南部山区回族仍强调家族堂号,这与家族堂号在回族间承担着承载历史、标记家族、指导婚姻等重要文化与社会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回族人民的居住、生态环境、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多个角度,运用多个研究手段深入探析回族民间舞蹈中的传统武术元素.以踏脚舞、宴席曲为例研究了回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将武术融入舞蹈语汇中的表演形式,回族人民自古以来崇尚武术,素有习武习俗,在回族地理、民俗、宗教等多种文化潜移默化下的回族民间舞蹈逐渐融入了回族人民尚武、勇武的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