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的两个重要概念,一为语言游戏,二为生活形式。前者强调了语言的不确定性、非理性,后者则引入语用环境或是社会文化环境确定言语的意义。而性别语言研究也经历了从早期的性别二元论到后期的后结构派女性主义的性别观,文章从维氏后期动态的语言观以及对待模糊自然的日常语言的方法出发,借助维氏后期哲学里的这两个关键概念讨论早期性别语言研究即性别二元论存在的诟病以及后结构派女性主义对相对二元论的一些优势之处。  相似文献   

2.
风生水起的徽博客以其开放、自由、个性化的文化姿态创造了虚拟空间的民主神话,但其技术平权、盲从围观、热炒话题带来的话语中心化、“多数人暴政”以及泛娱乐化的复杂舆情,需要研究者对这—乌托邦神话进行必要的理性祛魅和文化批判.由于商业资本的深度介入和爆炸式增长的管理缺失,对微博的内容生产和舆情传播应当给予必要的规制与引导.  相似文献   

3.
女性主义在国际关系中以提出"全球政治中的女性在何处"这个问题为起点,分为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激进主义和文化女性主义.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强调性和性别的区分;认为性别影响民族主义,女性是民族主义的发源,另一方面也反对民族主义政治.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也扩大了安全的内容,强调女性在变化世界中的安全.全球化使性别事务也全球化,女性主义为国际关系的研究提出独特的视角,增加了女性在国际关系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2018年年初,益智竞答直播横空出世,瞬间点燃用户的参与热情,形成了全民竞答、大众狂欢的盛况,这场代替浪潮是巴赫金笔下的狂欢的当代呈现。研究发现,技术构建的虚拟空间、直播模式的泛娱乐化、面具背后的身份认同和狂欢式的世界感受共同建构了这场互联网狂欢,竞答直播也具备全民性、仪式性和颠覆性特征。然而互联网竞答直播虽然呈现出自由、平等的特征,却无法真正契合巴赫金对乌托邦世界的描绘,它对文化的匮乏和对文化理性价值的消解仍然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5.
反文化与其他文化类型最大的区别就是其对权力的解构和对政治的诉求,但这种诉求即使在最强烈的时候也没有演变成政治革命,而是通过对生活方式的反叛和对艺术形式的丰富,妥协为一种关于政治的想象和有限度的实践,并具体表现为对"乌托邦"这种理想主义的政治概念的推崇。在激进的反文化者眼中,乌托邦就是无政府主义;在稍有节制的反文化者眼中,乌托邦就是公社。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反文化者都不可能将其作为可行的政治秩序在现实中真正实现,但他们在此过程中秉持的批判观念,对人本身的尊重,对更好社会形式的向往以及它提供的可能性,是反文化为政治留下的可贵财富。  相似文献   

6.
和谐女性主义与性别关系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之路已经将人类引领到网络前沿,无论是草根阶层随意徜徉的博客空间,还是党中央名下的网络报纸,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随着参与的亲切体验,日益成为人们探索自我身份的场所。女性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参与状况如何?对于女性主义的价值何在?首辑“中国女性主义研究”专栏推出赵莉《博客:假想的女性主义传播新基地》,张京《“人民网”数据库2005年度性别议题新闻报道的传播监测报告》(上),请您和我们一同参与网络传媒环境观察,身临其境领会女性主义视野的意义。《网络时代的女性产品——再谈“芙蓉姐姐现象”》则从我们熟悉的网络“芙蓉”现象剖析性别构成,从中发掘另一番新意。此外,石潇纯《和谐女性主义与性别关系的重构》一文在和谐文化背景中提出和谐女性主义的概念和内涵,指出和谐女性主义是两性关系重建的基础,是女性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这篇论文可以看作是中国女性主义者对于和谐社会建设的自觉参与。各辑“中国女性主义研究”专栏与我主编的《中国女性主义》学术丛刊一样,将秉持民主平等和对话的学术原则,追求创新和高品位学术理念,期待您的参与和批评,欢迎您的思想加盟。联系网址:http://www.alleyeshot.com电子邮箱:alleyeshot@263.net  相似文献   

7.
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承载了生态主义的自然伦理观及女性主义身份话语的批评意识,对西方社会的父权制文化根基展开批判,认为女性和自然均受到来自于人类一元中心主义父权文化意识的压迫和剥削.在批评实践中形成各具特色的批评流派:社会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精神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绿色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等.这些流派的观点,又被杂糅着应用到生态女性主义文学创作中,促成了乌托邦文学和反乌托邦文学创作,进而又引起各派批评的关注,形成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当下热点.虽然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不乏矛盾之处,但是其以批评为行动目标,针对现实社会人类生存危机的实践品格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8.
以互联网为平台所形成的"虚拟空间"中,其物理场所的虚无、空间的虚拟并不能抹杀主体行为受利益驱动的特性。因此,借助于我国现有的法律资源,对虚拟空间网络用户信赖利益的保护,要求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为庞大的网络用户群体构建一个安全、有序的互联网环境,课之以《侵权法》下安全保障法定义务,明确互联网虚拟空间中发生财产损害及人身损害时的风险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9.
网络文化:技术与文化的后现代联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一种新的文化景观,网络文化是技术与文化的最新联姻.它通过网话文的拆解与变形,大众文化身份的置换和颠覆,演绎着文化多元与精神自由,形成了新世纪的后新文化运动.大众第一次由文化的原料提供者变成文化的生产者,真正充当了文化的主角;通过"自精神,,和"微内容"的文化试验,"沉默的大多数"第一次真正开口说话,形成了空谷足音式的"新意见","内爆"了"信息茧房",抑制了"群体极化",推动了人文精神的后现代变迁,自由向后自由理念转变,民主向后民主精神滑移,主体性向后主体性跃升,最终达到重构人类文化和人类社会的可能.但同时,透过辩证法的视窗,网络文化展现出另一个镜像:文化霸权、虚拟异化与操控大众.网络文化呈现出文化的多棱镜.在这个多梭镜里,网络文化折射出的阳光远远大于其留下的阴影.因为实践一次次地展示:证实前者,证伪后者远大于证实后者,证伪前者.  相似文献   

10.
"中国性别诗学"研究执意于在审美领域不把女性做社会少数族群"特殊化"处理,而是强调女性是人类的另一半,男女双性作为人"类",人权首先是人身之主体地位和权利,从而与既有的诗学形态出现了某种历史链条中的断裂,从中滋生另一种可能的审美维度性别,为人类的性别文化建设探索出一种不断"添加能量"的思想和行为.它将侧重 A.本土中国性别诗学, B.西方性别诗学的本土化实践两方面的内容;既尊重性别诗学的基础性工作--女性主义文学研究,又要依赖性别诗学的集中表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更不忽略"和而不同"这一不为性别而性别的审美价值"越界",正视性别诗学的历史的、现实的和将来的意义.性别诗学是一种从性别文化历史和现状思考出发,推而广之与全球文化伦理正义相关联的前景看好的文论."中国性别诗学"则是应对"全球化"文化生态现实,又打上鲜明的本土文化色彩的个案之一,它表明真正意义上的女性主义同样也对世界负责.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后半期文学理论立足于解构主义带来的民主性,继承了结构主义和语义学研究的优秀成果,造就了以多元平等和交流对话为总体特征的、文学的文化研究方法,纯粹的文学研究为广义的文化研究所取代。新历史主义的“结构性语境”观察方式和美国批评学会的文化网络研究堪称典范,对其成果的批判吸收是我们以综合的姿态建设中国文学理论的重要阶段性任务。  相似文献   

12.
女性主义是当代文化研究中的喧嚣之地。在本土女性意识与西方女性主义先锋意识的交杂中,西方解构主义理论的滥用,造成了当代女性主义学者对待性别差异与性别写作多元化的激进和浮躁,也使得其无法避免性别主义批判与学术研究价值之间的矛盾。要解决女性主义批评中的利益与价值、批判与学术之间的矛盾,就必须从根本上摆脱性别对立的意识,实现性别研究的中国文化语境转向。在研究公共性别经验的基础上,将当代女性主义带回到性别研究的学术殿堂。  相似文献   

13.
通过选取初三年级的学生作为被试,采用对比组实验设计,检验了用"引导性问题法"提高合作学习效率的研究结论。结果表明,"引导性问题法"有助于学生产生问题解决的总体计划,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监控和理解能力,从而能够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4.
从当前学术研究现状、文学历史价值以及理论思维方面来看,我们要从古典文学研究向古代文学研究转变.而古代文学研究方法的突破,要从学术思维上开端,首倡涵贯思维.在一定哲学根基上提出的涵贯思维对古代文学研究有着打破僵化的界限、融通古今中外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交往学习对传统学习范式的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灌输式学习和交往学习有着不同的理论根源与特征。以认识论为理论基础的传统灌输式学习范式在当代强调人的完整性的教育领域中已是弊端累累,交往学习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新型的互动性学习方式必将取代灌输式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50年代在英国兴起的化研究,以当下大众化为研究对象,呈现流派纷呈的发展格局。世纪之交,中国的化研究由对异域化研究理论的介绍逐渐向纵深透视,厚重的学术论不断出现。大众化起源及早期流变的研究,使化史研究多了一个学术增长点,也使其领域进入化史研究视野,导致化史研究在根本性的指导思想与学术观点上产生变革。  相似文献   

17.
宾兴研究与科举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宾兴研究"是科举学的新兴研究门类。从科举起源来说,宾兴曾是广义科举制最早的源头;从科举典礼来说,宾兴礼的出现使科举典礼系统与科举制度分级相互呼应;从科举经费来说,宾兴既是政府财政性科举经费的统称,也是民间捐资助考经费的统称;从科举社会研究来说,宾兴作为古代教育第三部门,为研究者从社会结构与功能的综合性角度对科举社会进行剖析,提供了极佳的个案。  相似文献   

18.
电视研究是伯明翰学派的重要领域,他们的研究,特别是后期的受众研究,是对美国经验学派长期主导的电视效果研究的一个反驳。伯明翰学派将电视研究纳入一种历史的、社会的和文化的语境来考察,"霸权、意识形态、话语、文本、受众"是该学派电视研究的关键术语,这些术语记载着文化研究者思考电视的深入历程。  相似文献   

19.
美国学与中华学都强调反思自身和高扬理性,但中华学更致力于以科学理性精神改造中华民族的思维.美国学体现出跨学科性、反思性、地域性等学科特点,中华学具有综合性、天人合一性(即自然地域与民族人文相统一性)、实践性等学科特质.美国学至今依然是一门松散的学科,中华学比之美国学有着明确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0.
杨浩  衡君 《南都学坛》2000,20(6):80-81
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学习迁移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