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由于农民工身份的特殊性,农民工子女在城市融入过程中面临一系列的社会化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他们的社会支持系统出了问题。这篇文章通过对贵阳市农民工子女生存状态的考察,从社会工作的理论视角出发,分析进城农民工子女的社会支持现状及缘由,提出从家庭、社区、政府以及舆论导向方面构建一个多元的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2.
阮积嵩 《创新》2011,5(3):85-87
近年来,进城农民工队伍不断壮大,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他们在城市里工作、生活条件极为艰苦,跟随农民工进城的子女在就学、心理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有的为此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成为危胁社会安定的隐患。因此,需加强对进城农民工子女犯罪问题的研究,并找出良策加以解决,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3.
李翔  安招 《社会工作》2011,(8):91-93
进城农民工子女陷入"被污名化"的困境,是当前这一特殊群体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将社会工作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理念及其个案工作方法、小组工作方法、社区工作方法引入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污名化研究,有助于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促使其自觉地接受和适应这个社会并最终被这个社会接纳的理念,有助于进城农民工子女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和人格修养,更好地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4.
李翔  安招 《社会工作》2011,(16):91-93
进城农民工子女陷入“被污名化”的困境,是当前这一特殊群体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将社会工作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理念及其个案工作方法、小组工作方法、社区工作方法引入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污名化研究,有助于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促使其自觉地接受和适应这个社会并最终被这个社会接纳的理念,有助于进城农民工子女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和人格修养,更好地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子女问题已经引起广泛关注。笔者在实证调研基础上,分析了农民工子女面临的一些问题,并尝试从社会工作专业实务角度,从个案层面、小组层面及社区层面对解决农民工子女问题、满足农民工子女需求给予回应。  相似文献   

6.
杨风 《创新》2014,(2):87-90,109
进城农民工在我国是一个人数众多的群体,其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然而,基于其流动性、自身素质相对低等原因,遭受着社会排斥。文章从经济、权利、政治、文化、社会关系五个层面描述进城农民工所面临的社会排斥,从认识、户籍制度、管理政策、农民工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五个视角分析进城农民工社会排斥的缘由,并提出缓解进城农民工社会排斥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向鑫  陈燕霞 《社会工作》2008,(14):33-35
农民工是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特殊群体。本文试图探索如何构建社会支持体系从而帮助农民工实现城市融入。  相似文献   

8.
为了满足城市老年人的长期照护需求,需要根据老年人的活动能力缺失状况和特点,建立一个社会支持体系,以老年人自助互助为中心,以家庭和邻里支助为基础,以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为依托,以社会团体和组织资助为补充,以国家和政府政策为保障,以志愿者服务为纽带。  相似文献   

9.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农村进城务工的女性越来越多,但城乡"二元结构"带给她们的种种现实问题仍然难以解决。因此,她们需要依靠自身力量和乡土关系重新构建城市社会网络,以获得必要的社会支持。本文在关注家政服务员乡土社会网络与城市社会网络的同时,着重对其社会网络特征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0.
张抒历 《社科纵横》2011,(11):90-92
青年农民工在社会化进程中建构起来的社会支持网与其父辈群体相比,目的不仅在于帮助其摆脱经济困境,更重要的是谋求城市生产生活方式,实现自身价值。而社会支持网支持者的缺失,使预期发展未能获得足够的物质、精神支持和认同需求,反而导致现实困境,进一步引发犯罪。因而,需要从多维度构建起青年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网。  相似文献   

11.
蒋永萍 《浙江学刊》2007,(2):207-211
本文认为,市场条件下就业性别歧视的产生并非空穴来风,既与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模式紧密相关,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相关经济政策对这种分工模式有意无意的强化与认可。通过对历史和国际经验的反思与评析,本文提出,解决劳动力市场的性别不平等,必须充分发挥国家在纠正市场失灵,建立并组织妇女就业社会干预机制中的作用,强化相关政策的关联与协同性,重建并完善促进妇女就业的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基于新生代农民工的新特征,应用TPB理论发现,家乡的创业氛围、自身能力和创业资源的可获得性、先前返乡创业者的生存状态分别影响了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主观规范、感知行为的控制力以及主观态度。政府机构应当相应地创建农村创业理念体系,完善创业培训和服务体系,强化创业宣传体系,推进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  相似文献   

13.
张国 《社科纵横》2012,(5):166-168
进入21世纪以来,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日益凸现出来,它已经引起了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这一问题主要涉及到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两个方面。只有从多维的视角对此进行科学的分析,才有可能得出有效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4.
构筑家庭照料者社会支持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拥有家庭养老传统的中国社会,以成年子女为主的家庭成员一直是老年长期照料的主要力量。尽管家庭照料模式正在受到人口老龄化、城市化进程和家庭结构转变等社会现象的剧烈冲击,但家庭依然是老年人的主要照料来源,为国家节省了大量长期照料开支。与此同时,家庭成员在照料老年人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章程  董才生 《学术交流》2015,(4):160-164
社会关系构成了残疾人自身人际层面与组织层面的社会支持,这些支持主要来自家庭及其相关人员、社区和社会组织等。通过社会支持的结构主义、互构主义和主观评估三种研究取向,对家庭、社区、社会组织等社会支持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行分析,构建我国残疾人社会支持网络,应立足于专业化的家庭危机干预、社会化的社区服务保障和规范化的社会组织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城居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农民工城居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渊源、变迁与现状的分析,当前农民工城居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障碍性因素主要在于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现行的教育经费制度以及城乡在教育资源分配上的差异.问题的解决需要中央和各级政府承担起责任,改革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建立全国统筹的义务教育规划;设立专项教育基金,建立农民工城居子女义务教育经费筹措...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农民工子女初中后教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市农民工子女初中后的教育问题正在凸显。由于北京学生不愿意接受职业教育,北京市中职教育在不断萎缩。调查显示,农民工子女对参加中职教育有很强的需求意愿,劳动力市场对中初级人才有很强的需求,同时北京市中职教育也有很强的供给能力。以教育政策控制流动人口规模、城乡分治和以户籍制度安排,是导致农民工子女不能享受城市中职教育的主要原因。借鉴各地经验,通过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向农民工子女有序开放中职教育资源,是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工数量不断增加,农民工子女已经成为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社会群体。关注农民工子女的舆情,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农民工子女的不良舆情表现为:自我封闭、极度自卑、心理失衡、逆反与不满和反社会人格等。如何从制度、环境和自身等方面加强对农民工子女不良舆情的调适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邵芸 《社科纵横》2013,(1):153-154,16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开始构建独立的反贫困政策体系,其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就是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最后的一道安全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在新经济体制下对贫困人口正式社会支持体系的重建。本文利用社会支持的相关理论,梳理了中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的过程,描述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城市低收入群体提供社会支持的路径,该制度主要通过四条路径为低保对象提供社会支持,分别为日常生活、子女教育、就业、医疗保障,其实施过程中体现了政策制定方与低保对象间的理性博弈。  相似文献   

20.
李芳 《学术交流》2012,(8):116-119
精神需求是老年人基本需求的重要内容。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成为新世纪养老的深层次挑战。社会支持对老年人精神需求的满足有着积极的影响。老年人精神需求的社会支持主体包括家庭成员、邻里朋友、非营利组织、企业、社区居委会和各级政府。社会支持主体与老年人具体的精神需求有着对应关系,针对不同的精神需求,各种社会支持主体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功能,通过不同的工具提供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