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初史学家的文学主张为唐代文学的繁荣指明了方向,魏徵在其所修的史书中对文学的历史及发展作了概括性的评论。魏徵充分肯定了六朝文学在诗歌审美方面的优秀成果,否定其格调低下、情多哀思的浮靡文风;在肯定文学“匡主和民”的政教作用时,也不排斥文学的抒情写愤、畅达情志的缘情作用;在南北统一的社会背景下,取南朝清丽华美的风格,加之北朝的意理气质,倡导文质彬彬的新文风。魏徵对《楚辞》、汉赋、齐梁的重要作家评价很高,主要是肯定作品的华丽文采。魏徵对小说的认识沿袭班固旧说,但重视小说考察风俗的作用,显示出政治家的功利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2.
一提起唐太宗和“贞观之治”,人们自然会想到魏征.魏征,字玄成,河北钜鹿人,后徙河南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县).生于公元579年(北周宣帝大成元年),死于643年(唐太宗贞观十七年),享年六十四岁.魏征对唐代的政治多所献替,功勋卓卓.他提出的“偃武修文”政治主张,对贞观时期的政治生活和唐代社会的发展、繁荣起了重大作用.魏征不愧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伟大政治家,他的历史功绩应当给予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3.
三个快枪手——秦、楚、汉 秦二世九年,章邯命王离领军二十万围钜鹿,自领二十万兵屯于不远处的棘原,筑甬道直达钜鹿域外,供应王离军粮草。战旗猎猎,黑烟滚滚,钜鹿城墙在秦兵汹涌冲击下簌簌战栗。  相似文献   

4.
《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蒯通言于高帝曰:“秦丧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杨树达先生云:“余谓鹿、禄同音,此以鹿双关为禄也。”①近年仍有以此为双关之例者②。我认为:此“鹿”字不必强解为“禄”。《史记》集解引张晏曰:“以鹿喻帝位也。”确解无疑。那么,“鹿”的这个比喻义是怎样产生的呢? 先民们以渔猎为谋生的重要手段。鹿在中原一带很多,成为他们狩猎的重要对象。今河北省多有以鹿为名之地。如涿鹿、钜鹿、束鹿、束鹿岩、获鹿、鹿泉等。③无不与  相似文献   

5.
纵横家流变于后世 ,主要派分为谋士、文士、侠士三支。流为谋士的一支 ,着重发挥了纵横之术 ,以游说权谋辅佐君王 ,活跃于政坛 ,建功立业 ,名垂青史。“纵横”为乱世之学 ,故每逢季世 ,天下大乱 ,便是长于“纵横”的谋士们崭露头角之时。自秦汉之际以来 ,张良、陈平、诸葛亮、魏徵等人 ,堪称其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6.
初唐谏文围绕重大历史事件及重要国策,针对君主的决策提出异议、进行谏止乃至抨击,臣不从君的现象非常突出。进谏者将君道而不是君主奉为最高权威,体现出尚道精神。谏文依据儒家仁政、王道的思想,执经力谏,广引六经及孔子之言,以经旨为论点,且将其作为论证技巧中的核心理论支柱,尤其是首尾的引用,作用更为明显。魏徵“良臣”之论对君臣之义的探索,发展了传统的“臣道”说,诠释了尚道精神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7.
《出关》一诗是魏徵诗歌的代表作,但有关研究很少。本文考证其写作时间,解读其内容,探讨其写作背景与影响,认为此诗作于武德元年十一月第一次出使山东时,是魏徵隋末唐初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从诗中可以了解到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信息,据诗可以纠补史籍记载的一些误漏。此诗反映了魏徵反对梁、陈浮艳诗风、主张诗导达心灵,歌咏情志的文学宗旨,在唐代及后世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唐代杰出的政治家魏徵也是优秀的历史学家。魏徵史学思想的核心是:一、重人事、轻天命的进步史观;二、取鉴致治的历史意识;三、通鉴反思的治史方法。魏徵所重的人事既包括帝王将相,也包括人民群众。如何取鉴、取鉴什么以求致治,今天仍有强烈的现实意义。魏征以史为鉴,不囿一时一事,不主一尊一经,纵贯古今,旁通各派,具有鲜明的通鉴反思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魏晋南北朝时期,尽管还没有人对“意境”一说进行系统论述,但是女诗人们已经开始自发地使用触景生情、移情入境等方法创造诗歌意境,达到物我情融、虚实相间之效。就魏晋南北朝时期女性的诗作,阐释意境在诗歌创作中的审美作用,赏析当世女性诗歌的意境创造方法与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0.
(一) 《索引》(指《汉书人名索引》,下同)第156页,“解光”名下有51/2368一条,显误。查《汉书》卷51《路温舒传》中,有《元凤中,廷尉光以治诏狱,请温舒署奏曹掾》一句;廷尉光谓谁?《索引》承袭张晏旧注,认定是“解光”。然考史书,此说有错。《汉书·百官公卿表》言,元凤五年(公元前76年)“钜鹿太守淮阳朱寿少乐为廷尉,坐侍中邢元下  相似文献   

11.
罗伯特·斯通以成熟洗炼的笔法,为诸多事物赋予了特别的意象。本文就鹿这个具有代表性的意象,结合西方神话和圣经进行原型分析,发掘出“柔弱”、“猎物”和“亡途”三个鹿意象特征,揭示求生与死亡这对隐藏的矛盾,展现故事情节的张力,论证鹿意象与小说中人物形象塑造之间的独特关系,以期帮助读者进一步认识罗伯特·斯通的文学创作艺术。  相似文献   

12.
罗宾汉     
<正> 第一章“歹徒”这是一个古老的传说,讲的是英国人罗宾汉的故事。那时,英国多原始森林,罗宾汉的家就住在森林附近。他的父亲经营一个小农场,一天,倏地亡故了,罗宾汉便说:“好啦,我就要当农场主了。”农场附近的森林里有很多鹿,可鹿都属国王,只有国王才能猎鹿。若是其他的人猎了鹿,就会被绞死。国王有个朋友,名叫吉斯波恩·盖伊,他不喜欢罗宾汉。一天,吉斯波恩·盖伊站在小镇的市场上向市民宣布说:“罗宾汉射死了国王的一只鹿,他是国王的仇人,是‘歹徒’,不能再住在这里了。”罗宾汉离开农场,逃到了森林里;同他前来的还有另外五个“歹徒”。于是,他们  相似文献   

13.
徐州知府桂中行治徐12年,于清光绪十三年主持编纂了徐州第一部诗歌总集《徐州诗徵》,凡收录明代隆庆至清光绪300余年间徐州8邑255位诗人的1723首诗作。《徐州诗徵》将“以诗存人”与“以人存诗”相结合,不拘身份广收徐州诗人诗作,按诗人所属邑县和生活年代编排,并专门为所收录诗人撰写“小传”。《徐州诗徵》不仅收录了许多自然灾害、战争祸乱、山水田园、羁旅宦游、交游酬唱、咏史怀古等题材内容的诗歌,而且保存了大量徐州地方历史文献和徐州地方书目文献,对研究徐州古代诗歌乃至社会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4.
《金瓶梅词话注释》质疑(续四)姜志信1.只是五娘快戳无路儿行动,就说:“你看我对你爹说。”把这“打”字只题在口里。(第64回)魏先生释为“玳安批评潘金莲对他们下人决不宽厚,而且口齿快捷,总是说得你无路可走,动辄要告爹,把‘打’字挂在嘴上”。可能是魏...  相似文献   

15.
女性一旦步入不惑之年,便不可避免地进入一个特殊时期——更年期。在此阶段,她们的事业、家庭、生活和健康都受到严重的制约和影响。“妇复春”胶囊的出现,使许多患有更年期综合徵的妇女解除了痛苦。近日我们走访了为研制开发“妇复春”而倾注了大量心血的北京秋畅更年期综合徵防治研究中心主任于淑惠教授。记者(以下简称“记”):听说您以前是搞科研管理工作的,那麽您又是怎样走上药品科研开发之路的?“妇复春”胶囊现已被越来越多的更年期妇女接受,并为许多患有更年期综合徵的妇女解除了痛苦。于淑惠(以下简称“于”):由於工作…  相似文献   

16.
人们对《金瓶梅》的语言(下面均简称“金语”)有着种种不同的看法。特别在讨论《金瓶梅》的作者是哪里人时,“金语”更成了各家争论的焦点,意见颇不一致。台湾学人魏子云先生是研究《金瓶梅》的名家。他对《金瓶梅》的“成书过程”、“思想艺术”和“作者是谁”等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石昌渝、尹恭弘两先生在《台港〈金瓶梅〉研究论文选》前言中说:“关于《金瓶梅》的成书和作者的考证,魏  相似文献   

17.
二十年前,阶级异己分子姚文元写过一篇《电车上的杂感》,大谈其乘电车的两种心情:上车前,“总希望自己能够拼命挤上去”,若有人阻止,心里便“非常反感”;一旦“挤上车”,心情就发生“突变”,“希望上车的越少越好”。一九六二年,在上海钜鹿路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上,他鼓着金鱼眼,又津津有味地重弹“乘车”老调。当时听了颇觉纳闷,现在细细一想,发觉透过这件事,倒是很能说明姚文元的“人生哲学”。他的政治生涯,倒不失是一篇“拼命挤“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上例第一句为豫东调,全句无宫音“1”出现,也无角音“3”出现,第二、三句为豫西调,二句均无清角“4”和变徵“#4”出现。  相似文献   

19.
《论语·八佾》训诂的编辑学视角——试说“徵”、“献”的误训靳青万(许昌师专学报)过去读《论语》,对于其中的“子曰:夏礼吾能言之”一段,按照自汉儒以来的传统训解,总感到难圆其说,无法读通。后来研究编辑史和编辑学,转而从编辑学的角度去理解,这才终于读通了...  相似文献   

20.
黑陶──失传4000余年的龙山文化遗产,如今,由民间艺术大师李思月与中央工艺美院专家挖掘、整理、开发再现于现代黑陶的发源地──河北馆陶。相传馆陶之县名就源于古人“陶山者,山如陶,陶如山也”之句。古老而神秘的黑陶文化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遥远而陌生的。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黑陶,日前,记者采访了河北省馆陶县思月陶艺公司总经理李思月先生。 李思月,1955年出生于馆陶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他就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天赋,“长大了做个名扬四海的画家”曾是他美好的愿望。1973年,李思月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高中学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