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交往心态"是指初中生的人际交往意识、进行交往时所持的动机、交往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以及反映出的个体的价值观。交往心态决定着交往活动的发生、开展、结束;决定着交往质量的高低、好坏;也决定着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健康发展。因此,重视对学生进行交往心态与技能的辅导显得犹为重要。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交往心态更为关键。  相似文献   

2.
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呼吁:官商交往在所难免,但应切记交往有"道",守住"底线";勾肩搭背、不分彼此的交往方式,会给权力的使用、自身的前途埋下重重隐患。官员的身上,往往意味着权力;商人的背后,站立着资本。二者的过度结合,往往会衍生出各种明患和隐忧。近年来,一系列重大案件,一个个落马高官,官商间的互通款曲几乎成了一个共同的标签。交往上不分你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交往"呢?"交往"就是互相合作交流.当今信息社会中,交往已成为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和发展的需要.交往是双方或多方主体间进行的,具有互动、平等的属性.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师生单向传递知识.由教师的教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以教定学.教师唱主角,学生充当配角.长期如此,学生就习惯于这种被动的学习,其结果是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丧失,学生的创造性被扼杀.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为懒惰、沉静、缺少思考、缺乏自信、不活跃.这种教育模式极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可以说严重影响着我国经济向前迈进的步伐.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在多元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有生长的空间和土壤.现就在教学中如何开展交往活动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交往行为理论是德国社会批判学家哈贝马斯为了拯救理性和"现代性"而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整合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来化解理性的吊诡。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也担负着化解现代性危机的重任。但是,在现代学校组织中,科层化的组织结构和片面的科学量化管理已经使得师生交往关系走入困境。本文通过对交往行为理论的阐释,为现代学校组织中的师生交往关系走出困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广大农村是一个相对传统与封闭的社会,在这种特殊的"关系格局"中,人与人之间的人情交往有着特色的功能与模式,维系着特殊传统下的农村的关系模式,本文从人类学与社会学的角度观察农村社会人情交往的互动行为的社会功能,揭示社会转型时期的这种交往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持续的雾霾天气里,人们都向往绿色、清新的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绿色交往"更是一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体现道德行为规范的新型人际交往关系.在美学意义上,绿色意味着蓬勃的生机、旺盛的活力与绵延的生命,意味着理解、宽容、善意、友爱、和平与美好."绿色交往"就是摒弃了庸俗化、功利化的交往观,杜绝了铺张浪费、腐化堕落的利益关系,富有生机与活力、可持续的人际交往,是一种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谐友爱、互相促进、整体动态和谐的人际关系.领导干部只有学会"绿色交往",不断提高交往能力和交际质量,才能使自己的生活环境健康纯洁,使自己的工作氛围清正和谐.  相似文献   

8.
近20年的教学生涯,让我明白对学生投入自己的"爱",是我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老师的态度决定着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师生之间的情感在宽容的交往中不断交融.  相似文献   

9.
倘若师生关系能够和睦平等,那么对于整个学校的教育管理来说,就如一个高效的减压阀,既轻松又有效.本文在分析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的基础上,阐明了交往行动理论对学校教育管理的影响,提倡建立完善的民主管理制度,为学生搭建广阔的交流舞台,并积极研发满足学生生活需要的教育管理内容.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对外交往工作,加强民间外交,更好地为发展国家关系服务”。说明执政党的对外交往工作是党的执政能  相似文献   

11.
领导干部在工作过程中,免不了要与异性打交道,交往的方式合适与否,直接关系到干部个人的素质和形象,也关系到单位的舆论风气。在工作中,领导干部与异性的交往,从小处说,体现出领导者的内在素质;从大处说,具有鲜明的职务特点,体现着一个干部是如何行使职权来为人民服务的。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身正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些话说明了领导干部加强自身修养、处处注意“小事”的重要性。作为领导干部,在公共关系中尤其是在与异性的交往中,应注意自身修养,做到举止文明、行为规范,把握好交往的度。…  相似文献   

12.
魏涌 《决策探索》2007,(1):46-47
20世纪90年代初人类学思维范式开始在中国主流哲学中确立,交往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交往理论受到学界关注.本文从梳理马克思交往概念入手,以马克思交往理论的视域,对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关内容进行理论上的探究,以期增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层理解与实践自觉.  相似文献   

13.
兴趣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催化剂,是促进学生求知欲望的强大动力.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是促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师生互动,与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平等,老师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者",而是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我们知道,教育作为人类重要的社会活动,其本质是人与人的交往.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既体现了一般的人际之间的关系,又在教育的情景中"生产"着教育,推动教育的发展.根据交往理论,交往是主体间的对话,主体间对话是在自主的基础上进行的,而自主的前提是平等的参与.因为只有平等参与,交往双方才可能向对方敞开精神,彼此接纳,无拘无束地交流互动.因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首先应是师生完全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相似文献   

14.
时下,"美女傍大款,经理配小蜜"已成为一种时尚。女士,尤其是那些姿色"上镜头"的女士,在与上司交往中,是很容易成为绯闻"热点源"的。当然,排除那些"色情交际"女士,大部分女士在与上司交往时还是期望人身的冰清玉洁,渴盼树立落落大方,雅致玲珑的形象,建立宽松和谐、友爱至深的氛围,营造施展才智、实现自我的舞台。如果女士们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教养、学养、素养、修养、涵养,应该是能够拥有一片自己"亮丽的彩云"的。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带给我们且要求我们做到: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  相似文献   

16.
班级中"同伴"关系属于人际交往的范畴,是学生在生活中除亲子关系之外的又一重要的社会关系。实践证明,学生在班级集体中的相互学习,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每个人个性的全面发展,作为班主任认真研究学生的"同伴"关系对班级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一、不良"同伴"关系交往障碍分析儿童心理学家大量研究证明:现在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与同龄人交往少,父母或宠爱有加,使其变得娇生惯养;或由于社会压力不断加大,家长工作繁忙,只注重子女生活方面的照顾,缺乏心理和情感上的交流,加上来自学校或老师方面的压力,儿童出现心理、行为方面的问题,使班集体人际关系严重失调,形成人际交往障碍。  相似文献   

17.
论文对中西方交往沟通中的心理卷入度差异、行为方式差异、自我表现差异和人格差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有利于我们“了解中西方交往沟通差异的原因,也有利于了解中西方在交往沟通中各自的的特点发展趋势。对于正在融入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人来说,有一定的启迪意义和实际的操作价值.  相似文献   

18.
我曾经听过一堂课,可贵的创造性的思维还没来得及展现,却被老师无情地剥夺了.这个案例后,我常想教学是个交往的过程,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学生的某些想法往往是课堂的亮点,思维的火花.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完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激起思维碰撞,达到心灵沟通,情感共鸣的教学效果.激发更多的思维"对话",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火花".也只有在多渠道的、有效的"对话"中,学生才能真正自主,解惑,明智.  相似文献   

19.
上下级交往关系,是指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在完成共同工作目标的过程中所进行的相互交往和联系。作为领导者,从上下级交往的具体活动中去探析人们的交往心理,透过这些心理了解部属的心理优势,发现部属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正一般来说,人际交往中会有三种心态出现:"成人心态""孩童心态"与"家长心态"。当你带着"孩童心态"与别人交往时,就会把他人置于一个"家长心态"或者"成人心态"的位置上去,于是不平等的角色位置就出现了。每个人在不同的场合里扮演不同的角色,这是一种弹性的处事方式。家庭和公司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场合。家是亲密关系的所在,以情为主导;公司是利益关系的所在,以行为对错为标准。因此,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