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为促进中国对阿联酋投资、共建“一带一路”和推进中阿友好关系的持续加强,详细分析中国与阿联酋在投资领域的发展现状,从中阿两国产业合作的角度,发掘中阿未来可能存在的投资合作机会,并探析中国企业在阿联酋投资中存在的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和安全风险。研究认为,中国企业在阿联酋的能源产业、通讯产业、服装纺织产业、汽车产业、建材产业等领域存在较大投资机会,应该紧跟阿联酋国家发展战略,增加对非油气产业的投资合作,积极进行品牌营销,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同时注重团结协作。在投资风险方面,阿联酋政权稳固,社会稳定,政治风险较低;但在经济风险方面,阿联酋经济外向特征明显,对外依赖性强,易受外来风险影响;且阿联酋国内安全风险较低,面临巨大的地区安全压力和恐怖主义威胁,这些风险需要中国企业重视。  相似文献   

2.
齐鹏飞 《中华魂》2013,(4):21-23
“中阿边界条约”,是中阿边界谈判的“标志性”成果。该条约的“前言”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阿富汗国王陛下,为了保证存在于中国和阿富汗两个独立和主权国家之间愉快的友好睦邻关系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决定根据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等原则和万隆会议十项原则,本着友好合作和互相谅解的精神,正式划定和标定中国和阿富汗在帕米尔地区的边界,坚信,两国边界的正式划定和标定,将进一步加强这一地区的和平和安全;  相似文献   

3.
2004年成立的中阿合作论坛是中国和阿拉伯国家沟通的重要平台,其创造性地构建了发展中国家之间合作的新范式。中阿合作论坛成立10多年来为中阿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各方面交往的深入发展,中阿合作论坛的相关机制在某些方面已无法满足双方日益增长的需求,尤其是2011年“阿拉伯之春”运动爆发以来,阿拉伯国家联盟内部权力结构面临的重组,域外国家如美国在该地区活动的加强,中国与伊郎、以色列外交关系的处理,对中阿关系和中阿合作论坛的进一步发展均产生了严峻挑战。有挑战就有机遇,有必要理清当今阿拉伯世界格局,适时调整相关外交政策,抓住机遇推动中阿合作论坛向更高水平的合作模式演变。为此,首先,应将国际法作为中国制定对外政策的基点,不仅自己的行为要符合国际法,而且还要倡导用国际法来解决双边或地区热点问题;其次,应确定对阿外交的重点国家和区域,以经济合作促进政治交往;再次,中国的外交政策应坚持国际正义;最后,在对阿关系中要进行全面交流,不应仅限于政府间对话。当前,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完善中阿合作机制:一是提高中阿合作水平;二是借鉴国外相关经验;三是重视人文交流,加强软实力建设。  相似文献   

4.
安哥拉石油资源丰富,是世界重要的石油生产和出口地区,也是中国主要的石油供应国与合作伙伴。目前中安石油合作成果显著,得益于两国良好的政治关系、经济上的互补性。但安哥拉国内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西方国家的责难,以及中国石油公司自身的缺陷也使合作面临严峻的挑战。对中安石油合作的现状、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有助于深化中安关系,维护中国在非洲的石油利益。  相似文献   

5.
汪峰 《国际论坛》2012,(3):68-73,81
刚果(金)内战结束后,中国与刚果(金)双边贸易迅猛发展,经济合作稳步推进,刚果(金)已成为中国在非洲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究其原因,良好的政治基础、较强的经济互补性、趋好的政策环境,以及中非合作论坛的平台作用,成为中刚经济合作蓬勃发展的强劲驱动力。但来自中国与刚果(金)内部和外部的投资风险则是两国经济合作面临的挑战。中刚经济合作是中国与非洲资源富国合作的典范,对推动中非经济关系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日能源竞争与合作之结构现实主义诠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和日本是世界第二大和第三大石油消费国,为了获得稳定安全的石油供应,日本采取措施在油气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与中国积极竞逐。在此过程中,出现了竞争大于合作的态势,在某些领域甚至出现了“零和”趋势。这种态势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日本关注中日能源合作将产生的相对获益造成的。日本认为,中日能源合作给中国带来较多相对获益,并随着相对获益的累积,中国的实力将不断增强,最终使中国有能力挑战日本在东亚权力结构中的位置。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日本不仅不愿意同中国进行能源合作,反而与中国激烈竞逐。然而,中日经济的高度相互依存和两国面临能源问题的共同性将促使日本不得不重新审视两国的能源竞争与合作问题。  相似文献   

7.
20世纪60年代前期,中阿两国经过平等协商,最终顺利解决了中阿边界问题。在这一过程中,阿富汗表现得十分积极。阿富汗之所以积极推动中阿边界问题的解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到底是为了改善自身内外交困的处境,拓展生存空间,以维护其国家利益和民族独立。本文拟用中国外交部的解密档案和《人民日报》及其他相关资料对阿富汗积极推动中阿边界问题解决的表现、原因及目的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和阐述。  相似文献   

8.
美国撤军使阿富汗未来局势走向的不确定性增大,主要看点集中在政治和谈、反恐和重建等方面。巴基斯坦对阿富汗具有独特影响力,其对阿富汗未来局势的作用取决于伊斯兰堡对一系列涉及其核心利益问题的判断,包括战略纵深问题、悬而未决的杜兰线问题、与巴现行安全战略的一致性问题、阿富汗新联合政府所能提供的机会、巴国内的挑战问题等。阿富汗稳定符合巴国家利益,巴从多方面努力促进与阿合作,支持阿富汗的和平谈判与重建。  相似文献   

9.
菲律宾作为典型的海洋国家,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制造业、滨海旅游业等海洋经济方面贡献重大,但也存在交通基础设施落后、技术不够先进、依赖外资等问题。同时,菲律宾长期与中日两国维系着良好的经济合作关系,中日两国是菲律宾重要的贸易伙伴和外资来源国,与菲律宾在基础设施建设、海洋渔业等方面合作广泛。适逢中日在第三方市场开展合作上达成了重要共识,中日菲三方合作潜力巨大,可以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0.
奥巴马政府宣布美国“重返亚太”,实施战略重心东移。这一战略对中美印三角关系的影响明显,它使中美印三角关系面临新挑战、出现新变化。但由于中美印彼此之间原有利益或矛盾的延续性,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显示出某种程度的稳定性。中美印三角关系的这种“变”与“不变”具体表现为:美印战略合作深入,但两国仍难以建立同盟关系;中美战略互疑加深,但双方仍希望加强合作,避免冲突;中印关系面临新的挑战,但发展关系依然符合两国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