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思想品德教育话语作为一种有声的文化符号,在国家意识形态维护和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扮演着特殊角色。我国中学的思想品德教育话语传播正处于网络与现实的语境差异、话语权的网络媒介转换以及"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之中。各社会主体应该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的基础上求同存异,着眼于教育思维、教育主体、话语内容等方面实现对思想品德教育话语传播困境的消解。  相似文献   

2.
思想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利用体育教学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具有特殊效果.我们可以从培养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培养改革、创新与创造性思维,培养法规意识和社会公德,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协调人缘关系能力等方面进行现代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3.
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把社会所要求的思想体系、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影响学生,使之转化为学生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在这里,一个统一的过程总是包括两个方面:施加影响的方面和接受影响的方面.施加影响,具体地就表现为教育者向  相似文献   

4.
王晖 《宿州学院学报》2005,20(4):130-130
思想品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党的教育方针要求“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作为数学教师,既要教好数学,也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1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中学德育大纲》中要求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内容包括:①爱国主义教育;②集体主义教育;③社会主义教育;④理想教育;⑤道德教育;⑥劳动教育;⑦社会主义民主和遵纪守法教育;⑧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关于数学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全日制初中数学教学大…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学的任务和目标是多元的,不仅包括传授专业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何把思想品德教育寓于数学教学之中,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与实践。一、树立一个思想教育作为一种人类社会活动,有着对人和社会发生作用的功能。在数学教学中,要克服轻视德育渗透、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及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倾向,要重视教育的综合效益,树立大德育的思想。二、做到两个结合一要结合教学内容。数学知识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媒体。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潜在的思…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培养什么“人”的问题给学校教育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课题。在新形势下青少年中出现的思想品德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地引起社会的关注。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正面临着一场挑战,而学生品德评价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使之按照党和国家要求健康成长的一种强化手段。下面从两个方面浅谈一下关于学校思想教育工作中有关“品德测评”和“操行评语撰写”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略论高校思想品德教育应增强可接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针对大学生逆反心理的特点 ,提出了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应该增强可接受性 ,并从七个方面论述了增强高校思想品德教育可接受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世纪,各方面的激烈竞争给时代和社会带来许多新的变化,也给高校思想品德教育带来诸多新的课题。分析高校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的冲击、挑战与机遇,分析当前高校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现状与问题,并针对新世纪的新形势和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9.
人格塑造,既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更是心理教育的核心内容。对大学生进行人格塑造,意义深远。在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教育中对于人格概念及人格塑造的阐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在人格塑造方面“双育”的渗透与整合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考试的角度对目前大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目前的品德考试无效是德育无效的一个重要方面,并对思想品德考试改革进行了思考,提出了考试的理念,考试基本原则,希望通过改革思想品德考试从而提高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11.
语言、文化与思维关系密切。不同的文化背景会产生不同思维模式。这些差异体现在语言中。东方民族的思维方式呈圆形,以直觉体验为工具,强调整体性;西方民族的思维方式呈线形,以逻辑实证为手段,强调部分分析。中国汉语是具有显著意合特征的综合性语言,而英语等西方语言是具有显著形合特征的分析性语言。本文对中英两种文化思维模式和语言差异进行了对比与分析,进而积极探索形成英汉语言差异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2.
英汉诗歌中的象似性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的象似性广泛存在于英汉诗歌的语音、词汇、句法乃至语篇,且同中有异。如果从象似性的映象象似、拟象象似和隐喻象似分析英汉诗歌中象似性,对于诗歌分析极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汉英两种语言中,主语的构成成分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但即使在相同之处,汉英语的主语构成成分在语法、语用层面上也存在细微的不同;即使在不同之处,汉英语的主语构成成分在语法层面上也存在一定的共性,充分显示了汉语"隐性"、英语"显性"的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两岸新词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历史、地理等诸方面因素的作用,台湾的“国语”与大陆通行的普通话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其中,词汇差异是最为突出的部分。本文即从词汇着手,分析、比较二者间的差异,并以此为基础对差异形成的原因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中、西方民族由于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制度以及历史演进的不同 ,因而思维方式也就有所不同。英汉民族思维方式的不同对英汉语言结构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介绍了中、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思维模式 ,进而从六个方面就思维方式对语言系统的影响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中西(异民族间)的文化心理构成的异同导致其审美感受的异同,了解并认识中西的这种审美心理形态的异同性,能使我们达到审美自觉  相似文献   

17.
奥古斯丁的“我怀疑故我在”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这两个命题的共同之处是无需质疑的,但是它们之间的区别也是确实存在的。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论证的出发点、“我”的含义和论证的目的三个方面。明确这三个方面的区别将有助于我们掌握奥古斯丁教父哲学和笛卡尔哲学思想的实质。  相似文献   

18.
由于社会制度、国情、民情、文化传统的差异 ,美中两国的西部开发 ,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 ,通过对这些差异的分析和论述 ,思考两国在西部开发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领悟对我国开发西部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名实观”视阈下的中西语言哲学探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三个方面对中西名实观的异同进行对比分析,强调文化背景、语言特点和思维方式的不同是造成中西名实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旨在说明中西两种文化不同的特质,也凸显了语言哲学具有全人类性。  相似文献   

20.
汉英颜色词语象征意义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汉英两种语言中颜色词语在传统文化、职业、经济、政治象征意义的异同。两个民族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不同的宗教信仰是汉语和英语的颜色词语产生不同象征意义的原因。由于人类文化相互渗透、趋同的影响,了解汉英语言中颜色词语象征意义的异同,有助于更深地了解汉英两种文化,掌握汉英两种语言的本质,提高汉英两种语言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