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就是要改计划配置为市场配置。首先,要建立城乡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土地市场,为此须转变政府职能,划清政府与市场的界线;改革产权制度,把公有公用的土地公有制改成公有私用的土地公有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开放集体土地入市;改革征地制度。其次,要建立适应市场配置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政府主要有4种调控手段:确立以公众参与式的规划制订办法;正确实施土地用途分区,限制土地使用权,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建立能促进节约用地、优化配置、公平分配土地收益的财税制度,使税收、投资、补贴成为国家调控土地的主要手段;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简政放权。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国城镇化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我国城镇化有很明显的政府烙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农民的总体素质与农民市民化的要求不相适应;"城市病"问题突出。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提高城镇化质量;统筹城乡发展;构建进城农民素质教育大平台;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将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融入城镇化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可定义为: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城乡统筹为原则、以科学发展来统领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规划建设,全面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上海的新型城镇化推进,必须以人为本,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推进城市发展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由关注速度向提升质量转变,突出有效增长和品质提升,不断增强城市集聚、辐射、服务功能,不断优化国际化大都市空间布局和提升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郁青 《科学发展》2016,(9):48-50
新型城镇化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了郊区城镇为解决八大问题、实现五大目标的制度改革建议,即:创新规划编制方法,并开展重点示范区的制度创新实践;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现有的居住证制度,加强人口服务管理;出台与郊区转型相吻合的地方性法规,通过盘活存量土地等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提高政府的服务效能,增强村级自我保障能力;构建系统化、可操作的绿色制度来引导行动,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5.
唐琼  吴静 《科学发展》2022,(9):104-112
当前户籍制度改革带有城市户籍导向,其举措更多的是想方设法让农民获得城市户籍。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户籍制度改革的实质应是实现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一直以来,城市户籍对于农民的吸引力也是源于城市户籍背后的福利与政策。因此,有必要剥离附着于户籍上的额外权益,加快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乃至消除城乡户籍之间的权益和福利差异。给予不同户籍人群公平公正的发展机会,才是推行户籍制度改革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6.
王陈伟  卢向虎 《城市》2016,(5):37-40
西咸新区围绕“城、人、地、钱”等城镇化中的几个关键问题,按照“组团式”发展模式优化城市布局,以就业和城市功能为导向布局产业,创新投融资方式,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坚持以人为核心,破解传统城镇化弊病,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我国传统城镇化道路引发的生态问题,使人的生存质量受到严重威胁。新型城镇化要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导下,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安排新型城镇化建设,充分把新型城镇化融入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中。朝阳县也要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把新型城镇化作为城市发展、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8.
以新型城镇化带动城乡一体化是当前中国城镇化转型的重要使命和必经之路,而城乡空间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内容。文章在分析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空间一体化的内涵基础与辩证关系的基础上,借鉴符号学的空间分布特征分类法,建立城乡空间一体化重构机制。以济南市为例,结合实际构建济南市城乡空间要素体系,并运用符号学运算,对济南市居住空间、产业空间、交通系统空间、基础设施空间、城乡空间等各类空间调整优化以及叠加整合,得到济南市新型城乡空间一体化模式。  相似文献   

9.
王建国 《城市》2015,(9):3-7
近年来,河南省坚持以人为核心,科学有序、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不少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为此,必须在户籍制度、土地制度、投融资体制、行政制度等方面深化改革创新,并形成最佳改革合力,以改革促进新型城镇化科学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蒋红奇 《城市》2016,(3):26-31
笔者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苏北城乡空间结构优化问题的提出入手,对苏北城乡空间结构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阐释,从健全城市体系、明确城市目标定位、强化顶层设计、加快推进苏北城镇化进程、完善动力机制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推进苏北城乡空间结构优化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市镇作为上海城镇化体系中连接城、乡的关键环节,其地位与功能的确立,其与新城的合理分工、功能互补的作用,对上海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十分重要。上海应在建设好新城的同时,将新市镇建设放到与新城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以充分发挥新市镇在新型城镇化中的作用。推进新市镇建设,应采取市场主导、政府调控的模式;应强化新市镇规划,通过政府引导,由研究机构、社会力量等对全市新市镇发展进行全面规划;应在发挥市场作用的同时,强化市、区两级政府的协调管理机制;须走新型城镇化的道路,即按照"集约、智能、低碳、绿色"的要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镇、绿色低碳镇。  相似文献   

12.
包蕾萍  吴岩 《科学发展》2013,(12):97-102
上海推进的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是上海"十二五"期间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和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的总体要求,同时也与上海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相呼应。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人的安居乐业是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所在。上海公租房政策对推动"人的城镇化",具有极为重要的引导作用:强化了对非沪籍居民和中等收入阶层居住权的保障;有助于对工作者居住权利的保障;有助于带动整个区域的和谐、均衡发展。政府在推动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过程中,还须适度扩大规模,改变产权式保障的传统思路;从严实行进出筛选机制,鼓励向上流动;坚持运作市场化、社区社会化、政策政府化;关注产业布局,突出其人才属性。  相似文献   

13.
李三虎 《城市观察》2013,25(3):111-124
产业融合代表着当代世界科技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是国际企业界和经济界开出的重要战略管理菜单。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推进产业融合发展能够促进广州集聚全球高端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从而有利于升华广州低碳、智慧、幸福三位一体的新型城市化发展水平。在新型城市化进程中,广州必须重视三次产业的宏观融合、产业内部的微观融合和产业之间的空间融合。为此需要针对产业融合过程中存在的制度性障碍和非制度性障碍,强化战略统筹,形成符合新型城市化方向的产业融合发展思路,优化产业融合制度环境,鼓励企业制定商业战略,使产业融合成为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的经济竞争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城市区域化步伐不断加快。区域合作越来越成为新型城镇化道路的主导方向。同城化是一种实现良性区域合作的新型制度安排。依据同城化发展基本理论,南京、镇江、扬州(简称宁镇扬)地区在区位条件、人文背景等方面已具备同城化的生成条件;宁镇扬同城化发展得到来自市场力量和政府力量等制度方面的巨大支持。  相似文献   

15.
推进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大策略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问题是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对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城镇化应以质量为根本,防止“土地城镇化”的冒进,应创新模式,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走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6.
汪泓  孙建平 《科学发展》2011,(12):47-69
基于上海郊区新城建设体制机制现状,分析新城建设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当前遇到的发展瓶颈,重点提出上海郊区新城建设中体制机制优化和完善的总体思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融资需求已引起各方主体的高度重视,探索推出市政债券是其中一个重要举措。为此,当前应加快立法,加强法制建设,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强化对地方政府举债的市场约束,构建多元化的城镇化建设融资体系,建立可持续的城镇化建设融资机制;严格执行财经纪律,构建地方政府的财政信用,强化地方财政预算约束,提高地方财政预算执行的透明度;完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加强信用风险管理,有效防范和控制市政债券的信用风险;制定市政债券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增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发展壮大投资者队伍。  相似文献   

18.
以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人的城镇化主要是解决进城的农业转移人口能否顺利转变为城镇居民的问题,而实现这种转变的关键是能否享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既表现在城镇社会的不同群体间,也表现在区域间。两者都会影响到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过程。本文首先界定了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的内涵,并对其在群体间和区域间不均等的表现进行了考察,进而深入分析了不平等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