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施7年之久的财政政策将由“积极”转向“中性”.也即稳健。这不仅是财政政策称谓上的重大变化,而且牵涉到财政政策内容及其实施方式的重大调整。所谓中性财政政策。就其基本含义来讲,就是财政收支保持平衡,不对社会总需求产生扩张或紧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实行稳健财政政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促进又好又快发展,要适当减少财政赤字和国债资金规模,发挥财税政策稳定物价作用;继续完善财税政策,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公共财政继续向民生倾斜;积极稳妥地深化财税改革。  相似文献   

3.
在这次会议上,财政部部长金人庆作了重要讲话。金部长站在国家财政当家人的角度。侃侃而谈。如数家珍地介绍了去年我国的财政整体运行情况。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财政工作确实是有财有政。而且2004年国家财政的喜人形势,也为积极财政政策淡出、实行稳健财政政策准备了条件。金部长对稳健财政政策也进行了深入解读。他指出,稳健财政政策不仅是财政政策名称和赤字规模的调整变化,更是财政政策性质和导向的根本转化。概括地说,就是“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张余文 《决策》2000,(3):38-39
1998年以来,面对着“需求不足,增长乏力”的国内经济形势,中央政府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目的是通过财政手段来刺激国内的消费与投资需求,以期达到拉动内需,促进增长之功效。两年多来,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其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可能有一定的差距,从财政本身的结果——大规模赤字——来看,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5.
稳健原则也即中性原则是一个政策目标。也并非绝对的不偏不倚,正如相对税收中性论。从微观机制与宏观导向相结合角度来诠释社会主义税收中性与税收调控两者矛盾统一关系。现阶段中性财政政策意味着保持财政收支规模不人为扩张或压缩。保持财政收支的相对平衡,因此对中性财政政策不应该作绝对理解。而应该从相对中性意义上理解。即宏观总量中性影响与宏观结构调控的对立统一。公共财政论作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殊的运行论。是有值得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的我国借鉴的地方。[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建设的财政政策是以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的政策体系,其目标是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财政政策的运用直接关系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的需要。我国需要根据农村现状,整合税收政策,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从而建设和完善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7.
依靠财政政策拉动经济增长的利弊分析如果说,12年前在发生亚洲金融危机时,我国是因为资本账户未开放而成为“避风港”,那么联系当时的宏观经济背景,能使我国在危机中独善其身的,还有从“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到“积极的财政政策”的转向。积极的财政政策是针对经济增速放缓、社会总需求不足而采取的一项“反周期经济调节”的主要政策手段。与货币政策相比,它有两点优势:一是见效快。财政政策能更迅速地提振经济活动,这一点在宏观经济遭遇较大冲击时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8.
霍侃 《决策探索》2011,(1):36-37
在财政积极与货币稳健的政策组合下,如果财政政策执行、尤其是公共投资过于积极,信贷投放则难以控制,货币政策也难言稳健。  相似文献   

9.
财政政策效应即财政政策作用的结果,财政政策是否有效主要看财政政策执行的结果。一般来说,政策实施能达到预期目标即为有效;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或者效果不佳即为无效或者低效。但要判断政策的高效和低效,则不仅要看政策执行的结果,还要分析为执行政策而付出的成本和政策停止后经济运行是否仍然平稳。为此我们在对某项财政政策效应的优劣做出客观评价就形成财政政策研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要想使财政政策结果有效甚至高效,就不能回避财政政策效应的偏差问题。  相似文献   

10.
财政宏观调控是“中性”的.即总是使经济增长“拉向”正常增长的状态;财政宏观调控又是稳健的,因为它的目标始终是指向经济稳定增长的。从当前的情况来看.稳健财政政策的核心应该是轻税政策。  相似文献   

11.
摘 要:我国政府及时调整宏观经济的政策取向,对内陆续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形成了系统完整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效果是显著积极的。本文对我国继续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进行思考、分析税收政策调整的基本取向及其延伸,并对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做了解读。  相似文献   

12.
重要参考     
《经营管理者》2006,(1):5-5
今年继续实施稳健财政政策 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去年12月9日在北京召开。温家宝总理就2005年财政收支状况及2006年财政工作安排作出重要批示,他强调,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继续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狠抓增收节支。坚持统筹兼顾、量入为出、确保重点的方针。  相似文献   

13.
李扬 《决策》2001,(12):9-10
谈起克服通货紧缩,人们不免要谈及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换言之,如果判断明年宏观经济的运行基本态势仍然是通货紧缩,则我们就不可避免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4.
为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税收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也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对经济的发展和稳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危机下税收政策的充分发挥有利于经济发展。本文主要是就本次所实施的财政政策中的税收政策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失业问题与财政政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失业是市场经济运行中各国以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促进就业、控制失业率是各国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之一和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报告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入研究失业与宏观调控及财政政策的关系,揭示当前我国政府及财政促进就业政策的成效和问题,并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近期我国缓解失业压力、建立促进就业长效机制的宏观对策思路和财政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6.
2015年前后,我国财政支出的增速出现较大波动,表现在2014年下半年的大幅收缩以及2015年的逆势扩张并延续到2016年。究其原因,这是在新常态下经济面临增速下行、地方债务风险等问题下财政政策的一个被动调整,包括对地方债务的规范、地方债务置换等措施。财政政策在一年内的反复转向也对经济产生了较大冲击,导致固定资产投资的加速下滑,同时财政收支矛盾加大。针对这些问题,只有通过供给侧改革促进经济增长,才能缓解财政收支不平衡、地方债务风险,解决财政政策进退两难的困境。  相似文献   

17.
2011年我国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积极的财政政策在促进中国经济回暖,继续巩固和保持经济稳定持续增长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但是,财政政策在追求其它方面,比如房地产市场调控,拉动消费和刺激民间投资等方面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本文就是想要探讨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影响财政政策作用发挥的一系列制度性缺陷,进而对我国的财政政策的制定提供一些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运用相关政策工具及其变动影响总需求或总供给以达到预期目标而制定的财政策略,财政政策的有效性是指通过一系列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手段的运用,实现预期目标的程度。货币政策是指调节整个经济社会货币供给量的政策,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是指货币政策达到货币当局希望实现的目标的程度。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支柱,二者的有效性决定着宏观调控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文章概述了财政与财政政策概余,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国家预算政策、财政支出政策、税收政策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介绍了什么是财政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然后解读了2012年财政政策,关键点是:1.结构性减税,2.加大民生领域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