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晖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8(1):9-11,94
中国当代诗人金波的儿童诗歌创作凝聚融汇着自然美、童心美和诗歌艺术美。金波儿童诗作情感的含蓄表达、意境的营造、哲理的意蕴及对韵律乐感的追求,都反映出其儿童诗歌艺术更多建立在继承中国诗歌传统的基础上,而通过对国外诗歌格式与手法的吸取,金波的儿童诗作有了多样的形式和更为丰富的审美内容及层次。 相似文献
2.
谢毓洁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26(5):11-16
五四时期儿童诗创作是新文学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现代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四时期的儿童诗创作成果是比较丰富的,从1915~1927年这十余年中,不但现代新诗诗人参与了儿童诗的创作,而且儿童文学作家和儿童教育家也参与了儿童诗的创作.五四儿童诗的发生是与五四文学变革的要求、现代儿童观和儿童文学观的发生、童心崇拜意识和儿童报刊媒介出现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3.
彭斯远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
高洪波所有儿童诗都是为完成把欢乐还给儿童此一使命而创作的.为此高洪波儿童诗首先要表现和释放当代孩子的郁闷和苦恼.他还常表达孩提对于游戏的强烈向往与呼唤,努力还原童心的纯真与稚拙.其儿童诗因机智诙谐而令小读者颇为赞赏.其次,高洪波儿童诗非常注重表现儿童感到极大兴味的动物.他从孩子那儿受到启示而获得了一双儿童眼,因而他擅长于以拟人化独特视角观察和描写生活,这就是高洪波儿童诗之所以颇受孩子欢迎的奥秘所在. 相似文献
4.
解放后17年的重庆儿童诗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斯远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12-16
在学习借鉴民间口传童谣基础上,解放后17年的重庆儿童诗创作出现了初步繁荣的局面。其代表作家有下述三类:以巴渝民俗与山乡气息为特色的张继楼儿歌和崔英民间童话诗;以军人视角透视孩提生活的雁翼长篇叙事诗和梁上泉的抒情诗;以浓郁童年情结为创作原动力的石天河童话诗和童话剧。诗人们虽热情为孩子们歌唱,但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却惨遭挞伐,特别是石天河、崔英厄运所留下的历史教训,更值得人们记取。 相似文献
5.
李利芳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9,28(6):39-43
钟代华的童诗创作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聚焦于田园梦想童年形态,以乡土与自然中的童年情境为诗意审美的主要源泉;中期将艺术表现转向对儿童生命成长进程的关注,以孩子广阔的内宇宙的精神思想事件为进发诗情的主要原料;近期创作延续中期的关学追求,但思想意涵与表现容量都较此前有明显的扩展与深化。 相似文献
6.
李利芳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钟代华的童诗创作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聚焦于田园梦想童年形态,以乡土与自然中的童年情境为诗意审美的主要源泉;中期将艺术表现转向对儿童生命成长进程的关注,以孩子广阔的内宇宙的精神思想事件为迸发诗情的主要原料;近期创作延续中期的美学追求,但思想意涵与表现容量都较此前有明显的扩展与深化。 相似文献
7.
8.
近来,我忽然觉得自己像个孩子似的,好象童心未泯,我对儿童诗特别感兴趣了,一有时间就去“中国儿童诗网”浏览儿童诗相关内容,留心关注着台湾、浙江、江苏等地的优秀儿童诗。看到浙江王昌荣老师的童诗童谣做得特别出色,把学生的诗作配上画,更是深深吸引了我。诗化的校园成为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突然,我有个想法:在低年级语文课堂进行童诗教学的尝试。虽然说我的起步太晚,但是,我相信:只要自己用心去做,总会有收获的。 相似文献
9.
钱兴地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53-59
婺剧的预设观众是成人群体,但如果以儿童文学的审美特质为参照标准来分析婺剧,可以发现这一剧种在人物话语特有的单纯活泼、稚拙朴素美学风格、民间儿歌元素运用、表现素朴价值观和纯真美好情感等方面都呈现出拙朴美;在幽默夸张、滑稽可笑的形式和变形手法运用方面、人物形象的“儿童化”稚憨和活泼特色、故事情节建构的浓郁喜剧性等方面体现出欢愉美;而在戏曲情节的惊险神奇、丰富的人物脸谱、特技和武功运用等方面则体现出变幻美。因此,婺剧就其本身的艺术特性而言,充满了天然的儿童情趣。 相似文献
10.
嵇春霞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7,23(5):60-63
作为从福建移民到香港的小说家,陈娟的创作因其经历和性别的特点而带来了小说创作的别具一格。她以香港的女性为主要描写对象,描写她们的生存状态和心理世界,特别是注意结合香港社会的特点来写,以表现女作家、女移民和本地女性心理状态的差异。在她的笔下,形形色色的女性构成了香港社会的一些特殊群体。移民视角始终贯穿在陈娟小说创作的全过程,能见人所未见,感人所未感。陈娟的小说叙事从容,心理描写细腻真切,笔端充满感情,在香港小说界是不可忽略的一家。 相似文献
11.
杨建生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0(1):62-64
儿童情趣,是儿童文学最显著的美学特征,是儿童文学的精髓和生命。要写出儿童情趣需要从生活、童心、形象、语言等几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2.
陈汝惠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5,(4)
儿童文学,是整个人民文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新中国的社会条件下,已经成为共产主义教育的有力因素。它面向着一亿二千万的儿童,对孩子们来说,它是最亲切的,容易接受的。有不少好书,那些看来很简单但写来很讲究的诗歌和故事,它们在摇篮边就和孩子们见面了;以自己的节奏,以美丽动人的形象,给孩子们愉快,给孩子们真理,帮助他们去发现这个世界,去爱好这个世界。作为生活中忠实的伴侣,跟他们一起度过了儿童少年时代。儿童文学的任务,和儿童教育的任务,应该是一致的。「真正的艺术作品,实际上总是合乎教育学原则的。」(凱洛夫语)然而,儿童文学跟所有其他的文学作品一样,首先是一种艺术品,然后才是 相似文献
13.
郭雅书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4)
《儿童文学》杂志,于一九八五年,开辟了“文学新苗”这一栏目。几年来的组稿实践和广大读者反映表明,当代儿童文学新苗真是可谓“人多势壮”,形成了一个“流光溢彩的群体”。 (一) 儿童文学创作中,新苗的作品,不论是题材还是体裁,都是多种多样的,有些作品具有相当水平。正如《儿童文学》一九八五年“新苗奖征文”评奖活动侧记中谈的, 相似文献
14.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146-152
金波是中国当代儿童诗诗人代表之一,其儿童诗除在审美意蕴上接续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之外,在形式和情趣上,还自觉借鉴和吸收了传统儿歌的艺术资源。传统儿歌给予金波的启示主要体现在:对音乐性的讲求;特殊形式和技巧的运用;游戏精神的洋溢等。 相似文献
15.
韩春燕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5(4)
王秀杰的散文创作呈现了一个女性作家对自然万物的热爱,更体现了明确的重建自然与人类和谐关系的写作理想.王秀杰的散文创作字里行间显现着一个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怀.王秀杰散文的背后是作者深深的情思,而那些意趣横生的文字更是为王秀杰的散文增添了生动的神采. 相似文献
16.
黄云生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
一个快乐和多彩的审美世界──评滕毓旭的儿童诗黄云生滕毓旭是一颗明亮的星,一颗闪耀在神圣的儿童诗歌天宇上的明星。但他不是辉煌一时便转瞬消逝的流星;他总是稳稳地闪亮着,放射出热情而又温和的光。别林斯基把这样的儿童文学作家称作“儿童的福星”。他从五十年代中... 相似文献
17.
罗启业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1)
包玉堂同志是仫佬族的第一位作家。在我国当代文坛上,尤其是少数民族作家队伍中,他是有一定知名度的人物。他是50年代中国诗坛上一颗闪烁的新星。无疑他是有艺术才能的;对他的创作成就和作品的影响,是不能低估的。但纵观他所走过的创作道路和作品,我们又不能不感到深深的遗憾,因为就他的才能,他的创作成就应该比既得的 相似文献
18.
刘炳泽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1)
玛拉沁夫同志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蒙古族作家。他有多方面的创作才能,无论是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还是电影文学、报告文学,他都有建树,都有力作。虽“文革”时期中断创作,但到了新时期,他又有新的探索,新的成果,其中,散文创作尤甚。“文革”前十七年,玛拉沁夫同志的主要精力放在小说创作上,只是断断续续地写过一些散文。这些作品,由于题材的新颖,草原、森林气息的浓郁,以及文笔的明丽流亮,受到了广大散文读者的喜爱和创作界的好评。在“文革”前,谁要观赏蒙古草原的散文,他就不能不读玛拉沁夫的作品,谁想研究当代少数民族散文的创作成就,他就不能不提到玛拉沁夫的名字。 相似文献
19.
葛中义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83,(2)
一茅盾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中评述了作为文学研究会会员许杰的小说创作,认为他“是个生产丰富的作家”,“他的农村生活的作品几乎全是客观的写实主义的,而他的都市中流浪青年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
试评纳吉布·马哈福兹的创作张莉一九八八年十月十三日,斯德哥尔摩神圣的钟声,响彻大地,催醒了沉睡的东方,一个值得全世界骄傲,尤为东方人自豪的名字—纳吉布·马哈福兹载入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史册,成为阿拉伯国家第一位荣膺该奖的作家。纳吉布·马哈福兹于一九一一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