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保障海外国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是各国都普遍认同的最为基本和最重要的海外利益。美国的海外利益遍布全球,其霸权行径成为其海外国民权益遇险的根本原因。然而,其强大的国力又为其海外国民权益保护提供政治、外交、军事等保护措施。随着我国海外利益的延伸,我国公民在海外遭遇的非传统安全威胁越来越频繁,我国应借鉴美国海外公民权益保护的合理措施,建立我国海外公民合法权益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2.
外交保护是当代国际法的重大问题之一。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2006年通过的《外交保护条款草案》是该领域目前最为权威的国际文件。长期以来,关于所谓"干净的手"原则是否是外交保护的先决条件一直存在争议和分歧。从国际法委员会的文件和以往的国际法司法判例来看,现代国际法的实践显然是不支持将该原则适用于外交保护。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国际法院的观点对国际经济争端的解决提出三点看法:(1)国际经济争端是跨国性的争端,其解决可以适用国际法但不能完全适用国际法的解决程序;(2)发生跨国经济争端时外国法人必须在经营地国用尽当地救济方法,只有在遇到拒绝司法的场合才可以由其国籍国行使外交保护,争端才可以依国际法程序解决;(3)外交保护权一般只能由外国法人的国籍国行使,但在特殊场合,股东国籍国也可以为其国民行使外交保护。保护的对象只能是他们的法律权利,不是他们的经营利益。  相似文献   

4.
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涉及面广且情况复杂,有的政局不稳、法治环境恶化,侵害海外中国公民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尽管我国近年来逐步强化海外公民权益保护专门机构建设以及健全与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但是我国海外公民权益保护依然遭遇诸多法治困境,从而直接减损了海外中国公民权益保护的效果。对于沿带沿路海外中国公民权益保护的法治困境,现实呼唤从理念、机制、立法与司法等方面寻找破解方法。法理困境的出路需要借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不断强化中国公民海外的法律地位,合理协调属地管辖与属人管辖的冲突;机制困境的突破依赖于其内在统一性的建立和创新;立法困境的出路在于制定海外中国公民权益保护的上位法和专门法,并采用灵活方式推进国际公约的创制;司法困境的克服重在提高司法的有效性,清除当地救济障碍,消除国际社会偏见。"一带一路"建设势必开启海外中国公民权益保护的新里程,唯有多方略与多路径破解困境,才可进一步强化海外中国公民权益保护的法治机制。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公民出境次数迅速增长。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海外中国公民权益维护机制,但较西方发达国家实践,我国在维护的理念、外交上投入和维护的机制上仍有差距。同时,国际形势不断变化,一方面,国际社会安全形势较为严峻,另一方面,传统国际法规则将不断遭到挑战。为尽可能保障海外中国公民的权益,我国在维护海外中国公民权益工作上,应加快理念转变、促进政府职能转型,调整战略布局,完善保护机制,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相似文献   

6.
保护妇女权益是国际人权法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和分析了联合国和一些区域性的国际组织订立的关于妇女权益保护的国际法律文件,这些文件是现代国际法在实体方面对妇女权益的保护.本文还介绍了我国在保护妇女权益方面取得的成就,这是对国际女权保护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汇总并分析河南省近10年来海外劳务输出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数据,可以看到河南省对外劳务输出的若干成功经验,也发现海外务工人员权益保护不力已经成为困扰海外劳务输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加强海外务工人员权益保护涉及多重法律关系,既要考察国内法依据,更要注重国际法制度。完善海外劳务输出机制应从构建协调促进机制、管理监督机制和服务保障机制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论海外公民权益的外交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交保护是基于个人权利受到侵害而采取的国际求偿方式,属于国际责任法的范畴.外交保护可以弥补个人国际求偿能力的不足,协调个人国籍国与东道国的管辖权冲突.传统观点认为外交保护是国家的权利,国家没有针对本国公民进行保护的义务.对权利性质的争议关系到外交保护所维护的权利和救济后果的归属.外交保护与人权保护制度是平行适用的关系,两者在若干方面存在差异,外交保护可以对人权保护起到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9.
外交保护是一项重要的习惯国际法制度,但它在我国国际法学界似乎是个冷门问题,学者在这方面的著述并不多见。本文结合外国人待遇的标准问题阐明外交保护权的行使应以居留国对外国人所受之损害负有国际责任为前提,外交保护是追究居留国国际责任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0.
用尽当地救济是外交保护的限制性条件,其法理依据主要为尊重责任国的属地优越权,它是追究国家责任的程序性条件。用尽当地救济不适用于国家遭受直接损害的情况,在国家损害与国民损害的混合请求中,我们应当考虑哪一种请求属于主要要素。当地救济应当是有效和受害者可以寻求的,受害者应当用尽所在国的一切有效的行政和司法救济手段以及程序上的便利。国内求偿与国际求偿在内容上应当具有实质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刑法机能是刑法在其运行过程中所具有的积极功能和固有作用。刑法的规制机能是指刑法评价人之行为以及决定人之行动意思的机能,包括对社会一般人的规制和对司法裁判人员的规制两方面的内容。法益保护机能指刑法通过惩罚犯罪保护社会生活中各种重要利益,进而维持社会秩序的机能,包括保护法益和维持社会秩序两方面的内容。人权保障机能指刑法所具有的防止国家滥用刑罚权、维护公民的自由不受非法剥夺的机能,包括制约国家刑罚权与保障公民自由两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2.
蒙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更是蒙古民族贡献给人类社会的重要文化遗产。保护蒙医药,就是在保护人类文明,更是在保护蒙古族人民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通过对蒙医药历史的梳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阐述我国蒙医药法律保护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歧视是有效应对艾滋病疫情的重大障碍。然而,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长期以来采取的各种“专项”措施无意中却加深了人们对艾滋病群体的歧视。出于反歧视的目的,至少应该在法律上将艾滋病包含在“残疾”的开放性定义之内,将艾滋病相关人群保护纳入普遍的公共卫生法律体系之中。此外,应扩大我国《残疾人保障法》的适用范围,使之涵盖艾滋病群体,最终使两个群体的权利保护并轨。  相似文献   

14.
青年法律教育理念的误失主要体现在法律教育广普性、深厚性之缺失,内在根源在于人权保障理念的缺席。对青年,法律更应人性化。重建中国青年法律教育理念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5.
新冠疫情之下,海外中国公民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合法居留权、合法就业权、正常教育权及回归祖国权等均受到了不同程度影响。"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理念和"内外联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是我国海外公民合法权益保护的有力保障。疫情不仅放大了海外中国公民合法权益保护原本面临的一些挑战,更带来了新问题。保护的任务更为复杂艰巨,对外需应对污名化带来的舆论压力,对内面临着平衡海外公民合法权益保护需求和国内疫情防控要求的难题。海外中国公民合法权益保护的资源和手段有待丰富和拓宽。为此,应积极提升国际话语权,讲好中国抗疫故事,有效应对污名化问题;在采取有关疫情防控措施时,充分做好舆论铺垫及公众解释工作,尽量减轻社会压力;除增加外交人员编制外,还应创造更多机会,鼓励非政府部门参与;提升海外中国公民通过多种方式如商业途径和法律手段维护海外公民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沿线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但中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保护方面还不健全,通过对中国西北和西南9省市区的相关法律法规的梳理分析,结合国际上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保护经验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应转变立法理念,由政府本位转为社会本位,加强私权保护机制;对文化资源向文化资产的转化进行探讨,在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形成可持续、兼具文化与经济效益的利益共享化价值;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属性,在赋予传承人知识产权的同时还应赋予不同的权利范围,均衡处理社区与群体之间、公众与传承人之间的利益诉求;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许可制度,明确传承人在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利用发展文化产业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加大政府、企业、公共组织的基金投入力度,多渠道筹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资金;完善传承人权利救济机制,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益保护基金、公益诉讼等特殊法律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7.
论权利冲突中的权利位阶——规范法学视角下的透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权利体系中存在着一定的权利位阶,为此各种权利的类型不可能均得到"平等"的保护,但权利的位阶秩序并没有整体的确定性,不可能形成像"化学元素表"那样先在的图谱,因为权利位阶的确立本身往往涉及复杂的价值判断,为此,权利冲突的解决不能以此作为一种普适的依据,而需就个案进行具体的价值衡量.这也说明,返回"法的形而下",形成"具体实证"的实践品格,正是今后我国法学理论研究的一个进路.  相似文献   

18.
我国被追诉者近亲属权利长期处于边缘地位,得不到应有重视。实际上,被追诉者近亲属权利保护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应当受到刑事诉讼法的认真对待。新刑事诉讼法在被追诉者近亲属保护上已经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仍然存在明显不足。未来应当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围绕被追诉者近亲属的探视权、拒证特权等关键权利进行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人。教育活动从根本上来说是维护儿童合法权利的社会活动。正确的教育活动会给儿童的权利得以正确的保护 ;错误的教育活动将使儿童的合法权利受到侵犯、剥夺。未来的教育一定要确立新的教育理念 ,从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改革 ,使教育更好地为保护儿童的权利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受刑人人格权的保护是受刑人权利保护的重要内容,受刑人人格权不因受刑而丧失或分离,是维护其独立人格的必备权利。但由于受刑人的人身自由受到限制,其人格权的保护也必然受到限制,受刑人人格权的保护不仅要对物质型的人格权利予以保护,还要对精神型的人格权利的予以保护。以不断改善受刑人格权利的保护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