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老子》一书的核心概念"道",史华慈解读为神秘主义的终极实在,葛瑞汉认为是难以言说的万物本原,艾兰把江河水道视为其隐喻根基,安乐哲和郝大维说它是绵延不断的经验过程,诸解各有所见,相互补正,具有个案分析的典型意义。当代西方汉学家对《老子》"道'的解读,有助于揭示其潜存的意蕴,复活原有的思想,并使经典文本成为当下跨文化对话的潜在参与者,推动中西文化的交融与互补。  相似文献   

2.
帛书《道原》和《淮南子·原道》《文子·道原》是三篇反映道家道论思想的重要文献。首先,这三篇文献从本体论的角度对“道”做了深刻论述,肯定“道体”具有“无”与“一”的特性;不过它们的具体诠释又是有差别的,如“无”有“虚无”“,一”有“统一性“”唯一性”和“本原性”的涵义。其次,这三篇文献都从“道用”的层面来展示了本体之“道”,但其如何展示有差异和侧重,如对于“道用”之“无”的诠释即有“虚无”和“无欲”两种。归纳起来看,这三篇文献所反映的早期道家的道论思想在宏观上是大体一致的,但亦有一定的差别、变化和发展,其中从帛书《道原》到《淮南子·原道》的间距较大。  相似文献   

3.
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量也在随之增加,对《商务英语》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但现阶段,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仍然存在课程设置单一、教师水平和教学观念没有紧跟时代步伐等问题,因此提高信息化教学,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智能化教学平台,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实践环节,拓展课堂知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对《商务英语》教学改革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李建明 《唐都学刊》2006,22(5):48-50
《道德经》是一部有着宏伟完整思想体系的智慧之作,它以其特有的视角,探究了宇宙的形成、万物的本源、国家的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的哲学和政治问题。“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概念,也是老子哲学中最根本的概念。就整个中国古代哲学而言,对于“道”的解释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哲学特质。因此,要了解老子的思想及影响,必须首先探讨老子“道”,揭示老子“道”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5.
<坛经>中有很多关于六祖慧能超人"法力"及"佛谶"的记载,这使<坛经>的神秘力量增强,吸引信徒力量增大.<坛经>所载六祖非凡"法力"使其身上笼罩了一层神秘色彩,有了一种超自然、超人间的力量,佛教"法力"与原始"神话"、"巫术"及古代的"神话小说"、"志怪小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谶语是中国文化中一种奇特现象,"佛谶"在中国渐趋本土化,日渐与中国传统的占卜、占梦、占星、算命、风水舆地等结合起来,使佛教趋向世俗化,由单纯的信仰走向实用.  相似文献   

6.
7.
《社科纵横》2017,(2):138-140
刘一明是清乾嘉年间长期活动于西北地区陕甘宁三省的道教龙门派著名学者、内丹家、医学家,其所著《道书十二种》包含了丰富的农学思想,其农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需尊物道而行、因时因地制宜的农业生产观和一系列农业生产技术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易思平 《社科纵横》2011,26(7):90-92
韩愈一生旗帜鲜明地反对佛道,直斥佛道两教为异端邪说,以维护儒道自任,但同时又与僧侣、道士勤于接触唱和,交往频繁,表现出明显的矛盾性,这说明他对佛道两教带有一定的妥协调和色彩,在思想上不免受到了佛教和道教的影响。其名篇《师说》在一些重要观点上就分别受到了儒、佛、道三教思想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传儒教之"道",二是解佛教之"惑",三是倡道教之择师观。  相似文献   

9.
《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体现了陈寅恪先生在研究历史上敢发前人所未发、逻辑推理形式丰富、不知为不知、敢否定并纠正、注重信史、评史角度新颖。  相似文献   

10.
《论语》中"道"的语义内涵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范畴之一,它在孔子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儒家著作中"道"的阐释,对于深化孔子思想的研究以及诠释中国古代哲学中儒、道学说极具重要价值.儒家经典文献<论语>是集中孔子思想主张的重要典籍,其中,孔子论及"道"的地方多达90次,且与"君子"、"天下邦国"、"德与仁"、"义"、"礼"等诸多概念相联系,也是指导和衡量这诸多后者的准则.结合<史记·孔子世家>、<礼记>、<淮南子>等史料中有关孔子"行道"的记载可见,前人"忠恕观"、"仁、义观"、"自然规律观"、"统治工具观"等对孔子"道"的解释偏于狭隘,不利于对孔子"道"之丰富内涵的体认和诠释.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与经典文本的阐释具有密切的关系,解释者往往以经典阐释的方式展开哲学体系的建构。向秀、郭象之阐释《庄子》,打破了视域融合的平衡,突破了文本客观性的限度,肆意地发挥其主观思想,建构了一套新的玄学体系,是“过度诠释”“强制阐释”的典范。郭象之诠释的基本目的是“内圣外王之道”,即把庄子的方外之道转化为玄学的“外内相冥之道”,圣人养心养神即治国平天下。这是以养心养神为主而以治天下为辅的统一,即以道家思想为主而以儒家思想为辅的统一。郭象运用“寄言以出意”的解释方法,一是以庄文为寄言,非真非信;二是夸大寄言与出意之间的重大间距性,从而忘言以得意。这一方面有利于郭象摆脱庄文的限制,而较为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主观思想,以填补意义间距的空间;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郭象消解庄文之义与他所阐释“庄子之意”之间的矛盾冲突,以确证其解释的有效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清人选清诗是清代诗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常熟孙雄所著 《道咸同光四朝诗史》 是一部问世于清末的晚清诗歌选本.在此之前,孙雄编纂了规模更为宏大的 《道咸同光四朝诗史一斑录》.《道咸同光四朝诗史一斑录》 所涉名家及诗作颇丰,这既得益于孙雄丰富的家藏及好友的帮助,也与他在报刊登载征诗启示之举有关.孙雄在 《道咸同光四朝诗史一斑录》 中抛弃了雕版、 铅印、 石印等久已成熟的印刷方法,使用了在当时尚未普及的"钢笔版"印制工艺,极大地提高了刊印速度且节约了成本.这种印刷方式,也十分符合孙雄在编纂 《道咸同光四朝诗史一斑录》 中提出的"信手捏取"未为定本"等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3.
孙德林 《社科纵横》2014,(3):119-122
针对古代形而上学在古代中国存在的形态问题,对《道德经》中道的内涵与性质进行分析,从而发现追求道与现实世界的合一是古代形而上学存在的基本形态,而重"思"及"顿悟"则是它的主要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4.
吴振华 《阅江学刊》2014,(2):120-129
李白《秋浦歌》与王维《辋川集》是天宝后期创作的表现江南秋浦胜境和北方蓝田辋川佳境的两组山水诗。尽管王、李二人没有交往唱和,也没有受到对方的影响,但两组诗还是存在相同之处:它们都继承了南朝大谢、小谢山水诗的艺术传统,运用五绝组诗描写山水景物。《秋浦歌》《辋川集》的差异主要是:李白重主观抒情,王维重客观描摹;李白受民歌影响,追求“诗中有人”,王维则受佛禅影响,追求“诗中有画”、“诗中有禅”。  相似文献   

15.
论《周易》的"立人之道"及"崇德广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博大精深,寓意深远.为人们提供了安身立命的道理.<周易>告诫人们:"立人之道",必须具备"诚"和"仁",如果一个人不讲"诚"、失掉"仁",既得一时之利,也会最终失去民心,断送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并且,"崇德"和"广业"二者相辅相成,相互配合,只有"崇德",才能"广业".  相似文献   

16.
17.
赵峻 《日本研究》2013,(3):118-122
《缅甸的竖琴》被誉为日本儿童文学的经典之作,曾两次被搬上银幕并获奖。小说及同名电影的背景是刚刚经历过二战的缅甸,作者和导演对这片红土地上的战争和文明有自己的思考和反省,但他们投向缅甸的视线是单向和居高临下的。尽管如此,作品提出的宗教救赎、秩序冲突、现代化脚步等诸多问题至今仍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8.
谭嗣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他的代表作《仁学》是戊戌时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仁学》是一部在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下诞生的作品,其激进的反封建思想,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理想,对日后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秦简《为吏之道》的黄老思想倾向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即秦的思想文化开放政策,同时论析了秦吕不韦执政时期所推行的黄老政治情况及其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0.
夏世华 《求是学刊》2012,39(2):51-56
文章系统解读了楚简《唐虞之道》第14至29号简的思想内涵及脉络,认为这部分简文首先通过尧成为天子之原因的追问,突出了德与位的张力问题,即在应然之理上,有位必当有德,但就实然之事看,有德未必有位.简文对这一德位张力有两个层面的解决方案:一方面,要求有德无位者全力修德,谨守性命,安于时命,养成恒常如一的圆满德行,从而能在得位而治时能“利天下而弗利”;另一方面,要求有位者透悟性命之正,从而能主动尚德授贤、退而养生,这既能使贤者居位而利天下,又能退而养生以自利.简文将“七十致政”之礼普遍化,试图断绝天子终身制的构想,也具有深刻的政治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