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人肉搜索”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徘徊于道德与法律之间。“人肉搜索”一方面以维护道德正义与自力救济为社会所垂青,另一方面又因侵犯公民隐私权和名誉权等人身权利为社会所摒弃。通过对“人肉搜索”的多维透视和侵权拷问,可以确定单纯的立法禁止不具有现实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因而必须依靠法律规制、技术规制和道德规制三者有机统一来引导其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领域的人肉搜索现象引发了众多的争议和思考,人肉搜索一方面具有社会舆论监督的正面意义,但另一方面更容易对公民的隐私权等正当权益造成侵害。通过对人肉搜索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认为,人肉搜索必须纳入法律治理的范围之内,通过法律对其进行约束和治理,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为了完善网络环境下公民的隐私权保护,运用逻辑分析方法对"人肉搜索"引发的隐私权侵权行为进行了研究,认为"人肉搜索"极易侵犯公民的隐私权,"人肉搜索"下隐私权保护的限制主要包含公众人物和公共利益两方面;界定了"人肉搜索"各行为主体的侵权责任,"人肉搜索令"发布者应当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信息搜集者和网络平台服务提供者应当承担连带责任;提出了对"人肉搜索"行为进行法律规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危害行为的犯罪化需以伦理基础为支撑,不具有伦理可谴责性的行为不可能构成犯罪.人肉搜索具有整合信息资源、监督社会和引导社会道德发展的正价值,但同时也具有侵犯公民隐私、导致网络暴力的负价值.从目的价值的角度,大多数人肉搜索的动机具有伦理基础;从功利价值的角度,人肉搜索利大于弊.结合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状况及信息社会的特征,无论从信息社会的角度,还是从人肉搜索的工具价值角度、目的价值角度,人肉搜索都不构成犯罪.  相似文献   

5.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搜索的手段和工具,在其表现出对人类社会积极方面的同时,亦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应当从伦理道德的视域去考察、剖析“人肉搜索”所带来的问题,并思考其健康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发源于网络世界的“人肉搜索”,是网络技术应用下的新型传播现象,其作为网民的道德讨伐利器,起到了维护社会公平、匡扶正义的积极作用.然而,“人肉搜索”也是利弊双生的,需要看到它带来的诸多负面效应,如“舆论霸权”下的迷失、“人肉搜索”下的自由失控、侵犯他人隐私、道德观念紊乱、道德人格扭曲等.大学生作为我国重要的青年网络群体,无疑是“人肉搜索”背后的重要力量,通过对“人肉搜索”带来的伦理问题的理性反思,提出了高校网络伦理教育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人肉搜索”已经成为网络发展的热点问题。事实表明“人肉搜索”进入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后发挥着完全不同的作用,其形成有社会环境、大众心理等各种原因。现实因素和网络生活相互交融使得“人肉搜索”不只是表现为一种网络工具,其中的是非之争、道德建构才是网络健康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8.
关于人肉搜索的话题一直是网络中的热门话题,人肉搜索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搜索方式备受网友的推崇,它在利用社会力量维护公平正义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触及到隐私权问题,存在着法律风险。“人肉搜索第一案”的发生或多或少改变了人们以往的认识,对完善法律法规具有推动作用。人肉搜索中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为法律与道德、隐私权与言论自由之间的冲突,实践中,可以通过专门的立法保护,加强网络监管和网民自律,推行有限实名制等方法予以协调,以求使这种搜索方式尽可能地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9.
人肉搜索与隐私侵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人肉搜索只是一种搜索方式,但因为其对隐私的揭示使之成为暴露隐私的专有名词,这是一种误解,从而引起人们对它的赞扬或讨伐.侵犯隐私和人肉搜索并不存在对等关系,隐私保护也不是绝对的.对普通人来说,其隐私理应受到尊重,但对公众人物合理介入隐私也可以满足公民的知情权,实行舆论监督之功能.  相似文献   

10.
"人肉搜索"作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特定产物尽管存在着诸多不足,但其维护正义及公益性本质为其自身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目前我国对"人肉搜索"还没有明确的立法,因此对其加以理性的法律约束与道德考量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借助法律的控制手段规约"人肉搜索",可以避免其可能产生的隐患,发挥其积极效应,促进其健康发展。"人肉搜索"的出路一方面在于提高网民自治,另一方面有赖于对我国现有法律体系加以解释,提高现有法律对"人肉搜索"的适应能力,完善网络法规对"人肉搜索"进行规范和引导。  相似文献   

11.
论社会主义社会公正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的公正是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正观;社会主义公正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与实现社会和谐的统一、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政治与经济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根本利益与基本权利的统一.必须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在政治权利上的平等;必须保证人民的经济权利不受侵犯;必须使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得到充分的保障.社会主义的公正观既要满足人民的物质利益,又要实现人民的政治利益;既要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生产力的积极作用,又要遏制非公有制经济侵害社会利益的消极作用;既要维护投资者的合理利益,更要维护劳动者的正当权利.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社会权利配置过程中,农民群体由于自身的弱势性以及其他外部社会原因导致其正当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然而,社会公平正义以及农民的正当利益为对农民进行倾斜性权力配置提供了内在的法律基础,使其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现阶段农民增收坚持的“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农民利益诉求。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利益保护必须坚持“促生原则”,即通过组织促生、经济促生和主体促生来提高农民在利益博弈中的力量,实现农民的主体作用,使农民以自己的力量来保护自身的正当利益,从而真正实现农民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一方面领导边区军民英勇抗敌,另一方面又在边区切实维护和保障“人民之人权”。鉴于当时的国情,陕甘宁边区的人权保障具有广泛性、真实性、阶级性、统一性四大特征,并给我们今天加强社会主义人权建设留下深刻的历史启示:即社会主义人权建设要从中国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工作,让人权建设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人权建设必须健全监督机制,并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相似文献   

14.
中国消费者受到外国产品伤害的事件屡见不鲜,但维权面临困境。中国受害人近年尝试去美国起诉美国生产商,尽管还未有胜诉案例,但通过调解获得圆满赔偿的案例不少。美国法院一方面通过"长臂管辖"扩大司法管辖权,另一方面通过"不方便法院"原则限制外国原告到美国起诉美国生产商。选择适用何种原则,完全取决于能否保护美国当事人利益。中国消费者应了解美国法律本质并加以利用,达到维权目的。产品责任跨国诉讼有诸多优势,是目前解决中国产品责任纠纷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公司法人制度是以公司人格独立——股东有限责任为核心的。这一制度侧重于对股东权益的保护,难以有效规制滥用公司人格侵害债权人或公共利益的行为。为完善公司立法,追求公正,建立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是必要的,本文对该制度的构想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依据法社会学中的现象学方法论,文章对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业歧视问题进行新的思考。第一,关注人们对乙肝问题的认识及对相关法律规范的认同态度;第二,采用法社会学中的法律多元主义、法律接受和法律对利益的调整功能等理论作指导,从人们主观的利益衡量和客观的法律缺陷两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法律规范有效运行的因素,以认识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业歧视深层问题;第三,从完善法律、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和发展公益事业等方面出发,提出改善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业状况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随着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大部分单身老年人有再婚的需求。为避免老年人因同居或再婚而使人身或财产权益无法受法律保障,我国应对老年人再婚自主权益法律保障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具体做法是通过在《婚姻法》中设立老年人同居制度、增加约定财产制内容条款,并强化司法执行措施,从而达到真正维护老年人再婚自主权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论环境权益     
环境权益是公众对环境享有的包括日照权、清洁空气权、清洁水权、优美景观权等法益。环境侵权行为不侵害环境权益,侵害环境权行为才侵害环境权益。环境权益不能通过侵权法来救济,只能通过环境法及其他公法得以救济。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面对知识经济来临、即将加入WTO的新形势下 ,提高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的整体能力和水平已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因此 ,我们应该调整高校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归属 ,逐步放权让利 ,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贯穿于高校科技管理的各个环节和方面 ,在鼓励科技人员合法有序流动的同时 ,确保国家和单位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家长式法律强制以设定义务为实质内容而以实现权利为价值目标 ,其合理性在于它正确反映了人性中物质利益与意志自由两个因素的关系 ,但立法者应当在分析被强制者的不同利益与协调法的不同价值冲突的基础上把握好其合理界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