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国地域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作为地域人群"集体潜意识"的地域"隐性文化".因此,注目"潜意识"问题研究且成果颇丰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相关方法,在中国地域文化研究中便大有用武之地.其中,弗洛伊德的高足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对中国地域文化研究提供了心理学依据;克鲁克洪的"隐性文化"理论在被接纳入唯物史观框架后,也是研究中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2.
结构主义方法也是一种矛盾分析方法。它关于人类精神世界 (包括人类潜意识的精神世界 )具有矛盾结构的分析 ,值得我国地域文化研究者批判借鉴。因为 ,地域文化首先是作为一种集体潜意识形态而存在的。因此 ,在地域文化研究中 ,使用“解构”的方法 ,也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徐海波 《学术界》2003,(6):172-176
弗洛伊德的“文化”具有相同于“意识形态”的功能 ,尽管弗洛伊德的理论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弗洛伊德对文化的研究能为我们对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提供新的角度 ,补充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  相似文献   

4.
姚本先在《东北师大学报》1999年第1期撰文指出,潜意识是精神分析学说的核心和基石,它虽然不是弗洛伊德的发明,但他是第一个认真探讨并以此确定精神分析学说体系的人,也因之成为该学说的真正创始人。弗洛伊德从个体出发,基于生物个体机制,提出了个体潜意识。荣格针对弗洛伊德过于强调潜意识生理与本能冲动的局限,在此基础上提出集体潜意识,这是对精神分析学说的卓越贡献。荣格的理论是古典精神分析向新精神分析的过渡。在潜意识基础上作出更大发展与贡献的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弗罗姆,他在荣格理论的基础上又提出社会潜意识,从而…  相似文献   

5.
讨论心理健康自我维护的问题,首先应从精神分析学派开始。因为精神分析理论是现代心理治疗的基石。今天流行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技术,绝大多数“受到弗洛伊德思想的影响”,或者从中吸取营养,或者受到它的推动。但弗洛伊德的理论是一种“本我”理论,强调的是潜意识的功能。弗洛伊德死后,精神分析理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重视自我的作用,认为自我可以对潜意识过程包括对那些被压抑的信念施加某种控制,甚至改变潜意识的某些内容。事实上,后来的心理治疗理论和技术基本上是围绕着自我能量而展开的。20世纪40年代,罗杰斯创立…  相似文献   

6.
<正> 潜意识(the Subconsciou nsess)是精神分析学说的核心和基石,虽然早在十七世纪哲学家、神学家们就开始了对它的研究和探索,但精神分析学说的潜意识理论则创始于弗洛伊德。弗洛伊德从个体出发,并基于生物个体的机制,提出了这一理论,因而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也可以称作个体潜意识,该理论对以后的精神分析学说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7.
胡义成 《人文杂志》2002,(6):118-124
过份凸现阶级斗争的侧度 ,完全否定地缘因素在人类社会和地域文化发展中的地位 ,并非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明确承认地缘因素在地域社会及文化发展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作为中西文化差异的重要远因 ,陕西岐周与古希腊爱琴海岸地缘条件十分不同 ,堪为一例。中国地域文化研究中的“东西”、“南北”模式 ,也根源于中国特有的地缘条件 ,它是中国任何地域文化研究都不能不注目的两大模式  相似文献   

8.
地域文化对作家的创作影响是深远的,黄咏梅小说中处处都有梧州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在黄咏梅小说创作中,浓郁的乡土情结和诗性品格与集体潜意识的地域"隐型文化"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研究“水”的历史文化内涵角度着手,分析出“水”的集体潜意识是:自由。从而揭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这一句话背后潜藏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10.
弗洛伊德关于“潜意识”精神活动的理论是心理学上的重大发现。根据这种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 ,艺术是原欲的升华。川端康成的作品清楚地表明 ,艺术本身就是一种补偿手段 ,艺术家从事创作就是去寻找满足他内在欲望的代替物。在艺术上 ,川端康成重视自由联想 ,运用意识流的手法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1.
人的心理包含意识和潜意识两个层面。目前的广告研究主要是针对消费者的意识。本文强调,在广告创意过程中既要研究消费者的意识,也要考虑其潜意识。同时,把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引入广告诉求理论,提出广告二级诉求概念,论述了广告二级诉求的作用及其策略。  相似文献   

12.
弗洛姆在结合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的基础上建立了“社会潜意识”理论体系.社会潜意识理论在社会意识的依赖性、社会性、整体性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与马克思社会心理思想具有同质性,在指称范围、主要功能、研究切入点、思想内涵以及理论归宿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性,通过两者的对比分析,将有利于增强对马克思社会心理思想本质的理解,从而为营造和谐的社会心态氛围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灵感是一个亘古大谜。如果能解开它,那么,“地球村”里的人类,将不复是今日的文化动物了。然而,这一步的迈出将空前艰难。 四派对立和来自自然科学的信息 粗略观之,从古及今,除了“上帝观”而外,尚并存着四种关于灵感机制的代表理论。 一,是弗洛伊德和莱恩一派的潜意识论。经过改造后的这种理论,目下在我国很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隋少杰 《河北学刊》2007,27(1):233-237
弗洛伊德思想在为女性主义所解读并利用之时,经历了从对之简单否定到逐渐肯定的过程。作为父权性别文化建制的形象阐释,它使得“社会性别”成为女性研究的核心范畴和理论基础,并开启了对父权制成因以及性别主体性文化生成的关注与探索。但“社会性别”的确立也因此抽离了两性自然差异对其得以形成的重大影响,致使女性主义的思想误入父权制话语实现的歧途。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再次证明了其思想的复杂性和前瞻性,他对人类“双性人格”潜力的发掘,揭示了人性的超越本质,为女性主义精神走向提供了可贵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5.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与庄子心性学说的相同之处在于都从心灵入手探讨生命秘密,都对主体的深层心灵进行了深入开拓。但二者在潜意识与无心、有多重我与无我、艺术是潜意识的白日梦与艺术是自然无为之作等方面有着鲜明对比。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揭示了一部分人的心灵现实,而庄子的学说则具有提升心灵品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 所谓艺术主体意识是指人的意识,还是指动物的意识,拟或是人身上至今尚存的动物属性的意识;是马克思所说的属于人的高级意识,还是弗洛伊德所说的人的性欲本能冲动的潜意识?在艺术的主体意识论争中,大家很少注意马克思的有关论述,有的人还否认马克思有这方面的理论。有人说弗洛伊德的动物性、潜意识理论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弗洛伊德及其  相似文献   

17.
陈阳 《浙江社会科学》2005,24(3):177-179
在弗洛伊德“潜意识”结构理论的烛照下,汤显祖剧作《牡丹亭》中女主人公杜丽娘的心理发展,基本上可以归就为一种受制于情爱欲望驱遣的年轻女性情感历程。通过深入的潜意识心理描写,作家将“情”宣泄到极致。这与作家本身“言情”的文艺思想观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也大大增强了戏剧的表现力,真实地再现了人物的心灵世界,从而使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也愈加丰满。  相似文献   

18.
陈芬 《社会科学论坛》2006,(12):167-169
本文从研究"水"的历史文化内涵角度着手,分析出"水"的集体潜意识是自由.从而揭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这一句话背后潜藏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当前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追随和套用西方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的现象进行了批判性分析 ,认为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可能需要在西方社会科学理论之外 ,拥有一套“中国式”的理论预设或概念系统 ;这套中国式的概念系统的建立 ,需要通过分析中国文化的习性来发现。文章通过分析儒家政治学说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风”背后所暗含的中国人的典型文化心态 ,来说明中国文化的习性是一种可称为“人际本位”的文化心理 ,并强调了对中国文化习性的揭示可能为开辟真正的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提供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20.
崔诚亮 《阴山学刊》2012,(2):111-113
荣格集体无意识概念的提出和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有着最直接的关系。但是,集体无意识学说又不同于无意识理论,它是对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的继承和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