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贫困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现阶段农村贫困出现了新特点,原本的开放式扶贫已经不能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以其独特的优势,是解决现阶段农村贫困问题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
扶贫是全人类的重大主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采取全方位的战略措施。文章认为,四川农村扶贫工作虽已取得巨大成就,但由于历史的、自然的原因,贫困问题仍相当严重:绝对贫困人口数量大,居全国榜首;缓贫速度低于全国水平,贫困差距进一步拉大;贫困人口分布广泛,贫困程度深重;解决温饱水平低,返贫率高;投入强度不足,投向不尽合理,投资效益难以惠及贫困人口。在我们即将跨入21世纪的关键时刻,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扶贫工作的认识,加大扶贫攻坚的力度:要转变观念,调整战略,把扶贫工作的重点放在解决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上;要收缩战线,突出重点,落实责任,把扶贫攻坚落到实处;要实行特殊政策,减免特困乡镇及贫困农户的农业税;要加大投入力度,改革现行扶贫投入管理体制,提高扶贫效益;贫困地区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贫困农户要激发自力自强的志气,依靠自身力量,改变自身命运,解决温饱,告别贫困,走向富裕。  相似文献   

3.
农村人口老龄化现象和贫困问题的加剧使农村养老贫困问题亟需得到关注和解决。养老贫困问题的公共性决定了政府要负担主导作用,但是单独靠政府不能有效地解决农村养老贫困问题。以合作治理和福利多元主义理论为基础,寻求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市场、个人等社会力量合作,构建起多元主体参与的互动救助网络体系,可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4.
扶贫开发与我们同行,一起跨进新的世纪,它将仍是我们今后经济和社会活动的一大主题。因为我们面临的形势是:绝大多数的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得到了解决,但仍有部分剩余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尚待解决;贫困战线虽已明显缩短,但攻坚难度也将前所未有。已经解决温饱的人口如何安全穿过边缘性贫困地带,摆脱“返贫”困扰,而且能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些问题迎面而来,都需要我们来解决。因此,我们应该认真面对跨入新世纪扶贫开发的实际,立足于生存、着眼于发展,全面推进贫困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中国带全局和战略意义的诸多问题中,扶贫开发和改变中西部的贫困面貌,应为其中之一。这一问题之所以日益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是基于它在现实与未来的发展中已经并将可能产生一系列经济、社会、政治等问题。因而,缓解和消除贫困,是中国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为此,国家制订了“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决心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逐步消除贫困,解决贫困地区人口的温饱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一贯方针。并为此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采取许多特殊政策和措施;作了极其艰苦的工作,成绩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6.
陆汉文  岂晓宇 《江汉论坛》2006,(10):108-112
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已有很大的缓解,但中国的反贫困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市场化的推进和城乡分割式权利体系的延续是农村贫困问题的深层根源。农村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变革实际上意味着国家从农村的部分退出。在社会转型与制度变迁的背景下,这种退出会强化农村的弱势地位,从而为贫困问题的解决带来新的困难。国家以新的方式加强对农村的介入,进而促进农村社会“主体性”的成长与张扬,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区域贫困的特征、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正永 《兰州学刊》2004,(1):114-115
甘肃区域经济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区域反贫困的过程。甘肃农村贫困表现出明显的区域贫困特征 ,使解决农村人口贫困问题成为甘肃区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本文在分析了区域贫困的特点、区域贫困的原因后 ,提出了解决区域贫困问题的对策 ,主张通过树立市场意识、加强基础实施建设和小流域治理 ,发展旅游业 ,加快小城镇建设等途径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解决区域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8.
新发展阶段加强农村相对贫困治理,不仅是推进共同富裕的现实诉求,而且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客观需要,还是满足广大农村居民对美好生活期待的重要抓手。然而,农村相对贫困治理,面临着农村相对贫困人口识别难、相对贫困群体持续增收难、精神贫困问题较突出和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健全等现实问题。新发展阶段农村相对贫困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问题出发,制定适宜的相对贫困标准,提供相对贫困群体可持续发展保障,提升相对贫困群体内在动力,切实建立农村相对贫困治理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9.
【农村的人文贫困与农村的制度“贫困”】张德元在《人文杂志》(2002年第1期)上发表如题文章指出,当前农村的贫困正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理论界的关注与重视,增加农民收入、遏制农村贫困蔓延,已成为"三农"问题的研究焦点。然而人们在研究农民贫困问题时,更加关注的是农民的收入贫困,而忽视了农村人文贫困甚于收入贫困这一事实。他认为,农民收入贫困只是结果不是原因,正是农村人文贫困加剧了农民收入贫困,体制障碍才是农村贫困的根源,即农村的人文贫困甚于收入贫困、农村的制度"贫困"更重于经济贫困。一系列不合理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0.
农村的人文贫困与农村的制度"贫困"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张德元 《人文杂志》2002,(1):150-155
农村垄断的市场结构、残缺的土地产权、公共产品对农民的排斥和社会保障在农村的缺失 ,造成农村人文贫困甚于收入贫困 ,要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 ,必须从变革现行的农村经济制度入手 ,开展“制度扶贫”。  相似文献   

11.
“双重贫困”是指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因经济贫困而导致的“心理贫困”的现象。导致“双重贫困”生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三:一是经济贫困生在大学生中占有相当比例;二是高校缺乏解决贫困生的有效手段;三是“嫌贫崇富”之风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为此,从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管理体制、充分利用NGO组织等多个角度,提出了解决“双重贫困”生问题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2.
贫困地区的集镇建设与扶贫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农村贫困人口由1985年的1.25亿降至1992年的8000万,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例由1978年的31.3%下降到1992年的8.8%。但是,同发达地区相比,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仍较缓慢;部分贫困人口至今尚未解决温饱,而且多数是社会发育程度很低的少数民族地区,这里的相对贫困和绝对贫困,对我国一的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都是极其严峻的挑战。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摆脱这一地区的贫困问题?本文拟从集镇建设的视角加以分析研究。一、贫困地区的城市化的问题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的扶贫开发…  相似文献   

13.
孙哲 《理论界》2009,(2):164-165
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缩小贫困差距的战略进程中,西部农村地区的贫困恶性循环问题是最大的障碍.关注西部地区的贫困问题,不应仅仅着眼于收入水平或生活水平,能力贫困和文化贫困才是造成西部农村贫困的根本原因,而使所有这一切贫困恶性循环的根源就是贫困文化.本文从福利经济学能力贫困的角度,以福利经济学"权力体系"的分析方法探寻贫困文化是如何桎梏西部农村地区脱贫致富的.  相似文献   

14.
贫困,是经济、社会和文化落后的总称,目前阶段,我国扶贫工作的重点依然还是放在扭转和改变经济落后的状况上,主要是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即解决温饱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针对扶贫工作明确提出了我国要“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目标。表明了党中央致力于解决我国贫困问题的决心。内蒙古自治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自治区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上远远落后于中原地区和南方发达省份,许多地区处在严重的贫困状态中,因此,面临着艰巨的扶贫攻坚任务。本文即从党的十五大报告的…  相似文献   

15.
在剖析志愿服务缓解农村相对贫困内在机理基础上,以1042份从事脐橙销售的电商问卷为例,同时采用Ordered Probit模型和最小二乘法(OLS)实证分析志愿服务对农村相对贫困的影响,并引入电商扶贫作为中介变量,探究两者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实证结果显示:无论是从农村客观相对贫困维度看,还是从农村主观相对贫困维度看,志愿服务都能够有效缓解农村相对贫困;消除内生性问题后,志愿服务对缓解农村相对贫困的影响更为显著。电商扶贫在志愿服务缓解农村相对贫困的过程中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但中介效应仅对国家级贫困县而言存在,对非国家级贫困县而言则不存在,中介效应存在明显的异质性。不仅如此,电商扶贫在志愿服务缓解农村相对贫困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志愿服务转变农户从事电商的创新创业意愿、影响农户从事电商的创新创业行动和提升农户从事电商的创新创业成效等三个方面,且这种作用机制不存在明显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6.
文章试图从城乡统筹发展的视角,选择具有西部地区典型特征的甘肃省作为研究对象,以解决西部农村的绝对贫困问题为目标,通过建立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方法逐步解决西部农村的绝对贫困问题,并为实现与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效衔接作有益的探索和积极的准备.  相似文献   

17.
中国当前正处于后脱贫时期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的历史转折阶段。农村全留守家庭是这一阶段乡村振兴的重要主体,解决农村全留守家庭的相对贫困问题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在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理论视域下,通过以皖北F镇L村为实例的调查发现,就农村全留守家庭的相对贫困问题而言,社会关系网络匮乏导致边缘化贫困日益显现,传统乡土信任的断裂造成囚徒式贫困逐渐突出,有关部门对相对贫困群体的忽视导致无为式贫困形势严峻。基于此,解决农村全留守家庭相对贫困问题不但要帮助他们实现社会关系网络的重构,还应该在基层党组织坚强领导下,促进传统乡土信任的现代回归,改造并丰富乡村社会资本,多维并举,实现有质量的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改革开放20年之后的今天,中国的老百姓在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甜美果实的时候,也在越来越多地谈论着“下岗”和失业等社会问题。前些年里,人们先是关注着农村的贫困问题;近些年里,人们又把注意力更多地投向了城市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19.
试论我国农村贫困的体制性根源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论我国农村贫困的体制性根源与对策方辉振我国农村的贫困是旧中国遗留一来的现象;解放以后,我们努力于治穷,但是由于我们在体制的建构和政策的制订上犯了“左”的错误,没有达到治穷的目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的发展,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20.
农民贫困的制度滞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靳涛 《人文杂志》2004,(1):186-191
在从理论上分析了解决农民贫困问题的制度滞后的基础上 ,对制约农民贫困的主要滞后制度进行了考察 ,认为农地使用制度、户籍制度、税费制度和农村行政管理体制的滞后是造成农民贫困的重要原因。在此基础上 ,给出了解决农民贫困的制度创新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